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北美留学生观察
中国最大的独立留学新媒体,集杂志、网站、app于一身的国际教育新媒体平台。讲述留学生自己的故事,分享有趣而真实的留学生活,发布客观真实的留学资讯,中立、真实、有味道!官方网站:www.CollegeDaily.cn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北美留学生观察  ·  1米6以下孩子有救了!医学专家揭秘“遗传发挥 ... ·  16 小时前  
北美留学生观察  ·  紧急!留学生注意!在美国下载Deepseek ... ·  16 小时前  
北美留学生观察  ·  到底谁害死了大S?一场流感悲剧背后的多重拷问 ·  2 天前  
澳洲留学中心  ·  澳洲私校真的是凭实力 “圈粉” 家长,速戳→ ·  2 天前  
澳洲留学中心  ·  澳洲私校真的是凭实力 “圈粉” 家长,速戳→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北美留学生观察

“我,19岁,瞒着父母把留学的钱,在北京买了套房,如今……”

北美留学生观察  · 公众号  · 留学  · 2024-11-12 22:30

正文

来源|成长树

ID| chengzhangshu99


你们信命吗?

前段时间刷到杨天真的一个节目,她说了一段挺有意思的话:

“我最大的能力就是命好。”

“命好不是说躺在家里,等着财富和荣誉敲门,而是命运给的每一个机会,我们都抓住了。”


这话乍一听有点“凡尔赛”,但是细想还真就是这么回事儿。

咱们每个人应该遇到过这么一两个人,好像自带一种好命体质。

他们也许出身、家境、外貌、学历可能各有不同, 但就是能抓住机会,想办的事儿基本都能办成,遇到各种沟沟坎坎都能柳暗花明。

我有幸过遇到了几位这样的朋友,能明显感觉他们的思维方式更正向,内耗更少、决策更果断。

我顺着杨天真的视频,看了几个她其他的采访,发现她的经历也是挺有代表性的。

比如普通家庭要不要出国留学这种影响人生走向的决策上,有些孩子是全凭父母安排,自己没有什么主见;有些孩子是随波逐流,别人去了,我也想去;

但是这个问题的核心,根本不在要不要出国, 而是在自己到底有没有深入思考分析家庭情况、自身情况、优势、劣势、未来发展趋势和人生规划。

当年杨天真父母是坚定的支持她出国留学的,咬牙准备了18万,结果还在读大三的杨天真,分析了一通之后,认为更适合自己的路,应该是先工作几年,再根据需要去进修和提升,而不是在懵懂中跟风。

所以19岁的她直接把钱用来在北京买房。认为房价一定会涨,而且北京有房之后,对自己的生活品质会有很大的改善。实习工作后,不必到处租房、付房租,可以把更多时间、金钱、精力用在自我成长上。

3年后,她又把这套房子卖掉,赚了32万的差价,贷款买了两套房子。


这样的事儿,可以说是有“发财”的命,也可以说是思维决定命运。

今天也想以杨天真的几个经历做例子,跟大家聊一些学校甚至普通家庭都不会教,但是对孩子未来“好命”至关重要的几个思维。


01

杨天真的事业运其实不错,从免费的实习生做起,一路到经纪人。

后来开娱乐公司,签过张雨绮、欧阳娜娜、朱亚文、赵又廷、李现等明星。

不过普通家庭出身,做到行业知名,肯定不止是运气能解释的。

她说自己特别强的能力就是: 不会内耗,不做情绪的奴隶。

她从小就是学霸,很早就立下了考北大,读法律的愿望。


她本来已经保送成功,结果高考前2个月,临时被通知资格取消。


我想遇到这种情况,别说普通孩子,大人都难免要消沉一会儿。


杨天真呢,她只在得知消息当天洗澡的时候哭了一阵子,甚至没有去追问为什么,从浴室出来就开始看书刷题,准备高考。

第二天就回到学校,抓紧时间努力复习,最后成功被中国传媒大学录取。


她是这么认为的: “事实已经发生了,我不能做任何事情去挽回它,那我就接受它。”


这种遇事翻篇的能力,我觉得恰恰是现在很多孩子所欠缺的。

他们可能会持续困在某件事儿里,反复为一个已经解决或无法改变的问题而痛苦,俗称就是爱钻牛角尖。

这样一遍遍重温负面回忆,沉溺在痛苦中无法自拔的思考方式,在心理学上叫“反刍思维”。


它和我们常说的“反思”还不一样,反思是客观分析事情本身,从中总结经验教训。


反刍呢,更多把相关的负面情绪和后果无限放大,进而攻击自己。


比如有些孩子考砸以后,会翻来覆去的想:


自己当时要是再细心一点就好了……


这么简单的题我都错,我是不是特别没用……

借用心理学家鲍尔斯特的话来说:

“尽管你什么都没做,但每一次选择、纠结、焦虑,大脑都会消耗心理的能量。”

这也是为什么,有的孩子遇到困难会越挫越勇,有的孩子会因此产生心理阴影,畏惧不前。


作为父母,咱们特别有必要让孩子培养这种“该放就放,该忘就忘”的思维模式。


如果孩子自己做不到,我们可以用其他事情,转移她的注意力。


也可以教他转变思维,用积极的叙事来陈述问题,打破原本的想法。


比如“这次没考好,我真没用”变成“虽然犯了一些错,但它让我知道自己哪里欠缺,越来越好。”


当孩子学会这样看待问题,他自然就不会怕事,也更容易成事儿。




02

咱们中国有句古话叫做“谋定而后动”,很多人也都是喜欢凡是准备充足了再开始。

这种心态固然是够“稳”,但也容易让很多事情在犹豫、观望和疑虑中被拖延、甚至错失掉不少机会。

观察生活中那些特别成功的人,会发现他们似乎都有一股子闯劲儿, 不是万事俱备才动手,而是愿意不断尝试、不断调整。

杨天真提到在上大学期间,她感觉自己做导演实在没有天分。

于是她打了5份工,去摸索自己想干什么,适合干什么,最后综合考虑下来,感觉自己应该去当经纪人。


目标确定下来,她做了两件事准备,第一件是考下经纪人证。


第二件就是逢人就问,当时国内最牛经纪人:王京花的手机号。


不知道是幸运,还是天道酬勤,她还真问到了人家的手机号。


杨天真花1分钟编辑好短信,介绍自己的优势有哪些,没想到这一回,就自荐成功,得到了工作机会。



有句话说: 主动的人先享受世界。


很多时候,我们不能等机会降临,等一切都准备周全。

那些只愿意呆在舒适圈内的人,背后的心态往往是怕输,怕失败,怕被拒绝,怕掉面子。

杨天真的这种冲一冲、试一试的心态,其实很适合给孩子们多聊聊。

她说:“到今天,我也不觉得我是个谁(人物),说话做事要顾及我所谓的社会身份。”



其实人的内核越强,越不在乎“面子”这些虚头巴脑的东西。


因为他们知道,事情做成了,才是最重要的事情。


人生在世,被拒绝是常态,但你不尝试,怎么知道自己适不适合?


很多时候,机会就是稍纵即逝的,你先把它抓在手里,至于干得好不好,以后再说。



哪怕是排除错误选项,自己也是离成功更近一步。



03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