专栏名称: 正和岛
正和岛,国内第一家专注企业家人群的高端网络社交平台,最低信任成本的人脉金矿。正和岛官方微信聚焦企业家的想法、干法、活法与玩法,每天有独家、新鲜猛料。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半佛仙人  ·  《小丑2》的导演才是真正的Joker ·  3 天前  
纯银V  ·  收到一条 AR ... ·  6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正和岛

咕咚突围,“无数的暗杀”和“无数的诞生”

正和岛  · 公众号  · 热门自媒体  · 2016-10-05 19:42

正文

“事物的发展是粗劣的,是有锋芒和缺陷的,当一个商业故事以无比圆滑和生动的姿态出现在你面前的时候,你首先必须怀疑。”


吴晓波说的这句话几乎可以为所有商业故事做注解。成长、挫败、竞争、厮杀、迭代……商场没有童话,每一个企业,每一种商业模式都在一次次磨砺中鲜活而又粗劣地向前发展。


咕咚正经历着这样的鲜活和粗劣,2010年进入运动市场,截至目前拥有7000万用户,2015年市场占有率50.77%,成为最受欢迎的运动社交软件。2016年5月拿到5000万美元C轮融资,7月,日活量被后起之秀、健身类APP Keep反超,其人均单日启动次数和人均单日启动时长均低于Keep和专注于跑步的悦跑圈。除了“友商”,还有姿态高昂,快速跑马圈地的腾讯、万达、乐视、百度等外来者。


后有追兵,前有堵截,咕咚得突围。


采写 | 馒头

来源 | 正和岛(ID:zhenghedao)

“你自己不想动,
谁也帮不了你”
 


咕咚创始人兼CEO申波


“创业磨光了他的内敛,练就了一副好口才。跟口才一样扎眼的,还有他脚上那双莹绿色的运动鞋。”在2016正和岛全球创新大集采访咕咚创始人兼CEO申波时,这两样岛君都见识过了。


“和Keep、悦跑圈创始人这样的狂热运动爱好者不同,你和他们比,在用户共振上有没有劣势?”


“没有!”申波一听来了劲儿,“Facebook是社交网站巨头,扎克伯格是泡妞高手吗?不是,他几乎泡不到妞才做社交网站的。我本来不爱运动,咕咚让我动起来了。咕咚就是让不爱运动的人爱上运动,我代表的是这些人,这也是大众的需求。”


申波说:“咕咚鼓励用户做运动,培养运动习惯,但我不能承诺说你身材一定会变好,能成为运动达人。有些人跟我说,我就是不爱运动,我从来不去跑步,你能让我运动起来吗?我说不能,你自己都不想动,谁也帮不了你。所以我们要做的就是,把运动这件本来就违反人类天性的事情变得有趣,让用户在运动的过程中收获快乐,这样才能让运动变得长久。”


中国不爱运动的人太多了。单就户外运动来说,14亿人口中仅3.8亿人左右进行体育运动,约占总人口的27.79%,与之相比,欧美户外运动市场已具有稳定的参与人群。在美国,参与户外运动的人数始终保持在1.38亿人左右,占总人口比重超过48%,在德国,有58%的德国人是活跃的户外活动爱好者。中国运动人群占比远远低于欧美,这也是很多人认为中国运动市场潜力巨大的重要原因。


体育是风口这事儿也不是说了一两回了,然而在经历了前两年的火爆之后,运动类APP在2016年逐渐降温。2014年十几个运动类APP扎堆获得风险投资,而到了2016年,获得投资的项目屈指可数,其中就有完成5000万美元C轮融资的咕咚。

 


▲  2016年7月运动类APP排行(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中商情报网)


申波曾将体育圈分为三个世界,观看体育的世界、参与运动的世界和场馆相关的世界,其中观看体育的体育主要是赛事IP为主,一般都是巨头企业花费重金购买版权,场馆的世界主要是线下的健身房等运动场所,这些模式也较重,而咕咚主要集中在‘参与运动的世界’,专注于围绕参与运动的人群打造一个全民运动生态系统。


