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主要描述了不同设计师对于不同面积和布局的住宅的设计理念和设计方案,这些住宅都尽可能地提高了空间利用率,通过巧妙的设计使得各个空间能够灵活地转换成不同的功能区,同时注重收纳和自然光的引入。
这些住宅的设计都体现了设计师们对于空间利用和灵活性的高度关注,通过巧妙的设计使得各个空间能够根据不同的需求进行灵活的转换,同时尽可能地提高空间利用率。
这些住宅的设计中都巧妙地增加了大量的收纳空间,比如利用楼梯和沙发底部的储物空间、废弃卷筒制作的别致鞋柜、可移动的抽屉柜台等,使得小空间也能够整洁有序。
设计师们在设计中都注重自然光的引入,通过合理的布局和选择透明的材料,使得住宅能够充分利用自然光,营造出温馨舒适的氛围。
在一些小户型的设计中,多功能家具的定制和使用是非常关键的,它们不仅要满足居住者的日常需求,还要能够节省空间,同时展现出美感。
这些住宅的设计风格各异,既有现代简约的风格,也有温馨朴实的风格,满足了不同人的审美需求。
转载自创意美学精选“Major美”
微信
号ID:majormei_com
01
「
145平米 @哥本哈根
」
by Nikoline & Svend
丹麦的一对设计师夫妇Nikoline和Svend同两个孩子居住在哥本哈根,虽然这套由两间小公寓合并的两层住宅有145平方米,夫妇俩仍像布置小面积公寓一样设计着他们的家,让各个空间灵活地转换成不同的功能区。
提升空间利用率的第一步,是充分利用楼梯和沙发底部的储物空间。他们将餐厅与客房之间的楼梯,一半改造成用以摆放餐具的橱柜,另一半则改成了存储杂物的柜子。
二楼的卧室有一个废弃卷筒制作的别致鞋柜,尽管外观简陋,却不失为提高墙面利用率的一个好方法。
对于入住率不高的客房,Nikoline和Svend在其中安置了一张可折叠的床,没有客人入住时床可以叠进墙中,变成一面大镜子,房间就转换成了瑜伽室、更衣室或玩具间。
客房一侧的墙面安装了调光玻璃,不通电的玻璃墙呈现透光但不透明的状态,能够保护房间内的隐私,通了电的玻璃则变得完全透明,消除客房与外部公共空间的界限。
儿童房由木材和金属特制的一整组家具组成,孩子们的床铺、书桌、储物柜、画板以及滑滑梯藏于其中。
客厅的橱柜设计也类似,夫妇俩可以从木柜中“变”出一张工作桌,将客厅转变为临时的工作室。
02
「
116平米 @布拉格
」
by Atelier 111 Architekti
在捷克共和国的布拉格,当地设计工作室Atelier 111 Architekti改造了一栋19世纪的老住宅,将116平米的公寓楼变成成了四室一厅两卫的现代住宅。
住宅的主人有两个孩子,他们买下了邻居的公寓来扩大居住面积,经过设计师合二为一的巧妙设计,大量的存储空间使得房间整洁而有序。
会客区窗边的沙发四周设置了桦木胶合板的柜橱,沙发的坐垫下方是一处可移动的抽屉柜台,移开即可摆放各类大小物品,充分利用平时闲置的空间作为收纳区。
主卧室的右橱柜是衣柜,左橱柜设有可折叠移动的胶合板壁柜,打开壁柜即是办公阅读区,关闭滑动的橱柜门,房间又恢复了原有的秩序。
设计师还用书柜作为区域的分割线,使功能区分隔的同时,承担落地书柜的原有功能,可摆放家里的诸多书籍。
03
「
101平米 @伊斯灵顿
」
by Larissa Johnston
伊斯灵顿的这栋老房在维多利亚时代曾是一个修道院,现在供一对夫妇和两个孩子居住。经过LarissaJohnston工作室的重新设计,住宅打通了昏暗松散的原功能区,格局变得宽敞而明亮。
设计师旨在将空间最大化利用,引入自然光的同时增加更多的收纳空间,为了保持整洁的外观,橱柜、家具和楼梯等都使用了大量的胶合板。
胶合板有着耐磨的强度,不易开裂变形,用胶合板定制的整面柜体包含了橱柜、储物柜、书架和楼梯,杂物间和衣帽间藏在楼梯下面。
上层空间的设计体现了房子的极简美学,纯白的墙面、木纹的胶合板家具与深色的木地板组合,营造出简洁清爽的空间感。
04
「
40 平米@台湾高雄
」
by
好室设计
这个位于台湾高雄的40平米公寓住着一家三口,因其积木造型而得名积木山庄(Block Village)。住宅空间延续了好室设计素来温暖朴实的设计风格,来自阳台的通透光线仿佛点亮了整个居所。
