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傅踢踢
作家,编剧 微信公众号“傅踢踢”(futeetee)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企业专利观察  ·  说明书修改超范围,专利局认定专利继续维持有效 ·  16 小时前  
企业专利观察  ·  说明书修改超范围,专利局认定专利继续维持有效 ·  16 小时前  
51好读  ›  专栏  ›  傅踢踢

18岁的90后,结了婚的苍井空

傅踢踢  · 简书  ·  · 2018-01-03 18:05

正文


1

2017年的尾声,“18岁”忽然成了新梗。不知不觉间,最后一批90后也迎来了自己的成人礼。

而早几年挥别少年的90后,以及年代更久远的80后、70后们,也怀旧地刷起了自己18岁那年的照片。

有些照片的画风是这样的。


令人想到杀马特和葬爱家族。显然,这也已经是一个年代梗。

有些人的18岁照片,满是颗粒和噪点,右下角还标着红色的日期数字。有些人说,想瘦回18岁那年。有些人感慨,还好今天已经有了2000万像素的手机,以及无敌的前期修容和后期修图技术。

不过,在第一批90后已经出家了、第一批90后已经秃了、第一批90后已经油腻了、第一批90后已经离婚了的连环轰炸之下,90后全部成年的视觉冲击似乎也不那么强烈了。

剩下的唯有唏嘘,光阴如水,青春不再,那是我们都回不去的从前。

其实吧,还能记得当年的样子,说明你没有忘记来时的路。


2

一想起18岁那年无耻的样子,我这张老脸上就泛起微笑。

那时我也是顶撞老师、走路带风的微胖少年。顺利从重点高中毕业,进入心仪的大学,眼睛长头顶上,鼻孔往天上出气,就差在路上横着走。内心的OS也是《水浒传》里阮家三兄弟唱的那样:“爷爷生在天地间,不要富贵不做官,梁山泊里住一世,好吃好喝赛神仙。”

我羞于坦承当时的无知,可说真的,又有点怀念那种无畏的劲头。

那时候最流行的是周杰伦,陈奕迅还没有彻底火起来,唱《忍者》《斗牛》《双节棍》这样的歌是酷炫的事,《十年》和《婚礼的祝福》还似懂非懂。

关于年纪的感知和想象,大都是从文艺作品里来。

16岁叫花季,得益于古早“青春偶像剧”《十六岁的花季》。这部1990年就开始放映的剧集,十余年来一直不温不火地占据着大量寒暑假非黄金时段。剧集里白雪的扮演者叫吉雪萍,后来成了上海知名的主持人。而为白雪配音的,是另一位更资深的主持人袁鸣。

17岁叫雨季,因为有一个叫林志颖的追风少年,唱过一首歌就叫《十七岁那年的雨季》。

那时候,主流的调频电台已经属于周杰伦陈奕迅王力宏乃至林俊杰们,但恋旧的广播节目仍然会播林志颖的歌。自然,当时他还不是冻龄男神,也不是Kimi的爸爸。

而我们,还相信歌里唱的,“十七岁那年的雨季,我们有共同的期许,也曾经紧紧拥抱在一起”。

18岁的文艺青年不时兴读世界名著,那样太学究气,太不够叛逆。只有先锋派配得上自己日天日地的豪情。当时的余华还没有写出后来争议颇多的《兄弟》,但我们津津乐道的是他在《活着》和《许三观卖血记》之前的处女作短篇《十八岁出门远行》。

未成年的我们大都没有出过国门,去过远方,向往的就是陌生的环境,新奇的世界,漂泊和流浪。哪怕对切格瓦拉的认识少得可怜,提到爱看的电影,也要嘴硬说是《摩托日记》。

因为说到底,那是我们最羡慕的状态:意气风发,说走就走,永远在路上,永远年轻,永远热泪盈眶。

用今天的眼光来看,这不就是另外意义上的杀马特。可我倒觉得,今天还算有点牛x的日子,离不开当初那段无比傻x的岁月。

回望我的18岁,最让我欣喜是两件事:第一,接受且感谢当年的丢脸。第二,那会儿我内心许下的愿望是将来成为一个自由职业的作家,十一年之后,我绕了多多少少长长短短的路,终于兑现了。


3

芥川龙之介说过:“删除我一生中的任何一个瞬间,我都不能成为今天的自己。”但有些人却不愿过多提及过往。这样的人,本质上是不肯接受现在的自己。


最近还有另一则新闻,苍井空宣布结婚。虽然退役多年,但提到苍老师,大多数人的第一反应,想必仍然是会心一笑。在搜索引擎键入她的名字,最先跳出的也都是衣衫单薄的照片。

李宗盛1998年写中年男人代言曲目《最近比较烦》,里面有一个场景:我梦见和饭岛爱一起晚餐,梦中的餐厅灯光太昏暗,我遍寻不着那蓝色的小药丸。

2008年饭岛爱自杀那会儿,有人评论说,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她活在别人的硬盘里。

身为饭岛爱之后又一位全民“硬盘女神”,苍老师活得好好的。并且,这种好不是忍辱偷生,而是欣然面对。

在给粉丝的公开信里,她说,“我现在已经30多岁了。我想结婚,我想要孩子。我想要我自己的家庭。”而他的另一半,“不是帅哥,然后没有钱。但是,他接受了我以前的工作。”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