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的某天,我和配偶去外面吃晚饭,吃完走路回家,到家又热又累。
他要去冲凉,我打开电视坐在沙发上,想看一档真人秀,问他那个节目叫什么名字,他回我一句“你不会自己找找吗”就去洗澡了。
我心里被他这句反问句弄得不高兴,等他洗完澡,我跟他动之以理:你这么说让我不舒服,同一个意思,换成“我也记不得了,你找找看看吧”,是不是好多了?
他嘿嘿一笑,又回我一句“你就是想太多”。
这句大事化了的话又戳中我的气点,我埋怨他:为什么你总能不费吹灰之力地把我惹毛?
接下来他问我哪次惹到我,我记仇地翻旧账,我俩争执了10分钟后各自面壁。
事后自省,虽然他说的“你不会自己弄吗”、“你就是想太多”惹我不爽,但我那句“为什么你总是这样”也会惹到他。
我发现我有时会没意识地说“你总是怎样”,“你从来不怎样”这类话。
仔细想想这话既发散聚焦点,又扩大打击面,很容易让人一边生气,一边争辩。
我决定以后想说这类话时换个说法,换成“你这次做了什么让我不爽”,“你那次没做什么令我郁闷”,就事论事,别扣帽子。
我俩相约发现并替换那些让对方感到不适的话之后,关系更加和顺安好。
我想到有篇文章的标题是“好好和家人说话有多重要”,很多人都认同,但常常难以做到。
其实,不少问题出在脱口而出的惯用语上,大家心情好时可能不会在意,一旦又累又烦,怒火容易被煽动起来,说不定还会引发争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