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未读
未读之书,未经之旅…… 从未读,到已读,陪你度过碎片时光中最美的一段旅程。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诗词天地  ·  清风挽月醉西楼,笑卧红尘又一秋 ·  昨天  
诗词天地  ·  清风挽月醉西楼,笑卧红尘又一秋 ·  昨天  
诗词天地  ·  世间万事不挂心,只做人间闲情人 ·  3 天前  
诗词天地  ·  世间万事不挂心,只做人间闲情人 ·  3 天前  
青年文摘  ·  不要随便给人贴标签 ·  4 天前  
作家张萌  ·  张萌:一个人真正成熟的5大表现 ·  6 天前  
作家张萌  ·  张萌:一个人真正成熟的5大表现 ·  6 天前  
洞见  ·  一个人最大的本领:识人(经典) ·  1 周前  
51好读  ›  专栏  ›  未读

这13本书,是灵魂的一针玻尿酸

未读  · 公众号  · 美文  · 2017-04-22 21:30

正文

[ 本期选书人 ] 未读书探团&新媒体团队 [ 选书类别 ] 书单

明天就是世界读书日了。可是对书痴来说,只要灵魂不死,读书日真的每天都在过……


谁让世俗生活如此稀松平常,心情杂芜沉重的时候,有什么能比沐浴更衣,熏香点烛,好好读本书来得惬意?


虽然书中没有黄金屋,但确实能让颜如玉呢。能够坚持读书的人,当你发现自己的气质也渐渐不同的时候,都应该给自己鼓鼓掌,告诉自己:我好棒棒!


今天这13本书,就是未读君为大家准备的灵魂玻尿酸。再不读书,心就该老了……





 PART 1 未读选书 一周回顾 

以下内容点击图片即可查看相应推送


《被占的宅子》 | 短篇小说集

科塔萨尔年轻时凭借短篇小说《被占的宅子》征服了一大批读者。这个故事来自科塔萨尔的一个噩梦,一对男女住的宅子被不不知名的东西慢慢侵占了,阴森森的。《被占的宅子》还有个很厉害的背景——它的编辑是大名鼎鼎的博尔赫斯。所以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博尔赫斯为科塔萨尔铺了从文学青年到文学大师的红毯。



《足球信息图》 | 足球运动

大家在看球赛之前,最应该看的还是这本《足球信息图》,书中用轻松易懂的图画讲述了足球世界的故事,小到足球比赛的规则,大到世界杯非洲杯美洲杯赛事盘点,还有各个足球俱乐部和著名足球运动员的信息……非常适合入门级的球迷。对于资深球迷来说,这本书也非常适合拿来温故知新。



《公主裙子的秘密》 | 图话故事

纺织装饰艺术家、丝网印刷艺术家、插画大师强强联手创作的绘本,童话+涨知识干货+插图的完美结合,盘点历代女性的辛勤与坚韧、自主与反叛。大开本,植绒封面,装帧几乎可以用“奢侈”两个字形容。看到这本书的时候,未读君失散多年的少女心好像又回来了。



《恋情的终结》 | 文学小说

《恋情的终结》关键字在“终结”。这部小说从开头就透露着一股恨和嫉妒纠缠在一起的情感,主人公“我”以一个小说撰写人的身份,像写日记一般记录“我”与萨拉之间的感情纠葛,其中对“我”内心活动及感情细腻的描写让每一位读者都仿佛身陷一场狂热的三角恋中,虽然最后这段恋情还是走向了终结。但也正是因为狂热开始,含恨结束,让“我”每当想起爱情,就会想起“你”,好像周云蓬的那句歌词“我们最后一次收割对方,从此仇深似海。”


《他们都看见了一只猫》 | 绘本

一直以来对绘本不太感冒的未读君这次真的被感动到了。虽然《他们都看见了一只猫》定位是儿童绘本,但却触及到成年人的痛点。我们总会对同一件事有不同的看法,偶尔还会不解别人的“奇葩”行为,为什么在父母眼中我单身就是错,而在同龄人眼中我就是“单身贵族”,为什么我们喜欢八卦别人隐私,为什么她出轨就是万人矛头的指向?为什么......