设计师将起居室与餐厅合到一个整体空间之内,同时作为一家三口相处与活动的中心区域,朴实的松木质感搭配白色的烤漆墙面,简单而温馨。
为了创造住户在房中行走的感官体验,房子的一部分空间设置了一个挑高的二层,以连桥接通主卧、卫浴和衣帽间,主卧用实墙保留私密性。
在上下两层空间的挑空一侧,设计师选用松木夹板做了一面书架墙,沿着连桥创造出视觉上的延续。
起居室的电视机可随滑轨弹出,也可收回墙面。墙上的收纳柜也安装了隐藏式的把手设计,使得起居室、餐厅与厨房看起来利落而简洁。
每个空间看似独立,但绿色的墙面、柜面、床品、餐桌、马克杯等细节串联起了整体,搭配着木材的大量运用,烘托出温暖自然的氛围。
05
「
36 平米@悉尼
」
by
Catseye Bay
悉尼设计公司Catseye Bay采用集合多种功能的定制木家具,成功翻修了一个包括卧室、厨房和浴室的36平米小公寓。
设计的第一步是用定制集合家具取代很占空间的衣柜和书柜,并创造出非正式的空间分隔。最大的定制家具是一个高约两米的木质结构,从卧室的一面墙斜摆出来。
它的一边作为存放衣物和鞋子的更衣区,另一边则整合了书架的功能,并与床直接相连。床的前面是装了软垫的长板凳,因此这个空间既是休息室也是卧室。
床和长凳都朝向窗户,窗户上安装了桦木胶合板制成的木工配件,这个延伸出来的窗台板也可以当作小桌子。厨房也有一个类似的格架单元,其延伸出来的部分可以作为一个用餐的台子。
06
「
22 平米@台湾台北
」
by A Little Design
台湾设计团队A Little Design根据业主的需求,对位于台北一间仅22平米、3.3米高的旧公寓进行了改造,定制化的多功能家具是整个公寓的最大特点。
业主希望客厅可以容纳一张沙发和一张餐桌,但同时也希望有足够空间进行室内锻炼。两张定制木桌解决了这个需求,平日里作为工作台写作,就餐时将其合并为餐桌。
根据使用频率,衣柜被设计在夹层的书柜之下,房间的高度得以充分利用。钢制的楼梯扶使得整体空间更为通透,一台电视和两个鞋柜暗藏在楼梯之下的墙内,窗户两侧的壁橱同样作为收纳空间。
出于楼上夹层区让人无法站直的高度,设计师放置了可以坐着使用的书桌与床铺。
厨具柜与衣柜、书架位于同一面墙,为了满足业主出差回家泡热水澡的需求,原本的淋浴间被改成浴缸,从浴室移出的洗衣机与厨具柜结合在一起。
这样一间以白色和橡木色为主色调的微型公寓,不仅配备了舒适的生活所需,更是年轻人能够负担得起的生活空间。
07
「
Mills@墨尔本
」
by
Austin Maynard Architects
墨尔本的Mills住宅主人是一个高级主管妈妈,怀上的宝宝加上之前的一对兄妹,三个娃的存在使得她找来Austin Maynard建筑事务所,将自己的家打造成一座最适合带娃的房子。
为了收纳孩子们各种各样散落在角落的玩具,设计师将客厅的地面抬高45公分,然后在地板上做出了开放的设计,底下造出一格一格的玩具收纳箱。
以地板做储藏空间的设计不仅方便家长们收拾整理,也省出了更多的居住空间,相互连通的设计还能让孩子们钻到里面玩。
解决了玩具收纳的问题,主管妈妈还想让家里有充足的阳光和新鲜空气,于是房外墙壁和房内楼梯都采用白色的穿孔金属板,半透明的效果方便家长随时看到三个孩子的动态。
这样的设计使得自然光和空气自由穿过的同时,遮挡了夏季不希望透过的大部分采光,将屋内光线调整得更为舒适。晚上室内开灯以后,从房子外面看去还有一种朦胧的美感。
08
「
8 House @神奈川
」
by
佐佐木友子&佐藤庆
日本建筑师夫妇佐佐木友子和佐藤庆住在仅67平米的公寓里,他们打破空间分区的传统格局,用开放式的“盒子”对家居空间进行重新布局,完成了自家8 House的改造。
他们两拆除了公寓原有的所有内饰,露出毛坯房本身混凝土结构的梁柱和天花板,并巧妙地运用植物、帘子等装饰,打造出通透而有私密感的半开放空间。
公寓入口的门厅处,壁挂式的自行车架为走廊腾出空间,衣帽间和试衣镜巧妙地镶进入口处的墙壁。
主空间放了一张可容纳20人的多功能杉木长桌,桌上放置各种厨房用品,桌下提供了充分的储存空间。长桌可用作工作空间和厨卫空间,也为客厅省出足够大的空间,甚至留有放秋千的余地。
木板构筑的两个盒式空间作为卧室和浴室,两人的主卧上方是孩子的卧室,主要收纳区被置于卧室一侧的壁橱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