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介绍了股骨颈骨折的临床表现、高危因素、Garden分型、治疗原则以及内固定方法和关节置换的选择。对于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保守治疗的效果较差,而关节置换术可以早期进行肢体活动和负重锻炼,功能恢复较好。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股骨颈骨折常见类型和表现
股骨颈骨折是临床常见骨折类型,高危因素包括老年人眩晕、痴呆、恶性肿瘤和心肺疾病等。骨折类型根据Garden分型可分为四型,其中Ⅰ型和Ⅱ型骨折移位不明显,Ⅲ型和Ⅳ型骨折移位明显。
关键观点2: 股骨颈骨折的治疗原则
股骨颈骨折的治疗原则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保守治疗适用于无移位或外展嵌插的头下型骨折,身体状况差或合并严重内科疾病无法耐受手术的患者。手术治疗适用于65岁以下或骨骼质量较好的老年患者,首选闭合或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对于年龄较大、对功能要求低或存在严重骨质疏松的患者,可考虑半髋或全髋关节置换治疗。
关键观点3: 股骨颈骨折的内固定方法和关节置换选择
股骨颈骨折的内固定方法包括倒三角形空心螺钉固定、动力髋螺钉(DHS)+抗旋转螺钉固定和股骨颈动力交叉钉系统(FNS)等。全髋和半髋关节置换分别适用于不同情况的老年患者。全髋适用于预期寿命长、伤前活动量大的老年患者,半髋适用于高龄、活动要求低、身体情况欠佳的老年患者。
正文
股骨颈骨折在临床上非常常见,由于血供较为脆弱,骨折不愈合及坏死率发生较高,面对股骨颈骨折患者,该如何选择治疗方式呢?
老年人眩晕、痴呆、恶性肿瘤和心肺疾病以及年轻人高能量损伤是股骨颈骨折的高危因素。
股骨头和股骨颈的动脉,图源:《奈特人体解剖学图谱》
股骨颈骨折可明显影响股骨头的血供,而儿童或老年人股骨颈外侧或经股骨颈骨折属于部分关节囊外骨折,股骨头活力的破坏主要是由于囊内血肿压迫所致,而非股骨头血供中断引起。
Garden Ⅲ 型:骨折有部分移位,股骨头外展,股骨颈段轻度外旋及上移。
Garden Ⅳ 型:骨折完全移位,股骨颈段明显外旋和上移。
无移位或外展嵌插的头下型骨折,稳定性可能足够,可采用保守治疗,该类型骨折的稳定性必须在透视下加以确认并不断随访检测。
身体状况差或合并严重内科疾病无法耐受手术或拒绝手术治疗的患者也可采用保守治疗。
对于 65 岁以下的患者或者骨骼质量条件较好的大于 75 岁的老年患者,尽量保留其股骨头、避免股骨头坏死,并达到骨折愈合,首选闭合或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
解剖复位和有效固定对获得良好的预后及功能有重要意义。
任何年龄的患者,如对功能要求低,有严重慢性疾病或严重骨质疏松,依从性差,预期寿命有限,为了避免或减少因长时间卧床可能带来的并发症,尽早恢复患者负重行走功能,首选半髋或者全髋关节置换治疗。
优点:动态滑动机制、方便实现微创置入、操作相对简单、保存骨量、保留股骨头血供。
缺点:容易发生螺钉松动、股骨颈短缩移位,对于不稳定型股骨颈骨折手术成功率低。
优点:生物力学强度高于 CCS,具有更好地抵抗内翻成角及头部碎片移位的能力,最适用于股骨颈基底型骨折,对于 Pauwels Ⅲ 型骨折或者骨质疏松性骨折也较为适用,抗旋转螺钉的联合使用增强了其旋转稳定性,以便实现更好的滑动加压。
缺点:侧方固定钢板较长、手术创伤大、围手术期出血量多。
优点:FNS 可同时提供角稳定、旋转稳定和侧方支撑,具有良好的抗短缩、抗内翻能力,相对于 CCS,其减轻了股骨颈短缩程度,缩短了手术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显著改善了患者髋关节功能,为股骨颈骨折的治疗提供了一种可靠的新型微创内固定方式。
缺点:不适用于合并严重骨质疏松、不稳定型股骨颈骨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