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万科周刊
万科周刊是万科集团自媒体,纸刊于1992年创刊,是国内业界第一本企业内刊。企业视角,人文情怀,理性观察,万科周刊,不止是内刊。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奔流新闻  ·  WTT新加坡大满贯,孙颖莎夺得女单冠军! ·  2 天前  
奔流新闻  ·  WTT新加坡大满贯,孙颖莎夺得女单冠军! ·  2 天前  
天都新闻  ·  今天,将诞生13金! ·  2 天前  
黑龙江省广播电视局  ·  恭喜!李方慧夺得哈尔滨亚冬会中国代表团首金 ... ·  3 天前  
黑龙江省广播电视局  ·  恭喜!李方慧夺得哈尔滨亚冬会中国代表团首金 ... ·  3 天前  
畅赏黑龙江  ·  首金来了,祝贺李方慧! ·  3 天前  
苏州新闻  ·  今晚,我们苏州见! ·  4 天前  
苏州新闻  ·  今晚,我们苏州见!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万科周刊

万科:做卓越的绿色企业 | 请投我一票

万科周刊  · 公众号  ·  · 2021-06-18 18:26

正文

我们正在迎来万物皆“碳”的时代。中国政府郑重承诺: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在绿色低碳经营方面,万科拥有多个第一;在追求绿色、低碳发展的道路之上,万科也从未停止探索。

目前,万科正在参与新浪财经发起的中国“碳公司”评选活动,欢迎大家关注。

投票方式:扫描下方二维码,投票支持万科。


做卓越的绿色企业

建筑行业是资源和能源消耗大户,作为房地产开发企业,万科深知在碳减排的道路上责任重大,并将碳减排的管理融入到日常经营活动中。我们长期致力于房地产开发的碳减排和绿色可持续发展,努力为国家绿色低碳发展做出贡献,在绿色经营方面,万科拥有多个第一:在国内房地产行业当中第一个将“做卓越的绿色企业”写入了公司愿景;是国内房地产行业中第一个提出“工业化、绿色建筑和全装修”绿色发展理念的企业;公司在深圳开发的项目——万科城四期——是国内第一个获得“绿色建筑三星级”认证的住宅项目,而且,在国家绿色建筑标准颁布的前三年,万科的绿色三星建筑面积已经占了全国的四成(40%);万科目前的公司总部——深圳大梅沙万科中心——亦是国内第一个获得LEED铂金认证的办公绿色建筑项目;万科是全球房地产行业中第一个加入世界自然基金会(WWF)“碳减排先锋”项目的成员企业;是国内第一个开展零废弃办公的世界五百强企业; 万科公益基金会最早提出城市小区有机垃圾分散式生态处理方法,是国内第一家将“社区废弃物管理”列为战略领域的公益基金会。
在绿色低碳管理上,我们强调“全生命周期管控”,从产品设计、建造、交付评估、运营等不同的时间节点,我们都有相应的标准去监控产品建造情况,包括工业化建造、绿色建筑、健康建筑等标准,这些标准也会不断更新、升级,以不断提高我们的绿色低碳管理水平。为了进一步夯实管理基础,2019年,万科设立了董事会-环境、社会及管治(以下简称“ESG”)工作委员会-ESG执行小组三级管理架构,明确董事会是公司ESG事项的最高决策机构,这一绿色管治架构的建立,将使我们在绿色低碳领域的行动在全集团范围内具有更强的推动力,同时更具系统性。
在追求绿色、低碳发展的道路之上,我们从未停止探索,在全集团内推广绿色建筑、研究及落地超低耗能建筑、逐步更新迭代工业化建造体系、积极推广建立行业绿色供应链、多角度参与绿色公益行动等等。万科一直在绿色低碳道路之上一根筋向前,为绿色健康生态环境、为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贡献一份万科力量。

一、研究推广绿色低碳建筑

万科一直关注绿色建筑领域的研究,早在1999年即成立万科建筑研究中心,致力于住宅行业绿色和可持续发展的研究与推广。又在2007年及2017年分别设立东莞建筑研究中心及雄安建筑研究中心,在绿色建筑、工业化建造等领域持续发力,并将研究成果注入实践。

(一)全面推广落地绿色建筑
早在2014年,我们即在集团范围内提出所有新建建筑均需符合绿色建筑标准的要求,截至2020年底,我们的绿色建筑面积达到2.31亿平方米,在各类绿色地产榜单中持续排在前列。绿色建筑意味着更加节约、环保,以2020年数据为例,2020年公司新开项目主流产品工业化面积1384.4万平方米,完成三星绿色建筑面积94.9万平米,意味着——一年减少消耗29.9万吨标准煤,减排二氧化碳超过75.2万吨,节约水资源1246.2万立方米,节约木材超过18.0万立方米,减排垃圾超过55.0万吨。节水量相当于1/3西湖的水量,二氧化碳减排量相当于18.8万辆2.0排量汽车,节约超过2340公顷森林。

