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邃瞳科学云
邃瞳科学云是一个百家争鸣的个性化学术传播平台。依托新媒体矩阵,小程序及APP等完整产品线,在开展专业性的学术活动的同时,还致力于科普教育和科学传播,更自由、重分享。 格物致知,光被遐荒。Meet Your Science!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邃瞳科学云

烟台大学刘开华/郑州大学易莎莎AFM: 氧空位与异质界面协同加快CO₂还原动力学以高效生成甲酸

邃瞳科学云  · 公众号  ·  · 2025-03-13 09:32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第一作者:刘开华,蔺佩瑶

通讯作者:刘开华,易莎莎

通讯单位:烟台大学

论文DOI:10.1002/adfm.202424357




全文速览
近日,烟台大学刘开华与郑州大学易莎莎联合在《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上发表了一项重要研究成果,成功开发出一种新型铋铈氧化物催化剂(CeO x /BiO x ),通过氧空位(O V )与异质界面的协同作用,显著提升了二氧化碳(CO 2 )电还原制备甲酸(HCOOH)的效率。该催化剂在300 mA cm -2 的高电流密度下,甲酸的法拉第效率高达97%,并展现出优异的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 O V 和异质界面的引入使催化剂对CO 2 的吸附能力显著增强,并促进了更多电子向CO 2 转移,有利于其有效活化,甚至使反应路径也偏向HCOOH产生。该研究表明O V 和异质界面在优化分子吸附、活化和反应能垒以加速动力学过程方面的显著优势。




背景介绍
电化学二氧化碳还原(ECR)利用可再生能源生成高附加值的燃料和化学品,在缓解能源和环境危机以及实现可持续碳中和方面具有巨大潜力。因此,将ECR转化为甲酸(HCOOH)被认为是最具实用性的选择之一,因为其在化学合成、燃料电池和氢储存载体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市场应用前景。然而,即使对于具有较高催化性能的催化剂,如铋或锡基催化剂,动力学缓慢的还原过程仍未得到很好的解决。这主要归因于催化剂对CO 2 吸附弱,活化难,与竞争反应相比,反应能垒较高。因此,构建能够调节CO 2 吸附、活化以及反应能垒的有效催化剂以加速ECR过程尤为重要,但也极具挑战性。




本文亮点

1. 本工作成功构建了具有O V 和Bi/Ce异质界面的CeO x /BiO x 催化剂,与Bi基催化剂相比,使CO 2 在催化剂表面的吸附量提高了3倍。实验与理论计算表明, O V 和异质界面的引入有利于CO 2 的吸附及其活化,有利于加快反应的动力学。

2. 原位/非原位表征揭示了催化剂中Bi/CeO x 的催化活性中心。理论计算揭示了O V 和异质界面使反应路径更偏向HCOOH生成。得益于以上优势,该催化剂在300 mA cm -2 的高电流密度下,甲酸的法拉第效率仍高达97%,并展现出优异的稳定性。




图文解析
本文通过水热反应合成了BiOCl纳米片,之后用其负载CeO 2 纳米粒子。利用氢气还原在催化剂中引入更多的 O V 和异质界面。XRD和TEM证明合成的CeO x /BiO x 催化剂是由Bi、Bi 2 O 3 和CeO 2 组成(图1)。

图1 a)CeO x /BiO x 制备示意图。b)BiOCl、CeO 2 /BiOCl和CeO x /BiO x 的XRD谱图。c) CeO x /BiO x 的TEM和d)HRTEM图。e)CeO x /BiO x 中Bi、Ce、O元素的EDS元素映射。


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分析表明氢气还原之后O V 的含量增加了,这可以从Ce 3+ 含量增加得到推断,并进一步通过电子顺磁共振(EPR)光谱得到证实(图2)。

图2 a)CeO 2 /BiOCl和CeO x /BiO x 的高分辨率Bi 4f XPS光谱。b)CeO x /BiO x 的Ce三维XPS光谱。c)CeO 2 /BiOCl和CeO x /BiO x 中Ce 3+ 的比例。d)CeO x /BiO x 的O 1s XPS谱。e)EPR光谱和f)CeO 2 /BiOCl和CeO x /BiO x 的N 2 吸附/解吸等温线。


对CO 2 电还原的真实活性物种进行了初步探索。非原位XRD图谱显示,在活化过程中Bi 2 O 3 被还原为Bi(图3a)。这一结果通过原位拉曼光谱进一步验证(图3b)。在开路电位(OCP)条件下,位于≈125 cm -1 和≈308 cm -1 的特征拉曼峰归因于Bi-O键,而≈460 cm -1 的峰则归因于Ce-O键。随着施加电压的增加,Bi-O键的特征拉曼峰逐渐消失,表明在ECR过程中Bi 2 O 3 被还原。因此,CO 2 电还原的主要活性物种主要归因于Bi/CeO x

图3 a)活化前后CeO x /BiO x 催化剂的XRD谱图。b)不同电位下CeO x /BiO x 催化剂的原位拉曼光谱。


为了解还原过程中CeO x /BiO x 衍生物对CO 2 的吸附和活化(这是CO 2 电还原的关键初始步骤),进行了CO 2 程序升温脱附(CO 2 -TPD)测试(图4a)。CeO 2 /BiOCl和CeO x /BiO x 衍生物的化学脱附峰分别出现在378°C和336°C,表明两种催化剂对CO 2 的结合强度没有显著差异,但CeO x /BiO x 衍生物的CO 2 吸附量是CeO 2 /BiOCl衍生物的3.3倍(图4b)。这一结果表明CeO x /BiO x 衍生物在CO 2 化学吸附方面具有显著优势。为了进一步探究CO 2 吸附和活化能力提升的根源,利用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催化材料对CO 2 的吸附能(图4c)。与Bi/CeO 2 (1.16 eV)相比,Bi/CeO x 表现出更大的吸附能(-1.08 eV),表明CO 2 的吸附能力得到提升。而且,Bi/CeO x 向CO 2 转移了更多的电子(1.15 e ),而Bi/CeO 2 仅转移了0.71 e ,这表明CO 2 活化能力得到加强(图4d)。此外,图4e所示的奈奎斯特图进一步证实了更快的电子转移过程。以上结果表明电子快速转移至CO 2 以形成关键中间体CO 2 •-

