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医学新视点
医学领域全球平台,关注医疗健康的最新发展。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Insight数据库  ·  第 7 ... ·  昨天  
安徽药品监管  ·  【安全用药】缺铁性贫血口服补铁剂的注意事项 ·  昨天  
安徽药品监管  ·  【安全用药】缺铁性贫血口服补铁剂的注意事项 ·  昨天  
51好读  ›  专栏  ›  医学新视点

《柳叶刀》:1周见效,四成患者症状减轻75%以上!创新湿疹疗法显著改善皮损和瘙痒

医学新视点  · 公众号  ·  · 2024-08-05 19:20

正文

▎药明康德内容团队编辑


特应性皮炎属于一种特殊类型的湿疹, 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皮肤病,且患者还常合并过敏性鼻炎、哮喘等其他特应性疾病。 特应性皮炎患者往往有剧烈瘙痒,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全球范围内儿童患病率约10%~20%,成人患病率可高达10%。


近日,《柳叶刀》( The Lancet )发表一项创新疗法研究成果,在两项3期临床试验中, 新型靶向疗法nemolizumab联用局部治疗可显著改善中重度特应性皮炎成人和青少年的炎症和瘙痒症状,最快在第1周即有改善。


截图来源: The Lancet


过去几十年来,特应性皮炎的治疗选择主要是外用糖皮质激素(TCS)、外用钙调神经磷酸酶抑制剂(TCI)、光疗或泛免疫抑制口服药物。近年来靶向白细胞介素(IL)的疗法丰富了患者的治疗选择,但仍有相当一部分患者对治疗的应答不足。


Nemolizumab是一种皮下注射的单克隆抗体,靶向IL-31受体亚基α并抑制IL-31信号通路。在特应性皮炎中, IL-31作用于神经末梢,是导致瘙痒的关键因子,同时也与皮肤炎症有关 。靶向IL-31可同时作用于外周神经系统与免疫系统,是特应性皮炎的新型免疫调节治疗靶点。


此次发表的试验代号分别为ARCADIA1、ARCADIA2,这是两项设计一致、为期48周的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3期试验,针对经受瘙痒并且对外用类固醇应答不足的中重度特应性皮炎成人和青少年(≥12岁)。


两项试验共纳入来自22个国家的281家医学中心的1728名患者,并将其2:1分组, 1142人接受nemolizumab联合TCS-TCI局部治疗 (ARCADIA1试验620人,ARCADIA2试验522人), 586人接受安慰剂联合上述局部治疗 (ARCADIA1试验321名,ARCADIA2试验265人)。 Nemolizumab需每4周皮下注射一次。 各治疗组的平均年龄在33.3岁~35.2岁之间。


这项论文报告了两项试验16周初始治疗期的结果。两项试验均达到了主要终点, 无论基于哪种疗效评估方法,nemolizumab联合局部治疗的患者在在第16周时的治疗成功率都更高。


基于 研究者整体评分法 ,nemolizumab联合局部治疗的成功率在ARCADIA 1试验 (36% vs 25%,p=0.0003) 和ARCADIA 2试验 (38% vs 26%,p=0.0006) 中都显著更高。

研究者整体评分法(IGA): 由研究者主观判断疾病严重程度,总分0~5分,分数越高越严重。 治疗成功定义为评分实现0分(无皮损),或1分(几乎无皮损)且相较于治疗前改善≥2分。


基于湿疹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评分(EASI) ,nemolizumab联合局部治疗的EASI-75应答率(相较于初始评分至少改善75%)在ARCADIA 1试验(44% vs 29%,p<0.0001)和ARCADIA 2试验(42% vs 30%,p=0.0006)中都显著更高。换言之, 两项试验中nemolizumab联合局部治疗都有超过40%的患者症状减轻75%以上,而仅局部治疗组患者这一比例约30%。

湿疹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评分(E ASI ): 评估头部/颈部、上肢、躯干、下肢这4个 身体区域的湿疹面积和严重程度,总分范围0~72,分数越高越严重。


Nemolizumab联合局部治疗也改善了所有关键次要终点,包括缓解瘙痒(最快在第1周即有改善),以及到第16周时睡眠改善。


Nemolizumab联合局部治疗与安慰剂联合局部治疗的安全性相似。 ARCADIA 1试验和ARCADIA 2试验中,nemolizumab联合局部治疗组分别有50%和41%在治疗期间至少出现过1次不良事件,在安慰剂联合局部治疗组这一比例分别为45%和44%。治疗期间出现的不良事件大多是轻中度的,可归因于nemolizumab的严重不良事件较为罕见。


《柳叶刀》同期发表的评论文章指出,上述疗效数据与其他IL靶向疗法的3期试验数据相似, nemolizumab有潜力为中重度特应性皮炎患者带来重要的全新治疗选择。 未来,ARCADIA长期扩展研究的48周数据将继续验证nemolizumab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Read more”,即可访问 The Lancet 官网阅读完整论文。


相关阅读






欢迎投稿: 学术成果、前沿进展、临床干货等主题均可, 点此了解投稿详情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