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爬岩鳅的胸鳍和腹鳍组合成吸盘状,能够吸附在湿滑的岩石表面,拥有头沿激流,顺岩攀爬的绝技。贵州爬岩鳅“刮”食石头上的苔类或丝藻,所以目前多作为水族箱中的“清道夫”,用来清理水族箱壁面的杂质。
贵州爬岩鳅腹侧微观结构,微气泡群对贵州爬岩鳅的吸力至关重要。
我们发现,贵州爬岩鳅在光滑表面的吸力超过自身重力的1000倍,以至于自身的脊柱都无法承受如此强劲的吸附力!
在显微镜下,贵州爬岩鳅的吸盘与壁面之间出现了一种奇怪的图案,液体清晰地被密密麻麻的微气泡分为了内外两侧。通过对照实验发现,这些微气泡群对贵州爬岩鳅的吸力至关重要,能使贵州爬岩鳅的吸盘无需直接接触壁面即可形成良好的密封效果。
由于周围压力高于内部压力,这能使吸盘紧紧地吸附在物体表面。进一步试验后,我们发现在肉眼看来完全是光滑的鱼鳍表面,通过共聚焦显微镜却发现微气泡存在的鱼鳍表面有若干凸起结构。
贵州爬岩鳅各方向切向力大小。它们总是尽量保持在切向摩擦力较大的位置。
对贵州爬岩鳅行为的观察发现,无论急流从哪个方向冲击而来,它们总会调整自身位置使头部朝着急流的来向。经过切向力的实验,发现沿贵州爬岩鳅的各个方向的切向力呈现明显的不同,这种策略使其自身的切向摩擦力处于较大值,以足够地应对来流冲击。
经过显微CT扫描分析还能够发现,贵州爬岩鳅在受到往后的力时,鱼鳍由折叠变为展开,而如此之后,腹部空间变大,内部压力变得更小,吸附力增大。
CT扫描剖视图。在受到往后的力时,鱼鳍会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