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产医疗器械领域,威高集团相当于行业的“排头兵”。
在创始人陈学利的掌舵下,威高集团旗下已经拥有3家上市公司,分别是威高股份、威高骨科以及收购而来的华东数控。
如今,陈学利正将目光聚焦在旗下的山东威高血液净化制品股份有限公司
(以下简称“威高血净”)
,试图带领这家被誉为“国产透析之王”的企业冲击IPO。
然而,这条上市之路看似充满希望,实则荆棘丛生。
陈学利是山东威海人,出生于1951年10月,现已73岁高龄。
上世纪80年代,陈学利就开始创业做输液器,后来逐渐涉足更多医疗器械产品,一步步将威高做到了拥有13个产业集团、100多家子公司、员工达到3万人的集团性公司。
在2024年胡润百富榜上,陈学利和陈林父子以57亿元的财富值排名第932位。在2020年的榜单上,陈学利的个人财富曾达到205亿元。
如今,陈学利试图再带一家公司冲进资本市场——威高血净,成立于2004年12月,是国内产品线最为丰富的血液净化医用制品厂商之一。
据了解,威高血净主要产品是血液透析器、血液透析管路、血液透析机以及腹膜透析液,之所以被称为“国产透析之王”,是因为威高血净多款产品在国内市占率排名前列。
图 / 摄图网,基于VRF协议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2022年威高血净在国内血液透析器领域的市场份额占比为32.5%,位列全行业第一;在国内血液透析管路领域的市场份额占比为32.8%,位列全行业第一。
此外,该公司获授权独家销售的威高日机装及日机装品牌血液透析机在国内血液透析机领域的市场份额占比为23.7%,位列全行业第二,仅次于国外公司费森尤斯医疗。
在这样的成绩下,威高血净踏上冲刺上交所IPO之旅:其上市申请在2023年12月30日被正式受理,2024年1月29日开始接受问询,2024年11月7日更新了上市招股书。
最新版的招股书显示,在本次发行前,公司实际控制人陈学利合计控制83.7%股份,对公司生产经营具有重大决策权。此外,华兴资本通过多家公司合计持股4.2%。
实际上,这并非威高血净首次冲刺IPO。早在2022年6月,威高血净就曾向港交所递交上市招股书。
随后,证监会对威高血净给出反馈意见,要求该公司说明境外子公司业务情况、下属公司的APP和小程序用户规模和运营情况、该公司与山东威高集团医用高分子制品股份有限公司在业务和高管任职等方面的独立性等情况。
威高血净的港交所上市进程最终以申请失效告终。2023年11月30日,威高血净完成了上市辅导,开始转向冲刺A股上市。
招股书显示,威高血净拟募资13.51亿元,分别用于威高血液净化智能化生产建设项目、透析器
(赣州)
生产建设项目、威高新型血液净化高性能耗材产品及设备研发中心建设项目、威高血液净化数字化信息技术平台建设项目以及补充流动资金。
未来,若威高血净成功上市,将会是陈学利的威高集团旗下第四家上市公司。
尽管在国产透析行业中,威高血净位居“龙头”地位,但公司的业绩也存在波动甚至是下滑的趋势。
招股书显示,2021年、2022年、2023年以及2024年上半年
(以下简称“报告期内”)
,威高血净的营业收入分别为29.11亿元、34.26亿元、35.32亿元和16.26亿元。
其中,血液透析器的各期营收分别为15.73亿元、17.47亿元、18.35亿元和8.17亿元,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分别为56.63%、53.04%、53.13%和51.31%。
血液透析机的营收分别为5.47亿元、6.61亿元、6.52亿元和2.87亿元,营收占比分别为19.69%、20.05%、18.87%和18.04%。
报告期内,威高血净的净利润分别为2.6亿元、3.15亿元、4.42亿元及2亿元。
而2023年上半年,威高血净的营收和净利润分别是16.85亿元和2.29亿元,对比可以看出,2024年上半年营收和净利润分别同比下降了3.5%和12.66%。
除了业绩下滑外,威高血净也在招股书中主动披露了关联交易金额较大的风险,在上游采购端和下游的销售端均存在关联交易。
报告期内,威高血净向关联方购买商品/接受劳务金额分别为6.31亿元、7.84亿元、9.34亿元和2.85亿元,主要为向公司合营企业威高日机装和威高泰尔茂采购透析机及腹膜透析液,占当期营业成本比例分别为40.5%、40.07%、47%和30.74%。
同时,威高血净还向关联方出售商品/提供劳务金额分别为3.88亿元、4.97亿元、4.92亿元和2.17亿元,主要系向关联方销售血液透析机及耗材,占当期营业收入比例分别为13.34%、14.5%、13.92%和13.37%。
在监管下发的问询函中,也曾对威高血净的关联交易进行了问询。并要求威高血净披露威高药业、威高肾科的基本情况,未整合威高肾科相关业务的原因及合理性,还有公司向生命科技而非其上游供应商采购的合理性等。
威高血净在招股书中表示,为减少和规范关联交易,承诺自2024年起,公司将多元化采购渠道,并且限定了从威高股份及其子公司进行关联销售的比例,积极开拓第三方经销商。
此外,招股书显示,威高血净的营收主要来自经销模式。
报告期各期,公司通过经销模式实现的销售收入分别为18.82亿元、23.64亿元、25.11亿元和11.58亿元,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分别为67.76%、71.76%、72.7%和72.74%。
在「创业最前线」看来,威高血净需要持续加强经销商的管理工作,避免出现其“兄弟公司”威高骨科曾经遇到的问题。
2024年1月,湖北省药械集中采购服务平台公布了一份威高骨科的致歉声明,因该公司曾被通报领取医药价格和招采失信行为等级评定结果告知函。
对于相关失信行为,威高骨科曾回应媒体称,商业贿赂案件涉及经销商,他们公司在湖北是经销模式,销售团队没有直接与医院对接。
经销模式收入占7成以上的威高血净,也需要尽量避免类似的情况发生。
在与同行业公司相比较时,威高血净也出现一些与行业均值不同的特点。
报告期内,威高血净的销售费用率分别为23.33%、20.04%、19.48%和18.41%,而同行业可比公司的平均值则是12.11%、13.77%、14.58%和13.25%。显然威高血净的销售费用率远高于同行可比公司均值。
图 / 威高血净的销售费用率与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