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中成绩一出来, 正在上初三的A同学就急了,面临中考,他知道一个好成绩意味着什么,所以他很努力,几乎把所有的时间都用在了学习上。他看了很多的方法,一个个拿来试;他把认为有用的知识都打印出来,贴满了自己房间的一面墙,有空就拼命背;他甚至比班里大多数同学睡得都要少。
本以为经过一段时间的拼命,这次成绩可以有所改观,然而,期中成绩依然如故,在中游晃荡,失望的情绪让他低落了许久,他很迷惑,为什么自己那么努力,却依然考不出一个好成绩呢?
仔细观察A同学的学习日常,我们会发现他的习惯是这样的:
1.容易陷入机械的完成任务的状态。
学校老师要求他整理改错本,A同学忙了一个晚上终于把改错本整理完成,并且按照了之前老师教的方式,用了不同颜色笔,整理的非常漂亮,而且有条理,老师和爸妈看了非常的欣慰,孩子自己也把自己感动了。
然而,对A同学来说,整理错题本,只是陷入机械的完成任务的状态,而不是为了自己查缺补漏。所以,虽然他可能整理的非常漂亮,但如果拿另外一道同类型的题目去考查他,就能知道他对这个知识点并非真的理解,还是只是在抄题目,搬解析。
2.知识听进去但没有消化吸收
一天下来,A同学觉得上课听课效果很好,听课笔记也做的非常好,但回家面对作业,他开始有一种强烈的负担感和逃避感。
这个时候,往往是求速度而无质量,做作业过程中会按照自己听课时候的第一印象,没有消化吸收,没有自己的加工。写出来的答案带有自己的主观臆断,而把老师额外补充的遗漏。甚至到后来改错的时候,会出现答案和解析完全按照照搬标准的情况。
3.时间用来做无用功
在作文课上,老师很少讲语法、词汇、修辞,而是把思维方法放在第一位,老师一再强调“只有学会正确地思考,才意味着真正进化成人”。写作文的时候,学生参考范文过程中要独立思考,而非照抄。
但是,对时间有巨大恐慌感的A还是决心背下书里的一百多篇范文。他觉得这样,在考场时即便自己写不出来,也可以默写一篇,不至于交白卷。
总结A同学这类很“努力”却看不到成效的同学们的特点,那就是,他们陷入了“假勤奋”的陷阱,假勤奋的判定标准:靠虚假的努力安慰自己,让自己产生勤奋的表象,喜欢跟他人或者自己表白自己多么努力,获得心灵的慰藉,但长期坚持下去,发现劳而无功。
A同学怎么做才能花费同样的精力却有更多的收获呢?
一、学习方法要改变
现在世界就业非常困难的大背景下,学生学习总有黑云压顶的感觉。于是每天只睡5个小时觉,做大量的习题却不知道总结,只追求量多。认为如果自己不勤奋,肯定学不好。这是一种带有原始上进心态的勤奋,只需要调整方法,便会成为真勤奋。
对策:
调整方法,步步为营,扎扎实实,把每一套自己做过的题全部学会,碰见不会就问同学、问老师,不留任何漏洞。做过的错题本经常翻看、总结,加深印象。
二、不要过于看重外界的评价
为了不被老师家长认为自己懒惰,被人认为是不好的学生,每天假装很努力学习,熬夜做大量习题,就是为了和同学家长讲起来时能有证据证明自己很勤奋。从不管自己的身体是否吃得消,知识点是否已经掌握。
分析:
如果熬夜学习不影响第二天的精神状态,可以适当晚点睡觉,如果熬夜导致第二天颓靡就没必要了。为了给人营造一种勤奋学习的状态,来欺骗别人、折磨自己。如果不懂得发现问题,总结经验,习题做得再多也是没有用,倒不如精做习题,举一反三,没必要用题量来安慰自己,忽悠别人。
三、内心缺少面对现状的勇气
既然选择了熬夜和做题,为何还不认真学和认真做呢?缺少直面困难的勇气。没有勇气改变还装作很努力?干脆不要折磨自己了,这种虚伪带给了周围人很多希望,却总是换回来绝望,一次次的刺痛父母的心,长痛不如短痛!下定决心,让父母惊喜一次!一个人学习一科没学好,可能是不喜欢或者不适合这个科目,但科科都没学好,究竟是谁的原因?
分析:
既然选择了熬夜学拼命做,就明确一下自己的现状。看清楚哪里学好了,哪里没学好,学好的保持,学不好的一步步各个击破。一个科目是弱科,也总有我们擅长的部分和不擅长的部分,先把自己觉得相对简单的学好,然后由易到难,会慢慢培养出勇气和细心。
(本文来源于初中生i学习,班主任研究会获授权发表,转载请注明出处。)
班主任研究会声明:本公号11月29日所发表的《中考改革后,这6种考生更容易考好!转到朋友圈,家长和老师都会感谢你!》,来源于初中生i学习,由于核实疏忽,来源标注错误,特向初中生i学习诚挚道歉,以后我们必定更加尊重版权,尊重原创。
班主任研究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