 PART 2 未读 · 书探选书 第六期 

书探是什么以及如何加入→看书能挣钱吗? | 书探征集令



[ 推荐人 ]

不三

[ 推荐语 ]

切萨雷的一生完美诠释了那句话“要么成为凯撒,要么什么也不是”。这种冷酷的优雅征服了马基雅维利,使之写出了独裁者手册一样的《君主论》。切萨雷属于著名的波吉亚的家族的一员。他的亲生父亲是教皇。而切萨雷的名字就是凯撒的意大利语发音,这种冥冥之中的关联指引了切萨雷的一生。从他年纪轻轻时披上了红衣主教的法衣(凯撒年轻时也被指定为大祭司)到他最终惨死于乱剑之下的结局,仿佛就是凯撒一生的翻版。而“兼具狮子的凶残和狐狸的狡猾"也对照了那位终结了罗马共和的凯撒。

盐野七生心中一直有英雄崇拜的情结,所以在描绘这种乱世枭雄的笔法上难免会有美化的嫌疑,在西方主流的观念里,切萨雷·波吉亚相当于邪恶的化身,用武力征服意大利半岛的过程中伴随着野蛮与鲜血,同时他将这种野蛮也带入了罗马的政治斗争中。




[ 推荐人 ]

青青园

[ 推荐语 ]

这是一本魔性的散文集,如果非要和书名扯点关系来介绍的话,它魔性在很“好玩”。

首先,书封设计低调的好玩。比如我,还没拆透明塑料包装时,就有一丝不满,怎么会有破损?快递怎么搞得?等到拆开细看,才心领神会设计者用意。

其次,华莱士的文风很好玩。以与书名同名的游记为例,此文原应为作者应杂志社之邀为游轮之旅写的“应景的宣传”,但作者时而在一本正经介绍豪华游打出的“尽情享受”的宣传语之后,不着痕迹地进行忧郁而冷酷地评价;时而,又在对等候室的人员百态进行不乏浮夸的描述后,转而用作家特有的观察进行文艺点评。

最后,不得不提的是,华莱士的写作方式很好玩。在自己的文章中添加注释,他的注释的长度有的甚至超出了被注释的内容本身,并且是有意识地对已写内容进行否定或嘲讽。他通过这种“未完成”状态的写作进行自言自语的同时,吸引着读者不自觉地融入他预留的间隙中。所以,随着华莱士的视角,你可以津津有味地欣赏完“枯燥烦闷”的游艇之旅。




[ 推荐人 ]

爱吃鱼

[ 推荐语 ]

本书共收录悬疑大师斯坦利·艾林的13篇短篇,让读者能够以小窥大地进入艾林的恐怖世界。

与书同名的短篇《本店招牌菜》是艾林的代表作。隐藏在角落的神秘饭店,对美食体验的渲染,一笔带过的招牌菜原材料——生活在阿富汗和俄国交界的埃米斯坦羊,以及神秘失踪的食客,都将读者一步步带入斯比罗餐馆那神秘的后厨。通篇没有任何恐怖成分的出现,有的只是美味给人心灵的感动,但是最后却让读者产生了毛骨悚然的感觉,这应该就是一个悬疑作家的成功之处。

另外一个短篇《最美好的一切》,在意料之中,同时又在意料之外,在亚瑟以为自己已经踏上了成为上流社会人士成功之路的时候,让他成功的助力变成了四周墙壁都贴在他脸上,是艾林一贯的套路,没有恐怖却让人颤栗。




[ 推荐人 ]

秋风,习习

[ 推荐语 ]

一个家族,一部史诗。这句话对《公牛山》来说,极具适合。伯勒斯家族,三代人的命运与公牛山紧密相连。在这里,他们“奋进”,由小小的走私禁酒生意到后来的病毒。时代在变化,而他们的命运也终将改变。

救赎与抉择。事件里的爱恨情仇充斥着这个庞大的王国。一个家族,世代与物欲相联,以“禁令”为标准,他们庞大的野心日益扩张。那是属于他们的产业,而随着一股清流——克莱顿的出现,拉开了光的一角。在大局面前,他想到的是救赎自己的族人。而新的圈套已经设好,更大的局正在考验着他们。政府,贸易双方,利益,人心,复仇,每个人都在上演着不同的角色。直触人心,阳光的出现,把黑暗埋在了谷底。




[ 推荐人 ]

Mi

[ 推荐语 ]