从跑步这一细分领域切入,咕咚到目前为止已经聚拢了7000万用户。但只做单一运动类APP显然不是咕咚的目标。实际上,除了大家熟知的跑步之外,咕咚早已经在健步、骑行、铁人三项等运动领域加深布局,尤其是咕咚冰雪项目,其独立的APP也将马上推出。 


“我们已经不是一个APP了,而是一个平台。”和专注于跑步这一单一运动项目的悦跑圈和主打健身牌的Keep不同,咕咚希望打造一个全民运动生态系统,为用户打造闭环:需要运动数据分析就提供数据记录和分析功能,需要社交、社团活动,就给推荐相同兴趣爱好的人,需要装备就推荐符合需求的装备。


从中国互联网的发展历史来看,平台型的企业往往发展潜力会更大,而专注某一领域做深度的企业往往发展空间有限。也许,咕咚正是看到了这一点才决定走平台型道路。

“如果一个社区全是一样的人,它不可能形成社区。”

“没有一个人在创业的时候做成的东西和他原来想的东西一模一样,极少。马云刚开始创业的时候,他绝对想不到他要做支付宝。”


申波现在觉得自己做的一些事可以颠覆体育行业了,他以前也这样想,但没勇气说,可能说了人家也不信。理想在进化,创业者能力也在进化,咕咚已经在变与不变中走过了6年。


“我们的理念没变,就是通过好玩有趣的产品和服务鼓励用户运动,但产品形态在变。最早的时候我们做过网站、硬件,后来又做APP,把硬件直接给干掉,只留APP,到现在做运动生态系统,产品形态一直是不断变化的。”


申波刚开始创业的时候钱都是自己投的,没想过找风险投资,根本没有这个概念。就是把这个事情当成生意来做,为了赚钱养活家庭。


新经济100人关于咕咚的报道里提到,早期申波在微博上搜索关键词,比如「Nike+」等,看到谁在用就私信谁,私信了整整两个月,就为了获得第一批用户,恰逢2012年是奥运年,苹果APP Store关注运动应用,咕咚获得苹果首页推荐,获得了不少种子用户。


关于使用频次、用户粘性的问题,申波认为这是个不断培训的过程,像打游戏一样,刚开始玩都是菜鸟,要不断去杀怪去攻关才能成为一代大侠。“运动不是说你以前天天不运动,明天拍着脑袋就跳起来天天运动,不可能的,都是个长期积累的过程。”


为了增加粉丝、提升活跃度,咕咚经常会针对热点策划活动。

 

2014年世界杯,咕咚在微博上做了一个“咕咚神预测”的话题,要求用户猜比分必须使用咕咚APP,比如用户判断某场比赛3:1,需要先跑三公里,用咕咚记录下来,才有资格去参与竞猜,获得奖品。“咕咚神预测”话题阅读量过3亿,也为咕咚增加了不少用户。咕咚副总裁梁昀说,了解用户是运营的基础,平时他和他的小伙伴们就潜伏在咕咚群组里,“咕咚很多人都这样。申波他的号多了去了,我都不知道哪个是他的号。”


运动有很强的社交属性,尼尔森发布的《2015年中国体育人群调查研究报告》提到,近6成消费者会在社交平台晒出运动时相关照片,“强身”,“爱秀”和“观赛”成为体育人群的三大标签。咕咚很重视社群运营,申波认为一个社区一定要形成等级制度,一定要有KOL,要有粉丝。“如果一个社区全是一样的人,它不可能形成社区。”


社区就是不平等。新浪微博为什么形成了一个社区,就是因为大V加粉丝这种模式。咕咚聚集了一批(运动)专业性很强的用户,这些关键用户同时扮演两个角色,既是用户,又是意见领袖,他们在影响一些普通用户,我觉得这样的社区才是长久的。”


“比如咕咚办的Running Girl,为什么很多普通用户愿意参与,很大程度是因为他们喜欢的运动达人在里面,我是一个普通用户,我很崇拜一些运动达人,我就愿意看她的东西。”

 


