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正和岛
正和岛,国内第一家专注企业家人群的高端网络社交平台,最低信任成本的人脉金矿。正和岛官方微信聚焦企业家的想法、干法、活法与玩法,每天有独家、新鲜猛料。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界面新闻  ·  iPhone ... ·  昨天  
王路在隐身  ·  小女孩的日记 ·  2 天前  
半佛仙人  ·  《射雕:侠之大者》给我看笑疯了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正和岛

轮椅上的真汉子!旗下44家企业,员工95%是残疾人,成为深圳名片

正和岛  · 公众号  · 热门自媒体  · 2017-05-12 19:07

正文

有这样一家公司,与义工联、壹基金一样,被视为深圳的公益名片;与华为、腾讯一样,也是城市的科技名片。

它就是残友集团——被称为中国最成功的社会企业 。目前,员工5000余人,95%以上是残疾人。

20年前,它还是只有一台电脑、5个员工的打字复印小作坊,如今却已成为拥有44家社会企业、1个基金会和13家社会组织的大型企业集团。其中, 旗下的 残友软件、残友善务已在新三板挂牌,智建公司明年也将登陆创业板。

泰戈尔说“世界以痛吻我,我将报之以歌”。这是残友群体的写照。

创始人郑卫宁,一个重度血友病患者,四处为残疾人就业奔走呼喊,曾3年5次受胡锦涛接见;总经理刘勇,身体中嵌入32根钢和一根弹簧,自学电脑13年,国际网页设计比赛第5名。 旗下的残友软件股份有限公司更是全球唯一一家全部由残疾人软件技术精英组成的高科技企业。

今年,残友集团入围 “中国社会企业奖”,此次奖项由中国社会企业与社会投资论坛发起,正和岛联合主办,善达网承办。岛君和其他组委会成员一同走近了这群创造生命奇迹的人。



作  者 | 曹雨欣

来  源 | 正和岛(zhenghedao)

“欢迎你们来到残友”。刘勇摇着轮椅出现在我们面前。

我们随他进入残友集团总部的大厅,眼前出现一行字: 残疾只是特征,知识就是力量。就业构建和谐,科技创造效益 。这家公司的精义浓缩于此。

“换一种活法”,这是郑卫宁、刘勇与他的残疾朋友的选择。稻盛和夫在他的著作《活法》中写道:人生的意义在于磨炼灵魂。就在残友的会议室墙上,挂着郑卫宁与稻盛和夫的合影。


01

换一种活法

“有些人可能认为你得癌症都快死了,你为什么上班?那我不上班,不就回到我以前对抗的生活了么?我对抗的生活就是每天待在家里、看报纸、看电视、睡觉。 我奋斗了一生,最后我又回去了,那我不是失败了?我死也要死在工作的地方 。”郑卫宁的话掷地有声。此时他刚结束半年的胃癌化疗,同时患有重症血友病、重症高血压等疾病,已属医学界上的奇迹。

希望工程创始人徐永光说郑卫宁是一位命运多舛的人,尤努斯第一,郑卫宁第二。(尤努斯是格莱珉银行的创始人,有“穷人的银行家”之称,2006年诺贝尔和平奖获得奖。)

郑卫宁自幼患重症血友病,一生只能靠输血维持生命,必须用吗啡抵御剧痛。13岁之前,他只能坐地、爬行。

1999年,母亲去世,留下30万元,这是留给他的输血保命费用。

2013年,患多年抑郁症的妻子跳楼自杀。

2016年郑卫宁被查出胃癌, 胃切除了五分之四,进行了六次为期一年的化疗。


这是他人生的A面,B面又是另一番天地。

虽从小无缘校门,但1982-1991年,郑卫宁自学读完了中央广播电视大学的中文、法律和企业管理等三个专业。

1997年,42岁的郑卫宁率领四个残疾人朋友在家中以一台电脑开始了一场残障群体的自我救赎。取名“残友”,拼音为“ canyou ”,中文寓意是“残疾人朋友”,英文寓意则是“你能”。

刘勇是当时的五位成员之一,他三岁时从高处跌下来,自此少了2根肋骨,身体中嵌入的不仅有32根钢筋,还有一根弹簧,整个身体是变形的。并且,他的心脏不在右侧,而是在胸口前方。他经常开玩笑说:用枪打我,都打不死我。

