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把一家老牌教育机构的业务线拉得足够细,你会发现每一个时间节点与在线教育和技术演变的轨迹似曾相似。
1996年,101远程教育网成立,依托于101中学的教学资源,当时的101远程教育网又称101网校,最初形式定位于面向家庭的网上辅导产品,当时打出的口号便是“在家上重点”。“最早的101网校仅仅是提供试卷、讲义、练习题等网上学习内容,内容没有如今在线教育形式丰富。”据一位知情者描述,随着技术的逐步完善,后来开始经历从无声到有声,从单一文本到多元化的教学模式过程。
“直到2000年前后,增加了声音和动态板书学习内容,之后演变为多媒体教学的模式;而后有了‘网上名师面授’的视频课程,可以见到全国教育一线的特、高级优秀教师声情并茂的授课和动态板书,坐在家里如同亲临教室一样听课……”
101远程教育网(现升级为101教育)开通媒体报道
2003年,正逢非典时期,这种在家上课的形式开始吸引家长与市场的广泛关注,彼时,市面上涌现一波名校办网校的热潮,也出现了很多的竞争者,例如北京四中网校、黄冈网校等。
之后随着时间的渐渐推移以及互联网浪潮的长驱直入,依靠原本单一业务的网校们开始措手不及,亦或转型,亦或逃离,网校的市场也慢慢沉寂。或许,正如邵涛所说如今仅剩下3所网校机构。
2006年,现任101教育的副总经理房杰开始加入101教育。入职前的房杰曾在南开大学附中当过八年的历史和政治老师,而后她于1998年来到北京工作,刚好赶上中国第一代多媒体教学,也就是中国教育信息化的第一代产品出现。眼看着那时候腾讯、阿里巴巴、百度纷纷嗅到了互联网的商机相继成立,处于体制内的房杰既激动又有所焦虑,“互联网教育的风口要来了。”
当时房杰在加入之时对101教育这家企业的直观感觉是,“那时候产品线比较少,主要以TO C端的录播与答疑为主,产品优化和提升的空间比较大。”房杰从最初负责TO B学校产品拓展,研究进校产品方向;而后又接手101网校,负责教研与课程产品。
最初的101教育依托于101中学的教学资源,发展名校+网校的模式,这些年通过这种模式,积累了很多名校资源。根据101教育2016年年报,鲸媒体注意到,与101教育合作的教师达四千余人,其中,大部分教师是来自于国内教育发达地区的省市教研部门,全国省市重点校、示范校。房杰向鲸媒体表示,在101教育的平台上,101教育会更多地选择与名校一线老师合作,其中就包括全国具有权威性的专家级别的名师。
拥有大量一线名师与教研资源成为101网校最大的特色之一。根据101网校目前透露的数据显示,101网校目前汇集北京及全国各地名校的4000多位特高级名师,共计2万余名一线教师在线授课,其平均教龄都在10年以上。
如今走在101教育的办公室区域会感受到与其他在线教育机构不同的气氛,教研气息比较浓重,放眼望去便是一长排内藏大量教研图书与教科书的双层柜子。在101教育的办公室里面还设有专门的录播室,据工作人员介绍,平时会邀请全国名师过来录视频,讲解知识点等。
早期101网校以录播课为主,2006年加入了答疑网,主要作为网校的入口和服务而存在。现在她偶尔会感慨,“101网校是101教育从成立之初到现在21年来一直存在的、最长久的一个品牌。”
业内普遍对老牌网校出身的101教育比较陌生,认为发展模式其实比较传统。房杰告诉鲸媒体,如今的101网校已经“脱胎换骨”发展为智能化自适应学习平台。
101网校-学生自适应学习方案
据介绍,现在定位于智能化自适应学习平台的101网校主要面向小学三年级到高三学生,涉及听课、练习、考试、拓展等网络学习流程,提供的课程包括同步课程、状元课程、培优课程、中高考冲刺课程、升学衔接课程等。除了在学生方面提供相应的课程服务,101教育在面向家长端还推出了101家长营APP,实时反馈学生的学情,跟踪学生的学习细节等。
房杰向鲸媒体透露,“实际上101教育在2010年就已经提出‘AI’、‘大数据’等概念,借助101教育成立21年之久积累的内容与用户数据进行大数据分析。”在她看来,大数据分析需要几百万规模的用户数据量。
她举了一个例子,一道题的差错率在大数据分析之前就有人为经验判断。“但是通过上万个孩子的数据反馈,我们可以发现其难度系数与之前经验并不匹配,说明人为经验还是有偏差的。通过学生的应用数据反过来优化并订正教学内容的数据,在推送给学生的时候才会更智能准确。”她如是说。
在101教育待了10余年的房杰现在对这家企业也有了一些新的感受,“101教育的业务线越来越丰富了,教学场景和服务相应的也不断发生着变化;其团队规模也逐步扩大至现在的400多人……”她有点兴奋地说着101教育这些年的变化。
历经20多年的沧桑历史,101教育旗下目前涉及学习自适应服务平台101网校、在线直播名师1对1平台101学酷、进公立校的教育信息化应用解决方案101智慧课堂、以即时答疑辅导为主的101学问宝、直播培优品牌101课糖、爱诺国际少儿教育这几个产品体系。
作为教研与课程产品的负责人,她深知,“互联网模式促使自己一直在改变,不似以往单纯地做内容教研,而要接近服务一线,通过教研将产品和用户需求相联系。在我们团队中存在淘汰机制,有创新能力且适应市场变化的人才能留下来发展。”由最开始的单一业务线到现在的多元产品线,或许考验不仅仅是产品的管控能力,其教研与服务能力也同等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