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唐诗宋词欣赏
诗之境阔,词之言长。唐诗宋词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两颗明珠,也是中国古典文学的精髓所在,学习唐诗宋词可以修身养性、陶冶情操、提高自身人文素养。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国际家居  ·  极简设计,气质非凡! ·  昨天  
国际家居  ·  极简设计,气质非凡! ·  昨天  
梅特涅的信徒  ·  困龙翻身与刘秀脱困 ·  昨天  
中产先生  ·  没那么简单,谁在推动DeepSeek的神话?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唐诗宋词欣赏

《诗经·卫风·有狐》寡妇心忧爱人,君子心忧天下

唐诗宋词欣赏  · 公众号  ·  · 2024-12-08 13:11

正文

一、《有狐》的创作背景及主旨

这篇大概讲的是卫懿公执政期间的事情。

《毛诗序》: 《有狐》,刺时也。卫之男女失时,丧其妃耦焉。古者国有凶荒,则杀礼而多昏,会男女之无夫家者,所以育人民也。

妃耦,即配偶。

杀礼,减少聘礼、礼节。

“卫之男女失时,丧其妃耦焉”,其中包含两层意思。一方面“男女失时”,指青年男女到了嫁娶年龄而没有成婚。

《毛诗序·周南·桃夭》中说: 男女以正,婚姻以时,则国无鳏民也。 提倡青年男女应在年盛之时,早早结婚,那么国家就没有鳏寡,国民都能各得其所。

另一方面“丧其妃耦”,指已经婚嫁的男女失去了配偶。

卫懿公执政期间,他骄奢淫逸、喜好养鹤,朝堂黑暗,吏治腐败,贵族阶级完全不顾百姓的死活,大多数有志之士都逃往了异国。

卫懿公一共在位9年,曾被齐国打败,齐桓公以周天子的名义教训卫国, 取得卫国财物后撤军回国。

卫懿公为了养鹤,大兴土木,扩建宫苑,征上来的劳役无数,百姓苦于徭役,而无法正常生活。他沉迷享乐,赏赐无度,围绕在他身边的大臣,也都是阿谀奸诈之徒。

《道德经》云: 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 上层阶级的纸醉金迷,是靠掠夺下层劳苦大众得来的。所谓:尔俸尔禄,皆民脂民膏。为了维持他们荒淫奢侈的生活,横征暴敛,鱼肉百姓,都不在话下。

民众挣扎在温饱线上,对统治阶级敢怒而不敢言,直到赤狄打来,人们听说官府要征兵,纷纷逃到了山林里躲了起来。民心向背,卫国战败,卫懿公被赤狄挖去了内脏而死,他的子孙也被卫国人给屠戮干净。

《孟子》云: 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凡是都是相互的,没有单方面的付出。把这里的臣换成民,也是适合的。一个不爱人民的政府,必将遭到人民的唾弃。

“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 ,而饮食是排在男女前面的。民众都挣扎在温饱线上,疲于奔命,还有什么心思去谈情说爱。此时,官媒对于婚礼的礼节也比较完备,贫苦的底层大众面对繁琐的礼节,也结不起婚,这就是《毛诗序》说的,卫之男女失时。

在古人的天人观念里,统治阶级的昏聩,定会招致天灾,也就是《毛诗序》说的凶荒,粮食大面积减产。

卫国人民,长久苦于繁重的徭役、赋税,抵抗风险的能力几乎为零,稍微有个风吹草动,白骨露于野,易子而食的现象,就会发生。饿死的,病死的,不计其数,男的失去了妻子,成了鳏夫,女的失去了丈夫,成了寡妇。

上古时期国家遇到了凶荒之年,都会杀礼多昏,即减少结婚的礼节、聘礼,让贫苦人家更容易成婚,解决人民的基本康乐问题,增加国家的人口。而卫懿公却没有这么做,反映他不能体恤民情,因势利导地治理国家。

以上就是《有狐》的创作背景。

《有狐》大致是说,卫国国君昏聩,吏治腐败,人民在苛政之下,又遭遇动乱、天灾,不少人流离走徙,失去了配偶。有位寡妇,在路途中遇到一位鳏夫,对其产生爱意,很想嫁给他,但没有直接表白,而是借由他没有衣服御寒,想为他做衣服,来表达自己的爱慕之心。

诗言,狐(鳏夫)在踽踽独行,思得匹偶,实言底层人民生活困苦,寡妇想有个依靠,想有家室的心理,侧面讽刺了当政者昏聩无能,面对凶荒无所作为。

二、《有狐》的详细解读

第一章:

有狐绥绥,在彼淇梁。心之忧矣,之子无裳。

狐:狐狸,比喻男性(鳏夫)。

绥绥:行走迟缓貌

梁:河梁,高的岸边。

此篇以狐狸起兴。看过动物世界的应该知道,狐狸独自在荒原上行走,外出寻食,一会儿看天,一会儿嗅嗅,已经饿了好几天,所以行动迟缓,因为是荒年,到处找遍了也没有找到食物,它内心迷茫无助。

有一个男子,在河梁上慢慢行走,许是因为孤独、饥饿,他情绪低落,无精打采。我的心里真替他忧愁,天气凉了,他却没有下裳穿。

在河梁上,说明观察者是从低处看向高处,所以先看到狐狸的下身没有穿裙子:之子无裳。

《豳风·七月》中写道: 一之日于貉,取彼狐狸,为公子裘。

学过“周南”,我们知道古代妇女的主要职责之一就是制衣。看到男子没有衣服穿,就想到为他做一身衣服,说明观察者是位女性。

第二章:

有狐绥绥,在彼淇厉。心之忧矣,之子无带。

《匏有苦叶》中: 深则厉,浅则揭, 厉指涉过深水,说明这个鳏夫正在涉水渡河。

涉过深水时,没有系腰带,外衣就会漂浮在水面,看起来很明显。

第三章:

有狐绥绥,在彼淇侧。心之忧矣,之子无服。

这时,鳏夫已经渡过淇水,到了岸边。由于涉水时衣服浸水而变得透明,上了岸,寡妇可以看到他没有穿衬衣。之子无服,服这里应该理解为衬衣、中衣, 类似 “与子同泽” 的“泽 ”。

回顾一下狐狸(鳏夫)的渡河过程:

1.鳏夫在河梁上行走,寡妇仰望过去,发现他没有穿下裳(之子无裳);

2.鳏夫开始渡河,水到了腰间,发现他外衣浮了起来,没有腰带(之子无带);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