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国资报告
探寻变革之道 打造阳光国资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重庆之声  ·  关注丨时间定了!都将上涨 ️ ·  2 天前  
重庆之声  ·  关注丨时间定了!都将上涨 ️ ·  2 天前  
南半球聊财经  ·  周末扯淡 ·  3 天前  
首席商业评论  ·  阿里发布Qwen2.5,又让美国Ai界震撼了 ·  4 天前  
央视财经  ·  刚刚,超越北美!暂列全球第一! ·  4 天前  
首席商业评论  ·  第一批回老家的人,已经后悔县城有房了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国资报告

优化国有经济布局 再创发展奇迹

国资报告  · 公众号  · 财经  · 2024-10-20 18:30

正文

优化国有经济布局

再创发展奇迹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75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翻天覆地,创造了人类发展史上的诸多伟大奇迹。
国有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顶梁柱”。75年来,中国国有经济布局持续优化,监管方式更加完善,国有企业实力不断增强。这既是中国经济社会诸多伟大奇迹之一,也是其他奇迹的重要支撑性因素。
回顾75年来中国国有经济布局优化、结构调整之路,给我们带来诸多深刻启示。
从历史维度来看,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必须始终立足中国国情。
与其他完成工业革命的国家相比,中国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之路既有普遍性规律,也有特殊性之处。一般认为,以英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工业革命是从轻工业积累起步,然后发展重工业。但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坚持的却是重工业优先的道路。显然,个体经济是无力完成这样产业布局的,只能依靠国家、依靠国有企业。依靠国家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这是1840年以来“落后就要挨打”的惨痛现实带来的深刻教训;这是从洋务运动开始不同时代中国有识之士的共同选择。不同的是,只有在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越性基础之上,国有企业才能在战争威胁的阴影中,先完成东北和沿海地区的快速“育苗”,然后把人才、技术、设备的“种子”播撒全国,生长出足以支撑国防安全的重工业之林。随着国际国内环境变化,国有企业承担的责任使命也在持续调整。与之同步,国有经济的产业构成、区域布局也同步发生调整。从重工优先到轻重并行再到第三产业迅速崛起;从局部集中到辐射全国再到走向沿海,再到如今支持东北振兴、中部崛起、西部大开发,国有经济日益娴熟地以市场化手段实现着国家战略意图。实践证明,公有制的优越性并不是自动实现的,必须找到适当的实现形式,才能真正体现出其应有的公共性、公平性。在中国,国有经济就是展现优越性的重要实现形式。   
从理论维度来看,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必须更好融入市场经济。
75年来,我国国有经济布局的过程,既受到产业自身发展规律的内驱力影响,也受到政府协调布局的外作用力干涉。国有经济既是变化的受益者,也是推动者。新中国成立之初,受外界条件影响,经济模式几乎照搬苏联的计划经济思路;内部的现实是,生产力水平低、市场发育不健全,市场的自身成长速度远不能满足维护国家安全、快速实现工业化的需求。因此,国有经济往往作为行政意图的延伸而执行任务,缺乏独立的发展方向。改革开放以来,得益于前期的受教育人口、工业基础增长等条件,经济体制逐步实现了由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到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飞跃。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国有经济逐步拥有了自主意识,开始探索面向市场的多种实现形式。在微观层面的放权让利等改革进一步支持了市场机制在国有企业的有效发挥,国有企业逐步从政府产业体系中的生产车间进化为独立参与竞争的市场主体。步入新时代以来,国有经济已经实现了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高度融合,竞争力、创新力、控制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明显提升。可以说,从以计划为主到计划与市场尝试性融合再到有效市场、有为政府共同作用,中国在没有任何经验可以参照的情况下,走出了一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优化国有经济布局的探索之路、创新之路、成功之路。   
从现实维度来看,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必须正视新挑战新使命。
当前,世界百年变局全方位、深层次加速演进,国际国内形势纷繁复杂,外部环境不确定、难预料成为常态,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任务艰巨繁重。同时要看到,当前国有经济布局结构与新时代新征程上国有企业承担的重要使命还不相适应,一些国有企业功能定位不清,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相对滞后,创新能力和服务支撑能力不足,资源要素配置效率不高,制约了科技创新、产业控制、安全支撑作用的发挥。在此背景下,优化国有经济布局结构,明晰国有企业功能定位,推动国有经济更多投向保障国家安全、支持科技进步、关系国计民生、提供公共服务等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领域,有利于强化国有经济核心功能;优化国有经济布局结构,推动国有企业把有限资源集中到核心业务和擅长领域上,有利于提升资源配置的效率,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优化国有经济布局结构,促进充分竞争领域国有资本市场化流动,有利于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推动国有经济布局优化、结构调整的过程中,一些国有企业不可避免地会遭遇转型升级阵痛:传统产业增长乏力、新兴产业尚处在投资期,面对既要服务国家战略、又要创造价值等多维度的要求,难免有捉襟见肘之窘态。我们必须认识到,这些问题的产生是与国有经济75年来的高速发展伴随而来的,发展带来的问题仍然要在发展中推动解决。75年来,我国国有企业的发展道路也并非一帆风顺,甚至还遭遇了“三年脱困”这样的严峻挑战。但是,当我们把眼光放长远,不难发现,困难只是暂时的,我国经济长期向好、国有经济健康发展的趋势没有改变,也不会改变。
我们应坚定信心,积极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的要求,把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工作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坚持调整存量结构,优化增量投向,推动国有资本合理流动、优化配置,确保国有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为推动中国在新的历史征程中创造更多奇迹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本文为《国资报告》杂志2024年10月刊卷首语 作者:刘青山)


推荐阅读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推荐文章
重庆之声  ·  关注丨时间定了!都将上涨 ️
2 天前
重庆之声  ·  关注丨时间定了!都将上涨 ️
2 天前
南半球聊财经  ·  周末扯淡
3 天前
首席商业评论  ·  阿里发布Qwen2.5,又让美国Ai界震撼了
4 天前
央视财经  ·  刚刚,超越北美!暂列全球第一!
4 天前
首席商业评论  ·  第一批回老家的人,已经后悔县城有房了
5 天前
审计之家  ·  一枚审计新人的职场攻略
8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