刘勇在接受岛君采访时,坦言家中有三个兄弟姐妹,父母曾最担心的就是他,担心他能不能活下去,能不能结婚生子。来残友之前,他曾应聘过卖报纸,别人嘲讽他站在马路上,影响市容,让他滚出去,连卖报纸的资格都没有!而如今他有自己的两个孩子,也有自己的事业、房子,“别人有的我都有,别人没有的我也有。 原来老爸老妈最担心的是我,现在最放心的是我 ”。


刘勇讲解残友软件


在残友,类似的颠覆性改变有很多。这里的员工大多原本是家里的累赘,如今通过自食其力,供妹妹弟弟上大学,往家里寄钱买房子。

“照着以前的活法不能活了,那不是人过的日子,每一次伸手,自尊心就受到一次刺激”。 工作对于残疾人而言,解决的不仅是生存问题,更是尊严问题,残疾人可以成为更优质的人力资源 。这是残友坚持的信念。

残友集团总部挂着张海迪很多年前的题字: 越是残疾,越要美丽 。在不大的办公室区域里,摆满了各种奖杯、奖牌和锦旗。

残友集团如今却已成为拥有44家社会企业、1个基金会和13家社会组织的大型企业集团,集团业务分布在全国各地,包括新疆喀什、河南、上海等,覆盖软件、动漫、电商、电影特效等多个领域。其中,旗下的残友软件、残友善务已在新三板挂牌,智建公司明年也将登陆创业板。客户包括微软、IBM、华为、中国人民银行,甚至大亚湾核电站等企业,其中残友软件被评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获得国际软件顶级资质CMMI5认证。


残友集团取得的成绩向外界证明了残疾人身上的潜能,甚至有人称这是残疾人生存方式的革命,吸引了外界大量的关注。岛君试图挖掘除了情感上的感动之外,这家集团发展至今的背后原因。郑卫宁和刘勇做了这样的解释。

02

没有退路,必须要全力以赴

残友软件常被客户称为“轮椅军团”,员工坐着轮椅,由公司的无障碍汽车运送到客户的公司。

刘勇说,他们不像健全人有很多选择, 残疾人是没有退路的,只要有一个机会,就绝对不能放弃,必须要全力以赴地做事情

软件行业属于IT类的知识与人才都密集的企业,行业内竞争激烈,人员流动性大。而残友软件多年保持着极低的流失率。有人曾质疑其压榨员工,其实,残疾人最怕的是空虚。残疾人的业余生活并不会像平常人一样安排得满满当当,因此,他们能够把更多的时间、精力投入到软件研发领域。

尽管残友集团目前不乏名校毕业生,但在创业初期,员工的学历水平都偏低。当时也没有好的老师,他们便选择自学,一个人学会,就会不断分享,直到教会其他员工。

2007年,有一家做智慧城市的国外公司找到残友的动漫公司。那时国内鲜有人知道“智慧城市”这个概念,残友成了第一批接触BIM 的团 队。按照对方的计划,残友需要1-2年的时间学完相关的课程,而事实上他们不到半年完成学习。那年夏天,客户的中央空调在下午六点钟下班后,就关闭。残友的5个员工就拿通电的风扇,放在桌子上,尽管衣服全都湿透了,依然在练习。于是残友又去了一批,学完又去了另一批。这件事深深感动了对方的领导,后来受邀成为残友的董事,象征性地拿了一元的工资。


也正是这支团队被寄予厚望,将筹划承接千年大计--雄安新区的 BIM 系统工作。

03

拥抱互联网时代

2014年9月19日,阿里巴巴在纽交所上市。当时敲响上市钟声的是八位来自阿里巴巴生态系统的参与者,其中一位是从阿里巴巴旗下论坛上成长起来的云客服--90后大学生黄碧姬。


据阿里统计,2015年10月,在收入5000元以上的云客服中,75%是残疾人。这背后不乏是参加过百城万人云客服项目的成员。

2010年,郑卫宁作为全球五位社会企业家之一,受邀出席夏季达沃斯论坛。在这个论坛上,他遇到了马云,而后有了“百城万人”的残疾人远程就业计划。淘宝网针对行动困难的人提供12万“云客服”岗位指标。郑卫宁基金会基于“优势视角与助人自助”,提供上岗前的培训,让很多残障人,特别是居家重残人士,足不出户,利用网络实现规模化就业。

