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设计联
只做对设计师有用的事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字体设计  ·  “久久蛇”表情包 ·  昨天  
字体设计  ·  日本设计师:加藤圭织 Kaori Kato ·  4 天前  
字体设计  ·  插画教程:教你4步画出绝美侧脸 ·  3 天前  
优秀网页设计  ·  AI工具丨UI/UX必备!一键生成数百款角色 ... ·  2 天前  
Duncan艺术菌  ·  Case-Real&静谧的日式美学风向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设计联

这栋高6.9米的建筑只有天花板和地板,但是它很多楼层

设计联  · 公众号  · 设计  · 2018-06-03 16:59

正文


什么是孤独?


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独居,越来越多的老年人被迫独居,这些形单影只的人们身上似乎就能很好地诠释孤独的定义。


有数据显示,日本每年御宅族的数量还在逐渐地增加中。在我们的印象中在这个宅文化的发源地里,大家需要有自己的私人空间,人与人之间的相处要有距离,这之间的冷漠使他们看起来,很孤独。


但当hh看多了日本设计师的设计作品后,发现他们正在努力地打破日本这种孤独现状。


在中国很出名的日本设计师青山周平,他有一个设计作品是 400 盒子共享社区项目,其概念就是打造胡同式的共享生活。 “如果可以改变生活理念,我们的房子可以越来越小,但生活会越来越‘大’。”青山周平说。



今天要介绍的是一栋高6.9米,总面积达 94.4平方米 的建筑。在这栋建筑里,设计师同样舍弃私人空间,他拆掉房子里面的所有隔阂,为业主营造一个只有很多共同生活空间的三口之“家”。



这栋建筑的改造由 日本TATO建筑事务所 设计

创始人 岛田阳



可能国内的人们对这个名字还有些陌生。有些印象的人大概也是因为在 2016 年,岛田阳和原研哉、张永和等中日 13 位国际级建筑师 / 建筑事务所共同撰写的《理想家: 2025 》,一齐在书里进行对未来“家”的思考和探讨。


概念效果图


从效果图看到,这个家没有楼层与墙壁的隔阂,从高度上去拓展人的生活平台,是一个开放式的生活空间。而会有这样的不合常规的设计,是因为业主对岛田阳提出这样的设计要求:“我们希望我们家任何的一员无论待在家里哪个角落,都能感受到彼此的亲近。在这个家里,大家不需要有自己的私人房间,因为当我们回到自己空间的时候,会感受到孤独。”



岛田阳利用不同角度的板层平台进行分区,形成了各种特定专用的功能区。每个板层相对于下一个板层上高了70cm。



这个高度差由每个楼层小台阶连接到另一个小台阶。台阶由黑色的金属框架和原木台面构成。



从入口放置大衣和停放自行车的地方开始,板层一直沿着空间的两侧旋转向上衍生。最后汇集在中央的起居室,然后又再次分开延屋顶露台两侧攀升。



岛田阳说:“ 通过设计这样两组螺旋向上的组合,我们在屋子里创造了多条生活路径。使每个楼层平台都能发生变化,让房子适应主人的生活方式。”



由于这栋住宅在大阪的社区中,人员密度高,预计在不久的将来,它的四周还会有更多的高楼大厦建起来。所以岛田阳假定唯一有良好采光的户外区域是屋顶,一个有着平屋顶和三角露台的矩形的体量被嵌入屋顶。



为了适应将来房子的采光变化,墙壁的窗户均匀且密集地分布着。




居住效果图


当主人把自己的东西都搬进去后,人们会觉得这个家给人的感觉好乱啊。为什么设计师都没有为他们设计一些储物空间,好把这么多乱七八糟的东西收纳进去。



可是这样的生活环境也是主人要求的,他们不需要家里有储物空间。对他们而言,有足够的空间可以让他们把所有东西都摆出来就是最适合的收纳。



看到这里,或许有人要吐槽了:

这样没有隐私的地方换衣服要怎么办?

这么多悬殊的层高差,万一踩空了怎么办?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