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吴寒笛可爱多
欢迎关注营销界“吴彦祖”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重回阳光  ·  好撸的你,在打算破戒前看看 ·  6 天前  
重回阳光  ·  好撸的你,在打算破戒前看看 ·  6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吴寒笛可爱多

吴寒笛:诗和远方,是误导年轻人的最大毒瘤!

吴寒笛可爱多  · 公众号  ·  · 2017-06-19 19:58

正文

曾经的文艺青年


曾几何时,我也是一个向往诗和远方的闷骚文艺青年。

我会写诗、摄影、弹吉他、听各种文艺骚男的音乐,到各个地方去“流浪”。 



我把头发染成葡萄一样的紫红色,戴上所有朋克风的铆钉饰品,带上我假把式的磁铁耳钉,穿着破破烂烂的牛仔裤,去参加豆瓣的青年活动,去听各种小众的地下音乐会,去犄角嘎达的博物馆看展览,日出的时候还会禁不住热泪盈眶。

我不想长大,活在过去,排斥现代,又懒又装,涉猎广泛却又一无所专。

那时候,文艺青年的概念还不像现在这么烂大街,不是每个人嘴边都挂着一句“生活不知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也不是到处都有骑着ofo,拿着单反相机拍照的青年男女;也没有那么多为了一张免费机票,就要在4小时后逃离北上广的冲动人士。



那时的我,内心孤傲又清高,觉得应该“诗意的栖居”,排斥功利和赚钱。

我总是幻想着周围的人膜拜我至高无上的绝对逼格;会有一堆饥渴又开放的文艺女青年疯狂的涌到我的床上;那些忙着挣钱看不到生活中诗意的人,会在我的面前自愧不如。

后来发现,我幻想的事情一件都没有发生。

确切的说,长久以来,我的人生一无所获。

从身体健康、感情状况、职业前景、人际关系到个人幸福感,我都糟透了。我有时候也会用一些很鸡汤的理由安慰自己,比如“要活得洒脱,就要放弃一些东西”、“你跟那些人追求的东西不一样,他们追求的是很世俗的东西,充满诗和远方的人生却要高尚许多”。


关于“诗和远方”的追寻,我总是在寻找一种意义。虽然无数的文艺作品都在讴歌某种意义,但我找了好多年,也没能真实的找到什么。

很长时间,我的人生没有任何改变,我隐隐约约觉得有点不对劲儿。

后来的时间,我时常躺在空空荡荡的床上:思考生活的意义是什么?年轻时到底该追求什么?诗和远方是正确的方向吗?



我有所顿悟的那一刻,并不是来自于青藏高原的心灵洗涤,也不是印度河畔的灵魂顿悟,更不是丽江古城里的神秘邂逅,而是…文艺青年们最说不出口的…我赚到了一笔小钱。

当时的想法很简单,当了这么久的文艺青年,也没啥回报,索性在淘宝上开个文艺饰品店,把其他文艺青年赚一笔再说。

后来我还上了相亲节目去推广这个淘宝店,结果小获成功,最多的时候一个月能赚好几万。

这就像费了很大劲儿,钻了一口油井,当它真正的开始出油时的那一刻,那种真实的满足感,让我幸福得有些颤栗。

我开始回想和反思我自己的人生:以前总觉得自己是“诗和远方”世界里最纯粹的吟游诗人,会极度鄙视那些整天就想着发财的人。现在赚了点小钱,居然就动摇了,那说明自己当初的理想也没有那么坚定和纯粹,只是因为没钱没本事,只能诉诸“诗和远方”。

更进一步的,我开始觉得:也许诗和远方,只是贫穷人生的一块遮羞布,一个让人暂时逃避残酷人生的龟壳,一群虚妄人的虚妄狂欢。

我想起高晓松,他大概是“诗和远方”式人生的代表。从《白衣飘飘的年代》到《晓松奇谈》,他一直塑造着志在远方的清高形象,但他在每个人生节点上做出的实际选择,又是无比现实(没有任何贬低的意思)。即便是功成名就的现在,本也可以拂袖归去,归于山林,高晓松也依然选择在滚滚红尘里面打拼。



我开始觉得:“诗和远方”所代表的理想方向,和所谓的现实道路,其实并不是一个分岔口延伸出去的两条不道路。人生的道路有且只有一条,那就是现实道路。所谓的诗和远方,只是你在行走现实道路上可以欣赏,却无法永久触达的风景。

后来我就慢慢想通了,年轻的时候还是要拼命努力,拼命赚钱,拼命挣生活。去学习、去成长、去折腾、去战斗。不再去信仰那些虚无缥缈的远景,脑子里的知识,心里的坚定,手里的钱,脚下的路,比其他东西都来得真实。


人性幻药


对于拥有充沛精力和无限可能的年轻人来说,老想着去追求诗和远方,可能到最后什么都追求不到;如果老想着挣钱涨薪、努力工作,多半到最后什么都有了,包括 “诗和远方”。

 

不是我崇拜一元价值观的功利主义,实在是因为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机会又异常残酷的时代,我们大多数人,不像那些发达国家的青年男女一样:用几年收入就能买一栋独栋别墅,汽车还没有自行车贵,毕业后会花一年时间环游世界,找老公找老婆不看物质只看精神,年迈的父母也不需要年轻人操心。

