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中国农业银行陕西省分行
大行德广 伴您成长 使命:面向“三农”,服务城乡,回报股东,成就员工。 愿景:建设国际一流商业银行集团。 核心价值观:诚信立业,稳健行远。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漫步五角场  ·  银行 | 泰隆银行2025春季校园招聘正式启动 ·  7 小时前  
中国人民银行  ·  习近平同俄罗斯总统普京通电话 ·  10 小时前  
中国人民银行  ·  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025 ... ·  21 小时前  
中国人民银行  ·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 ... ·  昨天  
中国人民银行  ·  李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 ...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中国农业银行陕西省分行

以文化人 以廉润心——陕西廉洁文化系列宣传之四

中国农业银行陕西省分行  · 公众号  ·  · 2024-11-26 18:23

正文


以文化人 以廉润心

明 清 廉 政 文 化


弘扬传统美德


传承廉洁基因


廉洁



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廉洁文化对于塑造社会价值观念、提升伦理道德水平、推行法治建设、维护公平正义、净化社会风气、建设和谐社会等具有重要意义。今天,让我们通过明清时期的三件廉洁文物一起探寻其承载的社会影响力。



明清时期的廉洁文化及其社会影响力

中华廉洁文化渊源流长,是中华民族在漫长的社会历史文化发展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明朝是中国古代治吏最为严格的朝代,是中国古代监察法规体系发展较为完备严密的时期,到了清朝,法律制度和监察体制基本沿用明制,但监察体系的实际运行有所弱化,逐渐倾向于采用奏折制度加强监督。

纵观明清时期,统治阶级皆在建立之初深刻汲取先朝政权盛衰兴亡的历史经验教训,并出于维护统治,稳定社会,聚拢民心,推动生产等多重因素考虑,推行一系列集中的倡廉惩贪举措,客观上在当时的官场和社会上形成了一股提倡清廉的风气,发展出了具有封建时代特征的廉洁文化,催生了当时廉政制度体系的发展和完善,涌现出了一批耳熟能详的廉吏、清官,如“日夜分国忧,不问家产”的名臣于谦,家中“萧然不啻如寒生”的清官海瑞,曾定下《示亲民官自省六戒》于成龙,“两袖清风返韩城”的王杰等。

明清晚期廉洁之风转向奢侈腐化,贪污腐败盛行,世风日下,社会积弊日益深化。 虽然明清时期的廉洁文化在封建皇权政治机体框架内无法根治腐败,但其对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都产生了重要影响,其核心精髓和经验教训仍然可以作为推进反腐倡廉以及预防腐败的有益镜鉴,为我们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提供重要的历史借鉴和启示。


治家格言  博大精深















(图片来源:百度百科)














文物简介

文物名称: 《朱子家训》插屏

时     期: 清道光十八年(公元1838年)

现收藏地: 韩城市博物馆

尺     寸: 通高208.5cm,屏心长160cm,宽130cm,座高98cm,宽143cm

描      述: 屏框阳刻万字拐,正面屏心木板阳刻道光年间韩城著名书法家郭均楷书《朱夫子治家格言》,又称《朱子家训》,全文500余字,字面贴金,背面以金漆绘凤凰戏牡丹,屏座镶三方蝙蝠纹透雕绦环板,绦环下方披水牙浮雕花草纹,底座两侧为云头形立柱,前后以云龙纹透雕站牙抵夹。整个插屏制作精良、金碧辉煌,是集书法、绘画、木雕艺术于一体之佳作。

《朱子家训》是明末清初理学家朱柏庐所作,全文54句,全篇以格言警句的形式,深入浅出地阐释了儒家修身、治家、处事的基本原则和要求。他主张从日用常行做起,以普通百姓为对象去立言设教。其内容以修身齐家、处事应务为宗旨,劝导世人勤劳俭约、仁爱睦亲、谨言慎行、重教重德,极富教育意义。“修身”当以节俭约束自身,不可一味追求奢靡、铺张浪费,如“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齐家”当以勤劳俭朴,不可兴享乐之风,需涵养正道、端正家风,如“勿营华屋,勿谋良田”。“经事”强调待人接物要谦恭温和,重品德、轻钱财,如“见富贵而生谄容者,最可耻”。“应务”强调忠君报国,需怀国计民生,不可贪图钱财、只考虑个人享乐,如“为官心存君国,岂计身家?”
《朱子家训》被历代士大夫尊为“治家之经”,立足于儒家正统思想,注重提高个人修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 它在家庭教育、伦理道德、社会和谐、文化传承、德育启示、心灵成长以及人际关系等方面都展现了其深远的社会影响力。


点击边框调出视频工具条

(视频来源:秦风网)




廉洁奉公  从严治家















(图片来源:渭南市博物馆)














文物简介

文物名称: 王鼎家书(部分)

时     期: 嘉庆十七年(公元1812年)

现收藏地: 渭南市博物馆

王鼎在这封家书写道:“京中拮据难堪,上月初二又将车骡被人盗去,至今无踪。若另买一牲口,总得七八十金,大非易事。且京况太苦,养车费力,不如其无,现在兄出入拜客总是步行,上馆、上衙门则雇一小驴车而已。”

(图片来源:王鼎纪念馆)


“伤心知己千行泪,洒向平沙大幕风”是林则徐写给王鼎的诗。王鼎(1768—1842年),渭南市蒲城县人,是清代杰出的政治家。他一生为官四十余载,官至宰辅之首,位居师保至尊。面对当时的官场腐败,他刚正不阿、不畏权贵,彻查腐败,始终保持着正直、清廉的为官本色。王鼎重视家教,家风纯,家教正,教子有方。他能严格教育自己的亲属、子女,形成了廉正俭朴、谦和厚道的优良家风。


点击边框调出视频工具条

(视频来源:秦风网)


古语云:“家书抵万金”。一封家书,一页深情。这是一份期待,一种牵挂,更是精神的传达,责任的传承。王鼎家书共二十一封,这些家书,大部分是写给儿子靖希(王沆)和侄儿子坚(王壔)以及四弟师竹的,内容贯穿了王鼎忠孝仁爱的传统家风和对子侄们的殷切期望,有箴规,有鼓励,有批评,展现了王鼎清廉俭朴的生活作风。他所建立的忠诚老实、廉正俭朴、谦和厚道的优良家风,为同辈兄弟、后辈子侄以及孙辈遵照执行,通过家书这一载体的传播和普及,深入人心,发扬光大,影响深远。



居官箴言  广为流传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