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小烹
三月之春,一向在学术界争议颇多的电视综艺节目,突然间成为大雅之堂的焦点。
央视《中国诗词大会》掀起的诗词热,涉及京沪等地的中小学;央视的《朗读者》2月甫一亮相就引起关注,连上海图书馆门口都树起“朗读亭”;而地方卫视中,黑龙江卫视的 《见字如面》用书信勾起公众情怀……
到3月3日下午,列席全国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的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在经过“部长通道”时,对众多记者表示,诗词大会为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积累了经验。他还当场吟诵两首唐诗:“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有没有中国传统文化,似乎已经成为节目能不能火的一个条件。
目前,全国各大卫视周末晚间档节目约有150档左右。其中,江苏卫视的《最强大脑》作为一个以借助高科技比拼人类大脑极限、让科学流行起来的节目,其实
一直有着传统文化的元素
,虽然被高科技的炫目、脑力竞赛的紧张所遮盖,仍不是散发出迷人的气息。
在3月10日晚间将播出的《最强大脑》第四季第9集,一出场就将是两位“迷宫行者”于湛和鲍橒最后决战“仓颉造字”。这场以汉字拆分重组来考验视力、空间感、拼图等多项智力的比赛,以“仓颉”为名,正是
向汉字造字者的致敬
。
仓颉原姓侯冈,名颉,俗称仓颉先师 。据《说文解字》记载,他是黄帝时期的造字史官,仰观奎星环曲走势,俯看龟背纹理、鸟兽爪痕、山川形貌和手掌指纹,从中受到启迪,分类别异,依照其形象首创文字,革除当时结绳记事之陋,开创文明之基,在汉字创造的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被尊为“造字圣人”、“文祖仓颉”。
仓颉所创的文字有六类大意,一类是指代事情的字,如“上、下”;二是指形象字,如“日、月”;三是指形声字,如“江、河”;四是指会意字,如“武、信”;五是指转注字,如“老、考”;六是指假借字,如“令、长”。
《最强大脑》里的“仓颉造字”大战,是从 1000个汉字库中,由嘉宾任意挑选一个,再用电脑将该汉字随机拆分,并做特殊变形处理;两位选手从除去正视角以外的角度,观察被拆分后的汉字零件,并手动调整这些零件的位置和角度,正确组合出汉字者获胜。
在决战中,于湛告诉主持人蒋昌健,他在上一场比赛因网络原因决定择日再战之后,没事就翻《新华字典》,进一步探寻汉字的造字规律。这一细节还得到嘉宾孟非的特别关注。在终极对决中,也正是孟非为21岁的大学生于湛、36岁的围棋培训师鲍橒挑出了让他们决战的汉字“锦”。
当然,按《最强大脑》的惯例,高科技是必不可少的,“仓颉造字”也非例外。除了借助电脑将一个好好的汉字按基本笔画拆分变形为金属式的迷宫外,选手还要头戴神秘道具——
AR头戴设备
。
AR意为虚拟现实技术,戴上眼睛般的AR头戴设备,配戴者犹如身临画面现场,效果远超3D、4D。于湛和鲍橒将在这种身临现场的感觉中,挥动手指来拼字,如同“穿越时空、隔空取物”。
据《最强大脑》节目方介绍,这也是最强大脑第一次将AR技术加入到挑战环节中。
“
让选手和观众感受中国古典文化的魅力,同时与新时代高科技的结合
。”负责研发此次挑战中AR文字碎片的华渔工作人员说,像是仓颉造字这样经典的古代传说,很多人都不知道这个典故,通过AR的手段在银幕上再现传说中“俯察龟文、鸟羽、山川,指掌而创文字”的过程,除了增强挑战环节的趣味性,也能将传统文化普及给电视机前更多的观众。
事实上,
《最强大脑》涉及的中国传统文化,并非仓颉造字
,“三尺生绡做戏台”的渭南皮影戏,“最忆是江南”的油纸伞,古称“悬丝傀儡”的提线木偶……都曾走上《最强大脑》。
其中,在2月份播出的“一线生机”挑战中,福建泉州提线木偶剧团表演者的手部动作被屏蔽后,选手需要观察提线木偶表演;之后,嘉宾现场从20个木偶中任意挑选3个,两位选手仅仅观察3个木偶对应的手部动作,从100张干扰照片中找出3张正确照片。
据公开报道,提线木偶是流行于闽南方言区的古老珍稀的汉族戏剧剧种,历经数百年,形成了一套稳定而完整的演出规制和700余出传统剧目。清朝大文学家郑板桥,也曾在《咏傀儡》一诗中写道:“纵教四肢能灵活,不提撕不屈伸。”
而提线木偶戏演出过程,也十分考验表演者操作水平。往往连说带唱,后台三五人伴奏,其中操作木偶者还需要根据剧中人物分别乔装男女老幼角色,可谓一身多能。
在3月10日晚21:10分江苏卫视播出的《最强大脑》最新一集中,“一笔一画”挑战环节也让人不由想起水墨画之美。
《最强大脑》节目组表示,
始终不断尝试使用传统技艺作为挑战项目道具,使得观众通过节目认识学习中国传统文化
,感受到其中的美好,更是通过该平台呼吁有责任心的人将濒临失传的技艺传承下去,让世界认识中国风独特的美。
这一理念正与当下《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见字如面》等综艺节目所有拯救宏扬诗词、写作、阅读等中国传统文化的使命相一致,只是在科学与脑力的碰撞中,显得不是直白地突出,而是一种润物细无声的培养。
在教育育部长在全国两会上赞扬优秀综艺节目能“激起人民群众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的激情”之后,涉及中国传统文化的综艺节目势将更受关注。
在这种大环境下,《最强大脑》会怎么走下去,值得关注。
“广电独家”是广电业界第一订阅号,“影视独家”深度透视影视产业规律,由北京中广传华影视文化咨询有限公司运营,新版微信长按二维码图可直接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