看这本书的时候,我正在经历一段混乱的时期,跟着书中生活在伊斯坦布尔的钵扎小贩麦夫鲁特走过了一段人生旅程,看着他的过往,竟然能感受到自己的现在,也是神奇。

推荐我这本书的女孩说,这是一本非常现实的书,而我觉得这个现实应该改为真实,真实的时代,真实的城市,真实的社会发展。也正是这种真实,让当时处在混乱时期的自己能深刻体会到麦夫鲁特的生活,尽管充满不幸,他却依然保持着纯真与善良。这也让这本来夹杂着淡淡忧伤的人生又多了一点甜蜜和快乐。

这本书虽是小说,却也像纪实文学。小说中写到麦夫鲁特走街串巷贩卖钵扎、酸奶、鹰嘴豆饭,这场景像极了我生活的城市。麦夫鲁特用脚步丈量伊斯坦布尔,用叫卖声唤起一座城市时代记忆,他用脑袋里奇奇怪怪的各种想法勾画出一个城市的生活的面貌,他对这座城市从陌生到熟悉再到无所适从,纵使有过伤心与失望,他仍热爱这座城市。他身上乐观善良的光芒一直伴随他走在伊斯坦布尔的街头,也让我丢开面对混乱时期的害怕与纠结,安安心心继续走在城市的街头。




[ 推荐人 ]

孔明的兵

[ 推荐语 ]

透过《明朝那些事儿》,看到的是一个充满光辉与人性的时代。但明亡后,相对而泣的人们发现自己不光哭其亡,亦哭其败。既替郁郁文采的消亡痛心,也为宫商朱紫下的腐朽悔恨。古国的亭台楼阁业已倒塌,越陌度阡,只能在破败的荒野里“相逢对哭天下事”。

作者通过南明人物的不同抉择,展示了曾经的辉煌在人们精神上撒下的余辉及与之相伴的阴暗。其人之行事也有其性格,信仰使然,并非全然制度的产物,人物本身的复杂在时代背景下也得以凸显。

或清或浊,哭声不断,落日余荫亦不曾绝。




[ 推荐人 ]

李狗嗨

[ 推荐语 ]

主人公简直就是谢耳朵少年版。他知道全世界的国家和它们首都的名字,还知道7507以内的每一个质数,却对人们的口是心非和说话时表情的变化难以理解。一个深夜,他发现邻家小狗死在了草坪上,自己却被误认为是凶手。于是他开始了追凶之旅。

悬疑外衣下其实是个关于理解与爱的故事,主人公内向孤僻,拒绝与家人沟通,但是他的家人并没有放弃,而是试着去理解他,“他”最终痊愈并写了这本书。本书最出彩的地方就是作者通过主人公的碎碎念给我们呈现了一个自闭少年眼中的世界,这个世界是如此的真切让人怀疑这就是作者的亲身经历。而“自闭症”这个我们眼中的异常,其实只是因为他们看待世界的方式跟我们不同而已。

本书的章节用质数2,3,5......来划分,作者对质数的特别偏好也许正好揭示了本书要表达的思想:人就像质数一样,不能被整除,难以被理解。




[ 推荐人 ]

流萤

[ 推荐语 ]

《僧侣与哲学家》是一本对谈实录,谈话双方是一对父子。父亲是哲学教授,院士,著名政治评论家,坚定的无神论者,朋友圈都是思想界文艺界的各色大咖。儿子在令人艳羡的教育背景下长大,师从诺贝尔生物医学奖得主,以极优异的成绩读完了博士。就在大家都觉得儿子即将站上生物学的最高领域有所作为时,儿子做了一个让人大跌眼镜的决定,他放下一切,移居亚洲,剃发为僧,跟随藏传佛教的大师们,开始了二十多年的学习与修行。

这样的两个人要展开一场关于科学、哲学和宗教的对话,听听就觉得好有趣。

基于对话内容的特性,整个对谈大部分是儿子在回答父亲关于佛教的种种疑惑,一章章读下来,发现自己对于佛教的问题,包括此前固有的和随着阅读而产生的,都被父亲一一提出,并由父子俩进行了详细的讨论,这是以往阅读中并不常见却非常棒的体验。

更难得的是,全书本身并未试图给出任何结论,只是纯粹地将两位不同领域的思想家的思辨碰撞过程呈现出来。他们会有他们的结论,但你不必,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得到的启发和看待问题的不同角度。


- 互动 -


本周你读了哪些好书想推荐给大家呢?








 点击阅读原文,就可以去未读君的小店买好书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