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阿提卡野话
漫漫冬夜,在我蛰居阿提卡乡间的时候,草草写下这些笔记,是为“阿提卡之夜”。——Aulus Gellius,Noctes Atticae,Praefatio, 4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阿提卡野话

皇家复数与我们人民 | 美国宪法前三字的弦外之音

阿提卡野话  · 公众号  ·  · 2019-10-03 18:27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皇家复数与我们人民

美国宪法前三字的弦外之音


文| 蔡乐钊博士

点评 | 阿刻隆河学者




关于美国宪法著名的开篇 WE THE PEOPLE 人们已经谈论了很多。说这是人民主权的体现,当然没错;但是对 PEOPLE 的关注容易使人忽略了开头那个 WE, 而这句话妙就妙在开头那个 WE ,是 WE THE PEOPLE of the United States 而不仅仅是 THE PEOPLE of the United States 。我们觉得,前者具有一种后者所 无法比拟的气势与威严 。为什么?仅仅是因为多了一个音节吗?

在西方语言中,第一人称复数“我们”有一种特殊用法,即所谓的 皇家复数 royal we majestic plural ),一个地位尊贵的人,如皇帝,用“我们”来自称。英语中这样的例子俯拾皆是。在 莎士比亚的《亨利八世》 中,卡塔琳王后说 We are a Queene (我是王后); 克拉伦敦的《叛乱史》 中有句话是 being your king, we leave all the world to judge what it is (身为你们的国王,朕让全世界来裁断这意味着什么) 丁尼生在长诗 Gareth & Lynette 中写道, We sit King, to help the worng ' d Thro all ou rrealm (朕既为王,则当扶助宇内一切蒙冤之人)。在公文中则使用得更频繁,如 詹姆斯一世 1622 年发表的解散议会的声明 中,就通篇用 we 自称,比如, We wish you to remember, that We are an old and experienced King,needing no such lessons (朕希望你们记得,朕是一位年老而有经验的国王,不需要这种教训)。



明白这个背景,我们回头看美国宪法这个开篇,就会发现 WE THE PEOPLE 似乎还有一种弦外之音: 人民取代了国王用起了 royal we ,开始发表庄严的声明,仿佛是美国人在告别旧制度时对旧制度的一种滑稽的模仿( berlesque )。这个 WE 既是复数也是单数,就像新生的合众国( United States ), 既是多也是一,合众为一 联邦制 的奥妙,它的民众基础,它的尊严与骄傲,以及强大的权力,都浓缩在这个由两个字母组成的短短的单词里。

值得注意的是,在圣书中, 耶和华和安拉也自称“我们” 。因此我们发现,这个尊贵的称呼使用范围不断扩大,分别用于神、少数领袖和全体人民,而这恰好对应于 维柯指出的历史上依次出现的三种政府,即神的政府、贵族政府和人道的政府 ,末一种政府奇怪地包括了平民政体和君主政体。关于平民政体,维柯写道:


“由于属于人本身的自然本性的理智自然本性的平等,人人都被看成在法律下面是平等的,因为人人 在他们的城市里 都生来就是 自由 的”。


这几乎就是《独立宣言》的一个预表。当我们追踪 we 这个词的这段几乎被遗忘的历史时,我们可以看到,人权就像 丁尼生笔下的自由 一样,“慢慢地扩展到下层”( slowly broaden down ),直到“我们人民”听起来就像一种神启的声音。


—Finis—




点评


在编辑这篇稿子的时候,我注意到乐钊博士在其公号原文配了一首歌,是根据 法国革命浪漫文学经典 《悲惨世界》改编的同名电影主题曲“ Do you Hear the People Sing? ”,本想一并转载过来,但斟酌再三,还是删去,原因在于这首令人躁动不安的歌曲中的“The People”与美国宪法中的“We The Peple” 并非100%交集 。“We the People”,正如乐钊博士敏锐指出,拥有“ 无法比拟的气势与威严 ”,但《悲惨世界》主题曲的“The People”却偏向 悲凉、激越和暗黑的愤怒 ,前者指向一个 征服者 的律法与秩序,后者提示的则是一种 战败者 状态,一种类似于“创世”之前混沌无序的自然状态(——普适化的“自然权利”由此催生)。——美国宪法前三字也许使用了“皇家复数”,但复数并不等于普遍,更不是普世或普适。美国宪法设置了极高的“入会”门槛,这个门槛包含但远远不止于“自然权利”,它既是对“自然权利”的尊重,但更是对漫无边际的“自然诉求”的层层 筛选 ,它并不是 人民的 宪法,而只是 美国人民的 宪法,它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它不属灵,而属肉、属土地、属民族之血气, 在“We the People” 三字后面,还有“ of the United States” 四字。——美国宪法简短的52字序言提示了,这是一部新耶路撒冷 选民 的宪法、一部 征服者 的宪法、一部 主人 的宪法、一部 持枪打天下 的武装公民的宪法、一部值得所有加盟公民继续 拥枪保卫 的宪法。——出于这个考虑,我删掉了原文中的《悲惨世界》主题曲,感谢乐钊博士授权转载的同时也赋予我“允许修改内容和样式”的 编辑权利 这其实不是简单的权利,而是一项主人赐予的特权 ,就像 某人考五次驾照 都不给通过的万恶的马萨诸塞州交通法第一句话写的那样:Driving is not a right,it is a privilege(开车不是权利,而是特权)。美国宪法也是同样的道理。——事实上,没有白白的恩典,任何权利都是特权,连基督的血都需要交换以沉重的使职和负担。


〓 美国作家、插画家George Henry Boughton绘制于1867年的《去教堂的清教民》( Pilgrims Going to Church



作为《悲惨世界》主题曲的替代,我为乐钊博士的美文选配了一副 George Boughton的 油画,画面背景是新英格兰 清冷、洁净、简朴 的雪景,一群由丈夫、妻子和孩童组成的清教移民共同体,他们持枪走向远处的小教堂。——这就是“We the people of the United States”的写照,在这群 自由、独立、武装 的公民和呻吟在《悲惨世界》里那群旧世界苦力之间,不仅隔着一座大西洋,也隔着一部美国宪法。世上如果有什么“理想国”,它就在这幅画上了。



文 | 蔡乐钊博士

来源 | 诗法社

评 | 阿刻隆河学者

图文编辑 | Styx Watcher




多山的伊庇鲁斯深处,幽暗的阿刻隆河畔,诸世代的观察者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