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北大青年
共青团北京大学委员会机关报《北大青年》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人物  ·  大S 下凡 ·  2 天前  
人物  ·  去不起三亚的中产,春节去哪儿了? ·  3 天前  
环球人物  ·  上热搜的“霸总爷爷”,其实有个苦出身 ·  3 天前  
环球人物  ·  催婚又催生,日本未来天皇一样也躲不过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北大青年

五四百年|现场:青年的诗与诗的青年

北大青年  · 公众号  · 人物  · 2019-05-04 22:50

正文

全文共1775字,阅读大约需要3分钟。

本报记者
钱玉婕 经济学院2017级本科生
龙天音 医学人文学院2017级本科生
王 添 光华管理学院2018级本科生

摄影
马玉伦 新闻与传播学院2018级本科生
1919年5月4日,因为不满巴黎和会对于山东问题的谈判结果及北洋政府出卖国家主权的行径,来自以北京大学为首的北京十三所学校的三千余名学生齐聚天安门前进行示威,提出“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废除二十一条”“抵制日货”等口号,主张拒绝在巴黎和约上签字,要求惩办北洋军阀政府的亲日派官僚等;一场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就此爆发,并迅速吸引了全国各界群众的参与,史称“五四运动”。

此刻,五四运动爆发一百周年纪念日即将到来。从4月29日至5月4日,《北大青年》将推出六篇稿件,以纪念这场波澜壮阔的运动,回溯百年来中国历史对其绵延不绝的薪火传承。我们将重走五四路,看看百年前那场风暴所席卷过的街道如今的样貌;我们将对话专家学者,探讨五四运动在中国近代史上的意义;我们将前往百年纪念系列活动的现场,记录当代青年人的热情与朝气;我们将铭记五四精神,书写北大青年们的意气与风格。

纪念往昔是为了更好的展望未来。“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口号已经在燕园回响了百年,习近平总书记更是在去年与北大师生的座谈会中对青年学子提出“爱国、励志、求真、力行”的期待。我们立足于纪念“五四运动”一百周年的历史节点,聆听百年前青年的奋力呼喊,在今天喧哗的时代寻找属于当代青年的坦荡前途。
5月4日,北京的天很好。阳光穿过枝叶的间隙,在静园草坪洒下斑斑点点,一张张写着诗句的纸笺摇曳在碧桃枝上。巨大的电子屏播放着在未名湖畔拍摄的视频,歌声与湖光相和,红旗与塔影交织,后排的女孩突然开始抹起了眼泪。

这样颇似露天婚礼抑或草坪音乐节的布置,难得在这里出现。而一场盛大的、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的青春诗会,也拉开了序幕。

《青春 为祖国歌唱 传承篇》视频播放

聆,青年音律妙

歌声渐歇,余音袅袅,“百年追梦路,时代圆梦人”的标题在屏幕上浮现,隐隐可以看到背景文字里舒婷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我是你的十亿分之一,是你九百六十万平方的总和……

从《相信未来》《生活是多么广阔》到《读中国》,感受着耳边诗篇所展露出的赤子情怀,光华管理学院2016级本科生李玥静显出几分激动:“如果今天不来参加(诗会)的话,有些诗可能是我一辈子都不会读到的。那些上了年纪的老人们,他们的朗诵、他们的声音真的非常美。”

朗诵《读中国》


问起参加诗会的感受,吉他弹唱的表演者,法学院2018级硕士研究生尹子尤更是颇有感触。“民谣本身就是诗和歌的一个结合。把诗谱成曲然后唱出来,这个东西和民谣非常贴合,而且能够让我们回到当时催人奋进的年代,感受这首诗背后的一些精神。”

为了将何其芳先生1941年所作的《生活是多么广阔》谱成曲,4月29日五四长跑结束后,尹子尤就把自己锁在屋子里,改变唱法,改变旋律走向,反复调整曲调的情感、词曲之间的贴合程度以及它的断句和篇章结构,终于完成了一个比较好的成品小样。

作为今天唯一一个独唱节目的表演者,刚上台的时候他非常紧张。“不过等我唱出第一句歌的时候,看到这么多的老师同学在跟我一起听,很安静;我觉得自己正在这个舞台上展现着自己的爱好,同时还有一种精神在里面,特别幸福。”

诗会结束后,尹子尤再次弹唱起《生活是多么广阔》

瞧,青年风采好

现场的一位校友,国际政治学系(现国际关系学院)1974级的袁东辉,几乎每年都会回到北大。提起这么多年学校最大的变化,他说出了四个字:人才辈出。“咱们学校的校友多了,在美国、加拿大还有日本,你到那儿随便一打听北大,只要碰见一个,一大堆都来了。”

国际政治学系1977届毕业生袁东辉

提起“青年”二字,他认为,任何年轻人,不管什么年代,最大的特点就是俩字——爱国。“年轻人的这种热情,到哪儿都是这样。只要是在中国这块土地上出生的、生存的,一定热爱这个土地。到国外以后你会突然间发现,还是故土难离,还是愿意回来;不管在外面见了多少自己的同学,还是觉得这块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最亲。”

舞蹈《星火》

北大舞蹈团部分演出成员合影

城市与环境学院2014级本科生申子靖已经不是第一次参加类似的纪念活动了。去年北大120周年校庆期间,他几乎参加了所有能参加的活动。“无论是年轻的在校学生,还是白头发的校友,一起在唱《燕园情》的时候,你会感受到一种时间上的传承。你跟他们不认识,但因为这所学校、这个园子而跟他们产生了某种共同点。那个时候对自己身份的认同感应该是我这五年来最强的。”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