Running Girl第二季总决赛现场


女性用户一直是运动社交的主力军,Running Girl是咕咚针对青年女性跑步爱好者举办的自有品牌跑步活动。这个赛事分为海选、复赛、决赛三个阶段,海选时得到点赞数最多的前50名选手进入复赛;到了第二阶段,所有咕咚用户都可以为支持的Running Girl进行拉票“助跑”,累计助跑里程数最多的前10名参赛选手将晋级决赛。这样的PK机制无疑激发了普通用户和KOL互动的热情。




咕咚还在线上举办马拉松。线上马拉松成本低,用户只需要提前线上报名,在马拉松活动当天打开咕咚APP跑步,无论在何地完成马拉松,即可获得纪念奖牌和电子完赛证书。除了线上市场,2015年咕咚开始筹办线下官方赛事,着力打造城市微马、创业跑和Running Girl这些自有IP。


考虑商业化的咕咚在线上聚拢那么多用户后,另一条变现路径是电商。

 

2015年底,咕咚开始试水电商,和运动品牌合作,代销其产品。从月交易额几万元、几十万元开始,到2016年3月后,月交易额上升到几百万元。咕咚通过OEM方式做自有品牌装备,例如腰包、背包等。

风口突围:
无数的暗杀,无数的诞生

“一个平凡的人,里面蕴藏着,无数的暗杀,无数的延生。”


几十年前爱国诗人穆旦写下这句诗的时候,应该没想到几十年后会有人用它来形容一个创业公司的所有纠结、尝试和挣扎。


2010年,申波和好友司建铭一起创业,两人最开始做了一个社会化网站,类似运动版的Facebook,用户手工输入今天的运动和饮食情况,结果运营了一两个月发现,用户懒得手记。两人转换思路,希望通过智能硬件设备去自动记录这些数据。


几个月后,咕咚推出了第一款产品健身追踪器,产品生产出来后他们就在淘宝上卖。


2011年初,用自有的50万元支撑了一年之后,咕咚终于等来了盛大陈天桥投的2200万天使轮。融资后,他们开始扩充产品线,除了健身追踪器,还开发了智能自行车码表、智能脂肪秤等等,用申波的话来说,就是“把个人运动装备都数据化了一遍”。


2012年底,咕咚产品线大概在10条左右,全国各地分支机构也超过10个,快速膨胀的人员和产品线,给管理与资金带来不少麻烦。咕咚开始裁员收编,将业务重点回归到核心产品——健身追踪器。

 

2012年,移动互联网兴起,需要通过数据线才能上传数据的健身追踪器显然已经跟不上潮流。咕咚开始做它的升级版——可以连手机的手环,戴在手腕上,不需要额外用手拿着。


2013年,售价499元的咕咚手环一年创造营收上千万元,认为国内手环市场必然也会像其他硬件设备一样陷入价格战,彼时申波最终决定砍掉硬件业务,全面转向APP咕咚运动。


2015年咕咚开始全面转向另一套做重、做深的路径:通过运动社交聚拢相似爱好的人群,再运营赛事IP,以及电商。


……


“创业公司始终有很多困难,团队、资金、管理,问题都有很多,就是不断的学习,不断解决问题。(创业)很辛苦很累,如果你一直觉得很辛苦很累的话,你就很难坚持下去。要在这个过程中找到乐趣,之后你会觉得无所谓困难,困难就是来锻炼你的。”申波这么概括他和咕咚一起起起伏伏的6年。


关于未来,申波并不笃定,“百花齐放不太现实,我觉得最后还是会少数几家吧。运动很难做到绝对意义上的赢家通吃。



参考资料:

《6000万用户+C轮5000万美元,咕咚能成为体育健身最大入口吗?》 小新,新经济100人(ID:Qiyejiagc)

《咕咚的战争》冯超,商业人物(ID:biz-leaders)

《风口过后遭遇“断崖”,哪些运动类App恐难逃劫数?》曾响铃,亿欧网

《2016年7月运动类APP排行:keep活跃用户最多》中商情报网

《户外运动人群占我国总人口1/10,女性比重增加》 优个网

《浅谈欧美户外运动市场发展趋势》中商情报网

《爱你三年 40万人相约咕咚BEIJING线上马拉松》中国日报网

《1000万女孩跑起来 2015 Running Girl大幕拉开》搜狐体育

《尼尔森发布最新《2015年中国体育人群调查研究报告》Niels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