(二)研发超低能耗建筑并落地
万科研发中心与德国被动房研究所(PHI)、德国能源署(DENA)、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康居中心、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等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专业机构密切合作,从提高效率与降低成本角度制定企业标准——万科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系统解决方案。我们联合研发了相关的超低能耗材料部品5件套,包括门窗幕墙系统、墙体、高效热回收新风系统、屋面防水、外遮阳等。方案效果比较明显,以住在北京一套120平方米房屋的家庭为例,通过保温隔热门窗和墙体、热回收技术的使用,夏季少开空调,冬季减少市政供热,全年每平米折合用电减少13度,比普通住宅减低11%,全年节约电量1560度。目前这套方案已应用于北京、石家庄等多地的项目中。

(三)通过科技赋能减少碳排放
我们借助科技手段监控商业运营行为模式,降低持有型物业的能源消耗,以实现绿色运营。以我们开发运营的东莞莞城万科城市广场为例,通过信息化系统建设,形成“线上数据诊断+线下运维”的管理闭环(如:线上通过实时用电量对比分析发现排油烟风机在非开启时段的大量用电,发出异常警告,物业人员接到报警现场关闭异常开启风机),2020年全年每平米的用电量降低10度,年底节约电量35.4万度,可供一栋30层住宅楼所有家庭使用3年。

二、不断迭代升级工业化建造体系

以工业化生产的方式建造住宅,能够有效降低建造过程中的能耗、物耗,是建筑行业践行绿色发展的重要实践。在工业化建造方面,万科进行了长期和深入的研究与实践,我们自2002年起即开始致力于工业化建造体系的研究,在国内率先推动建筑工业化建造体系;2006年成立住宅产业化研究基地;2007年4号实验楼青年之家完成,装配率接近90%;2008年至2012年在深圳、上海等地进行了装配式技术体系的落地尝试,验证各装配式技术体系在市场、客户中的反馈;2013年至2017年各装配式技术体系逐渐成熟并继续改进升级,在全国各地得到大量推广应用,涌现出了一批优秀案例;自2018开始应用全套“5+2”体系,大量应用干法施工,运用智能互联+绿色工地,完善管理模式,同时不断探索工业化建造工艺并扩展至大型复杂项目。目前,万科已形成“5+2+X”工业化建造体系,后续将不断探索不同结构类型的工业化建造体系并扩展至大型复杂项目进行应用。

万科工业化建造项目目前已大规模落地5大区域,85个主要城市,工业化建筑面积累计突破1.7亿平方米。

我们在工业化建造方面也收获了很多肯定与赞誉。以2020年为例,万科集团共计25个项目获得当地工业化预售政策奖励,28个项目组织了省部级观摩。在2020年第九届(2019-2020 年度)“广厦奖”评选中,大连公司万科城(3.3期)、佛山公司万科金域学韵府、万科美的西江悦花园、万科中天城市花园、盐城公司万科翡翠云台(一期)、樱花园项目、盐城公司万科翡翠云台(一期)项目成功入选。

三、打造绿色供应链

在关注自身绿色低碳经营的同时,我们也努力带动供应链企业的绿色发展。我们将环保原则纳入供应商管理机制,同时携手多方共同持续推广“房地产行业绿色供应链行动”,在原材料开采、生产加工、终端消费各环节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提高资源效率,积极推动产业链的绿色升级,助力产业链企业推进绿色、低碳生产经营。

1、发起“房地产行业绿色供应链行动”。 万科作为主要发起人,与生态协会阿拉善、中城联盟、全联房地产商会等机构于2016年共同发起“房地产行业绿色供应链行动”,推行“无绿色不采购”。目前已实现木材来源合规要全覆盖、六价铬污染(涉及水污染的一种毒性物质)可以做到全部杜绝、聚苯乙烯类保温材料有效控制等。

2、通过采筑平台进行绿色供应链管理。 我们通过由万科、中城投资、中天集团等共同发起成立的建材采购交易平台——采筑,不止可以对万科每年的采购材料进行绿色供应链管控,同时,还可以对行业内其他公司、机构在采筑平台上的采购材料进行绿色供应链管理,帮助行业提升绿色低碳水平。

3、对能耗和排放占比较高供应商实行重点关注举措。 对于能耗和排放占比较高的供应商,如钢筋、玻璃、水泥等,我们还会联合NGO组织,通过国家环保局数据,对其生产过程实施全程监督,定期发布采购白名单,引导上游供应商密切关注能耗指标,从而实现节能减排。


四、开展零废弃行动

万科从2005 年就开始探索“零废弃”管理之路,依托万科公益基金会专业化的项目管理经验和公益资源,联合政府、公益组织、企业等利益相关方,不断探索并推广城市社区和乡村社区生活废弃物管理方面的新技术、新方法,在城市小区、学校、万科办公场所推广实施零废弃行动,减少资源使用与环境污染。

(一)零废弃社区
我们的物业服务业务“万物云”在全国范围内为超过3000个小区提供物业服务,万物云一直积极推动“绿色生态社区”建设,在社区积极开展垃圾分类、回收利用等零废弃社区活动,强化垃圾分类知识普及和宣贯,从源头实现垃圾有效分类,并探索黑水虻、堆肥等厨余垃圾处理路径,以实现社区垃圾资源充分循环利用,打造社区垃圾分类综合管理模式,共建绿色低碳、清洁卫生社区。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