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知识分子
《知识分子》是由饶毅、鲁白、谢宇三位学者创办的移动新媒体平台,致力于关注科学、人文、思想。我们将兼容并包,时刻为渴望知识、独立思考的人努力,共享人类知识、共析现代思想、共建智趣中国。欢迎关注。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彬彬有理  ·  身体出现这几个症状,要提早重视 ·  17 小时前  
宛央女子  ·  关于大S,大家到底在意难平什么? ·  昨天  
彬彬有理  ·  48岁病逝,谁书写了大S的人生剧本 ·  2 天前  
宛央女子  ·  用永远天真无畏的杉菜送别大S ·  3 天前  
重庆共青团  ·  25岁徐枫灿,二级机长! ·  3 天前  
重庆共青团  ·  25岁徐枫灿,二级机长!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知识分子

有多少癌症可以被预防和治愈?| 一周科技

知识分子  · 公众号  ·  · 2023-09-30 08:10

正文


跟踪前沿进展,掌握最新动态

一手掌握一周重大科技新闻


撰文 | 姚湧  小学森  庐州月

责编 | 既来知

1

有多少癌症可以被预防和治愈?


图片来源:pixabay


平日我们经常听到一些中青年人因患癌症离世的消息,并为之惋惜。癌症已成为全球过早死亡的一个越来越重要的原因。9月26日,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在《柳叶刀·全球健康》(The Lancet Global Health)杂志发表论文,系统分析了185个国家36种癌症给人类健康带来的负担。结果显示,2020年全球癌症特异性寿命损失年(Years of life lost,YLLs)总体估计值为2.656亿,因癌症过早死亡的YLL为1.828亿(68.8%),其中1.243亿(68.0%)可预防,5850万(32.0%)可治疗。人类发展指数(HDI)水平低(68.9%)、中等(77.0%)或高(72.2%)的国家的过早死亡YLL比例都高于人类发展指数非常高的国家(57.7%)。在中高HDI国家中,肺癌是可预防的过早死亡YLL的主要贡献者,而在低HDI国家,宫颈癌起主导作用。结直肠癌和乳腺癌是全球最主要的可治疗癌症。

►文章链接: https://doi.org/10.1016/S2214-109X(23)00406-0


2

中国年轻的乳腺癌患者越来越多


图片来源: pixabay.com
据统计,2020年,我国新增乳腺癌患者约42万人。值得注意的是,东亚地区乳腺癌患者的年龄中位数为45-49岁,远低于美国的62-64岁。近日,北京协和医学院Peng Yuan团队分析了我国2000年至2015年间6个时间点的乳腺癌患者年轻化趋势。数据显示,我国35岁及以下年轻乳腺癌患者占乳腺癌患者总数的比例从本世纪初的4.0%上升到2017年的5.9%,农村地区增幅更为明显,从5.0%上升到7.1%。本世纪初,我国年轻乳腺癌患者约为10000人,到2017年,这一数值增为13422人。令人欣慰的是,近20年来,接受紫杉烷等化学药物治疗及保乳手术的患者比例逐渐增加。另外,联合卵巢功能抑制(OFS)内分泌治疗的患者逐渐增加,内分泌治疗的持续时间也在变长。虽然总体生存率(OS)没有显著差异,但年轻乳腺癌患者的5年无病生存率(DFS)呈上升趋势。

►文章链接: https://doi.org/10.1016/j.eclinm.2023.102243


3

失业致流产?


图片来源: pixabay

9月27日,英国埃塞克斯大学社会与经济研究所Selin Koksal团队在《人类生殖》(Human Reproduction)杂志发表文章称,妇女怀孕期间无论是自己失业还是丈夫失业均可能增加流产或死产的风险。该调查在2009年至2022年间进行,共有约40000个家庭参与。研究人员用3个逻辑回归模型对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妇女怀孕期间,不论夫妻双方哪一位失去工作,孕妇发生流产/死产的风险都会增加80%以上。如果没有失业经历,孕妇流产/死产的预测概率约为12%,但经历夫妻任何一方失业后,孕妇流产/死产的预测概率上升至20%左右。该研究提示,政府部门应该制定相应的措施保障孕期妇女及其配偶安稳工作,如有必要,可对相关失业人员进行一定的社会保障缓冲干预。

►文章链接: https://doi.org/10.1093/humrep/dead183


4


蚯蚓对全球粮食生产的贡献有多大?


图片来源: pixabay.com

蚯蚓是一种重要的土壤生态系统“工程师”,可通过多种途径促进植物生长。近日,美国科罗拉多州立大学土壤与作物科学系Steven J. Fonte团队通过分析蚯蚓丰度、土壤特性和作物产量图以及文献中的蚯蚓-产量反应,估测了蚯蚓对全球关键作物生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蚯蚓对全球粮食(玉米、水稻、小麦、大麦)产量的贡献度约为6.5%,对豆类产量的贡献度约为2.3%,相当于每年助力超过1.4亿吨粮食生产。蚯蚓的贡献在南半球尤为显著:在撒哈拉以南非洲,蚯蚓对粮食总产量的贡献度为10%,在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该数值为8%。该研究表明,蚯蚓是全球粮食生产的重要驱动力,支持蚯蚓种群和整体土壤生物多样性有助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相关结果于9月26日发表在《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

►文章链接: https://doi.org/10.1038/s41467-023-41286-7


5


注射冰浆把内脏脂肪细胞冻死?


图片来源: pixabay.com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