所以我们大多数人,如果没有喊着金汤匙的显赫背景。生下来,就注定要去赚钱,去战斗,去打赢人生的每个战役,去实现每个阶段的每个功利目标。不管这是时代原罪,还是群体宿命,这就是我们应该要去做的事情。

而不应该是去追求一些虚无缥缈的人生意义,去躲在文艺青年的面具后面逃避现实,去把一些虚妄的爱好当成炫耀的资本,或是人生追求的意义。

和所有乌托邦式的设想一样,关于“诗和远方”的所有向往,最终都在中国变了味。它让很多缺乏判断力的年轻人,把想象中的艺术和真实的生活弄混淆了。

连假都不需要提前请,就要4小时之后逃离北上广;


平时不读书,却要把书扔到地铁上让别人读;

没钱没时间也要辞职去穷游。



最让人值得反思的是,媒体们热炒,看客们热捧,大家潜意识都是向往和赞同这种行为的。

辞职去环游世界,不比辞职整天打游戏来得高尚。


做一个整天琢磨着写小众影评的文艺青年,也不比整天刷朋友圈的微商小伙更高级。

十年前,新周刊的一篇《成功学是中国当代社会的毒瘤》,大肆批判世俗拜金的一元价值观,在当时振聋发聩。那时房价还没有这么贵,社会的竞争还没有这么激烈,生活的压力还没有这么大;十年后,我们仿佛走到了另一个极端,彻底的“反成功”,去归隐,去逃避,去远方。

它像一剂舒服却无用的迷幻药,注射下去的时候会暂时缓解你的焦虑感,当长期来讲,祸患无穷。软化年轻人的战斗意志,稀释年轻人的奋斗热情,模糊年轻人的关注焦点。


可以说,诗和远方,就是这个时代误导年轻人的最大毒瘤。

我见过非常多喜欢追求所谓“诗和远方”的意义,整天活在一种优越感中,到头来一事无成,虚度了青春却也一无所获。

我曾经在《非诚勿扰》的舞台上,看到一个45岁的摇滚中年,他年轻的时候总是在四处流浪,四处卖艺,追求所谓摇滚梦想的意义,却放弃工作,忽略家庭,忽视责任,到头来妻离子散,一无所有,现在只能租住在简陋的工棚。



我不希望看到这篇文章的年轻朋友们,也会步他的后尘。成年人的世界里,自由和远方不是全部,责任和担当也是重要的一部分。对自己负责,对自己的未来负责,对自己的人生负责,生活才会对你负责。


生活不在别处


生活不在别处,真实的人生,就是最好的修行。

很多人其实是用“诗和远方”的虚妄远景,以及追求“诗和远方”时的莫名其妙的优越感来麻痹自己,或者逃避现实的生活。听小众音乐,写小众影评,集小众影票,把这当作炫耀资本,排斥一切大众事物,包括赚钱,但其实没什么可炫耀的。


你以为是浊淤泥般的独善其身,不过是入了其他做文青生意的商家的坑。

另外,我还想说的是,赚钱没有大家想象得那么难。你把追求“诗和远方”的时间拿去去学习,尝试,折腾,实践,慢慢的你也能赚到钱。这就和网游少年如果把打游戏的时间、精力拿去学习,那科科都能拿高分一个道理。


良药苦口,真话难听。其实我不是一个偏激的人,关于“诗和远方”的很多事情,不管是旅行、摄影还是音乐,这些事情也不是不能做,你要是喜欢的话,也可以当个普通爱好去做;但如果是为了各种修行的意义,比如磨练自己意志,开阔自己眼界,提升自己格局,那就完全没必要。安心的投入赚钱的事业,就又能磨练意志,又能开阔眼界,又能提升格局。

只用追求“有意思”的部分就可以了,不要幻想去追求“有意义”的一部分。

你在自家澡堂子都洗不干净的心灵,去西藏呆个半年也不会洗干净;


你在自家床上抠着脚丫子想了半年也想不清楚的问题,呆在印度的菩提树下也不会顿悟;


你连减肥都坚持不下来的薄弱意志,徒步穿越大半个中国也不会磨砺出来。

生活真的不在别处,就在你此时此刻脚下的土地,你手里正在做的事情,你历经的每一分每一秒。去赚钱、去学习。去工作、去奋斗,去为了你每一个真实的目标付出全部。

真实的人生,就是最好的修行。

比核桃还硬的硬广:目前笛友会已经成为业界最大的付费商业社群之一,累计招募会员近2000人(16年500余人,17年一千余人),年入百万的笛友数量也有上百人。


如果要赢,最好办法就是跟赢家在一起!欢迎点击左下角“阅读原”了解入会详情。 





长按以上二维码关注“吴寒笛可爱多”(whdkad),后台输入关键字有自动回复:

输入“创富”,手把手教你如何实现财务自由;
输入“
成长”,篇篇干货直击成长痛点;
输入“
残酷”,看一些残酷的真相,认清社会残酷本质;
输入“
营销”,获得拿来即用的营销方法论;
输入“
面试”,无数人看完之后,拿到了理想工作的offer


长文每周一晚固定更新,短文更新频率看心情


欢迎转载,请注明微信公众号:吴寒笛可爱多,需要开白名单请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