瘫痪卧床者把显示器挂在床顶办公,上肢重度残疾者嘴里含着竹棍敲字,下肢残疾者坐在轮椅上手指翻飞敲击键盘回复买家问题……残友们通过电脑网络屏蔽了身体上的缺陷,实现一次次人生蜕变。


在中国互联网行业, “信息无障碍”是一个新兴概念,对于行业技术大咖而言,这可能也是一个陌生的词汇。 视障人群获取信息的方式经历了四代变革,从传统的盲文书籍到电子时代的有声读物,再到使用辅助信息“读”正常人所阅读的明文书籍,再到利用数字化的互联网资源。残友集团有一个信息无障碍研究会,三个高级视障信息无障碍工程师现场演示了通过手机上安装的特定软件,实现无障碍阅读, 他们 可以像普通人一样上网、购物等等。而这也是腾讯、百度、阿里巴巴和微软等互联网巨头公司近些年努力做的的技术创新。

在有关残友大量的媒体报道中,基金会中心网CEO程刚谈到,残友所介入的领域,恰是残障人士所能胜任,而且往往比健全人更愿意付出,并在互联网迅速发展的潮流下存在广阔市场需求的领域, 这是残友集团模式成功所在

互联网的出现,给残疾人带来的是另一个春天。

04

做好工作八小时之外的服务

对于残友而言,困难的不是工作8小时之内的工作管理,而是8小时之外的考验,也就是无障碍环境的服务。

集团管理人员大多为残疾人,深有同感。集团全部铺设无障碍通道,提供无障碍洗衣、通行、住宿等。每年集团组织轮椅篮球、去海边等景区等参观,还有集体婚礼。目前有一半员工结婚,并有很多人申请住进了深圳市政府提供的无障碍公租房。


对员工而言,残友不只是一家公司,更像是真正的家。 残友墙上挂着长长的家训:心存感恩、真诚相待、尊重他人、谦逊琴和、宽容大方、关怀战友、勇于担当、善待自己、珍惜拥有、每日一省等内容。这里没有职位上的称号,都是兄弟姐妹。郑卫宁被同事亲切地称为“大哥”,刘勇则被称为“勇哥”。

残友员工笑脸墙


员工来应聘,通常都是父母等亲人陪同。这些家属来都是来看一看,能不能把自己的孩子,或者是弟弟妹妹等托付给残友。残友有一个制度,员工的父母来公司,一定是郑卫宁作为集团的最高领导人陪着吃顿饭,他给员工的父母讲残友提供的服务。父母听完,常常会觉得残疾的孩子一辈子可以在残友有了寄托。

在残友集团,有件津津乐道的事情,每天五菜一汤十五天不重样,而每道菜来自每一位残友的家乡。残友的父母来到公司后,厨师愿意向其请教家乡菜的做法,后期成为餐桌上的一道菜,称为 “母亲菜” 。每个员工时常能尝到来自家乡的味道,更会感念公司。

也是这些种种原因,在残友,员工的流失率控制在5%。曾经离职的一批员工走了以后又后悔,选择回到残友。 在这里他们感觉自己就是健全人,相处得更加融洽。 如果是单独一个人在纯粹的商业公司工作,即使工资拿得高,但别人会把他当成残疾人。更为重要的是残友面对的客户基本是全国一流的企业,员工树立了互助而不是接受施舍的观念。

05

“三位一体”内循环的管理模式


郑卫宁有意识地去个人化,如今他的名片上仅写着“残友集团创始人”。2009年,郑卫宁为保证残友集团稳定持续发展,将其在残友集团个人控股股份和各分公司的个人控股股份、以及“残友”和“郑卫宁”“残友大厦”的驰名商标品牌价值等,通过律师公证全部捐赠,成立了“部市协议”后深圳第一家非公募基金会--深圳市郑卫宁慈善基金会。郑卫宁捐赠股权的行动,不仅改变了残友的产权结构,同时也改变了残友的治理结构和收益分配结构。 残友从个人绝对控股的私营企业转变为基金会绝对控股的社会企业。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