图4 a)CeO 2 /BiOCl和CeO x /BiO x 衍生物在活化过程后的CO 2 -TPD曲线和b)相应的CO 2 吸附量。c)相应的CO 2 吸附几何形状和d)吸附的CO 2 在Bi/CeO 2 和Bi/CeO x 催化剂上的电荷密度分布。e)BiOCl、CeO 2 /BiOCl和CeO x /BiO x 的Nyquist图。


催化材料在较宽电位区间都表现出较高的HCOOH法拉第效率,更低的塔菲尔斜率表明更快的还原动力学,并且CO 2 的活化是该催化材料的决速步。目标催化材料具有更强的吸附,以及良好的循环稳定性。

图5. a)在Ar饱和和CO 2 饱和0.1 M KHCO 3 条件下,CeO 2 、BiOCl、CeO 2 /BiOCl和CeO x /BiO x 的LSV曲线。b)BiOCl、CeO 2 /BiOCl和CeO x /BiO x 的HCOOH的FE。c)CeO x /BiO x 中H 2 、CO和HCOOH的FE。d)Tafel图,e)Ar饱和0.1 M KOH下的单氧化LSV扫描, f)BiOCl、CeO 2 /BiOCl和CeO x /BiO x 性能的综合比较。g)-1.2 V时CeO x /BiO x 在ECR中的长期稳定性。


吉布斯自由能变表明CO 2 还原为甲酸在目标催化材料上最有利。这一结果表明,双活性位点将反应路径引导向有利于HCOOH形成的方向。

图6. Bi/CeO x 上生成HCOOH、CO和H 2 的自由能图。


为了进一步评估CeO x /BiO x 在实际ECR过程中的商业化可行性,在1 M KOH电解质的流通池中进行了测试(图7a)。Ar和CO 2 条件下LSV曲线的显著差异表明CeO x /BiO x 催化剂在CO 2 电还原中具有高效的催化性能(图7b)。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在电流密度为100、200和300 mA cm -2 时,HCOOH的FE分别为92%、95%和97%,表明大阴极电流密度主要归因于CO 2 还原为HCOOH(图7c)。这一电催化性能远超近期一些最佳的HCOOH/甲酸盐生产电催化剂的结果(图7d)。此外,CeO x /BiO x 在流通池中表现出长期稳定性,在15小时的操作中电压无明显上升(图7e)。这些结果表明,CeO x /BiO x 催化剂在通过ECR工业化生产HCOOH方面具有巨大潜力。

图7. a)液流池结构示意图。b)1 M KOH下饱和Ar和饱和CO 2 条件下CeO x /BiO x 的LSV曲线。c)流动池中CeO x /BiO x 催化剂的H 2 、CO和HCOOH的FE。d)研究人员的结果与报道的数据在HCOOH的偏电流密度和FE方面的比较。e)在电流密度为100 mA cm -2 的流动电池中,ECR用CeO x /BiO x 催化剂的长期稳定性。




总结与展望
总之,本研究精确构建了具有 O V 和异质界面的铋铈氧化物催化剂,以增强ECR性能。通过原位和非原位表征揭示了催化剂在反应过程中的演变,从而明确了Bi/CeO x 是CO 2 电还原的真实活性组分。 O V 和异质界面的引入协同促进了CO 2 的吸附和活化,从而加速了反应过程,并有利地将反应路径导向HCOOH的形成。因此,该催化剂在300 mA cm -2 的电流密度下表现出97%的HCOOH法拉第效率,并在流通池中展现出良好的稳定性。这项工作阐明了 O V 和异质界面在加速ECR过程中的关键作用,可能为惰性分子电催化提供有价值的指导。




文献信息
Synergistic Acceleration of CO 2 Electroreduction Kinetics by Oxygen Vacancy and Heterogeneous Interface for Efficient HCOOH Production. Kaihua Liu,* Peiyao Lin, Jing Li, Yuanyuan Liu, Meiri Wang, Hongtao Cui, and Shasha Yi*. Adv. Funct. Mater. 2025, 2424357.

https://doi.org/10.1002/adfm.202424357


声明

本文仅用于学术分享,如有侵权,请联系后台小编删除
欢迎关注我们,订阅更多最新消息

“邃瞳科学云”直播服务


“邃瞳科学云”推出专业的自然科学直播服务啦!不仅 直播团队专业,直播画面出色, 而且传播渠道多,宣传效果佳。
“邃瞳科学云"平台正在收集、整理各类学术会议信息,欢迎学会、期刊、会议组织方择优在邃瞳平台上进行线上直播,希望藉此帮助广大科研人员跨越时空的限制,实现自由、畅通地交流互动。欢迎老师同学们提供会议信息(会有礼品赠送),学会、期刊、会议组织方商谈合作,均请联系18612651915(微信同)。


投稿、荐稿、爆料:[email protected]

扫描二维码下载

邃瞳科学云APP

点分享
点收藏
点点赞
点在看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