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三点一弯钩(sandianyiwangou)
经常会收到类似这样的留言:
“
对父母家人没有亲近之心,经常觉得遗世独立,我很善良也愿意帮助人,但是感觉自己很冷漠,无法打开心门。
觉得有一堵厚厚的玻璃墙隔绝了我和外界。没有爱的能力怎么办?
”
“
从小到大,好像没有经历过太大的挫折,生活也算比较顺,但是我觉得我感觉不到自己的内心,好像自己是一个没有心的人(除了在青春期的时候,有觉察到爱的渴望)。
我也感觉不到被爱,觉得自己在这个世界上是无足轻重的。哪怕现在妈妈对我很好,爱人对我很好,很在乎我。
而我觉得我好像看着一台舞台剧,他们在投入到付出。
仿佛台上的主人公跟我没有关系。
”
或许,我们中间许许多多表面上看起来一切都ok的人,在内心深处却有同样的感受。
并且,在学习一些潮流心理学之后,会给自己贴一个标签:
爱无能
。
我们来简单给所谓的“爱无能”勾勒一副画像:
能正常学习工作,甚至还有不错的生活状态,但自身感觉非常孤独(跟有伴没伴无关)
害怕跟人过分亲密,做不到在关系中敞开
不愿投入精力去维系关系,不敢爱,害怕爱
在“爱无能”的标签之下,乍一听,还是很有道理的
——我不会爱人,只不过因为我没有爱的能力嘛,每当他人想要进入自己的领地近一点再近一点,我就想慌张地逃跑。
这不是“爱无能”是什么呢?
可是,真的有“爱无能”吗?
听到这个词的时候,其实是并不太认同的,这就像,遇见出轨就贴“渣男”“渣女”,遇见别人爱钱就贴“拜金女”一样。
是一种非常粗暴简单评判一个人的行为,也是逃避问题的行为方式。
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无能”这个词,本身含有巨大的示弱、推卸责任、逃避等等的意味。
因为我爱无能,所以我可以不去检视自己在关系中所害怕、或者需要解决的部分;
因为我爱无能,所以我可以不去积极地经营原本可以认真经营的关系……
在这一标签下,我们把自身能够努力的部分弱化了,外化了。
我更愿意理解这种状态为:
暂时找不到自己爱的力量在哪里,爱的流动性不足
。
爱是人真正的内核,没有人会抗拒和疏远真正的爱。
只是,以爱为名义,我们往往有过太多被相互伤害的经历。
那些伤痛,一点点地将我们对爱的感知能力、付出爱的勇气往回收,我们躲在那个防护罩的背后,借以保护自己。
然而,却因为这种保护,也错失了体验深爱的机会。
01
“他们靠我太近,我就不再心安”
有些人,能够正常恋爱,甚至是看起来对恋人也不错,可是,在她们身边的恋人,常常会发现,根本没有办法走进她们的内心。
李娟是一个很有才气的女人,小时候父母请人悉心栽培,教她学跳舞、油画、钢琴。
她也天资聪颖,小有成绩,加上外表也很出色,所以走到哪里都有很多人追她。
她也会挑选一些优秀出色的男人做自己的男朋友,但是让她困惑的在于,她的情感关系始终长久不了。
因为几乎每一个伴侣都会告诉她,“在你身边太有距离感了,我觉得我交了一个假女朋友”。
仔细问来,原来,李娟在男朋友面前,从不撒娇卖萌,有困难都是自己解决,有些心里话也不太跟伴侣分享,渐渐地关系到最后无法维系。
我不知道为什么,他们靠我太近,我就不再心安。
或许我觉得,
我没有他们眼中那么完美和优秀,看到我不好的一面肯定会不喜欢的
。
深聊下去,从小父母对她处处要求很高,学业、才艺稍微有所懈怠都会遭到责骂。
有的时候,她会想,父母到底是关心她爱她还是爱自己优秀所带来的光环?
但长期以来,她已经习惯对外展现优秀完美的一面,在情感关系中也不例外,对方稍微走得深一点,她就感到惶恐不安。
最终影响了感情的进一步发展。
很多和她一样的人,
在关系中很怕袒露真正的自己,层层包裹之下,会让对方感觉到孤独和隔离
。
也许对这样的人来说,真正的功课在于坦然地接受自己,也大胆地一点一点信任对方。
02
“我的心空掉了,再也找不到方向”
如同文中开头所提到的第二个案例,还有一种人,
在理智上并非不知道身边是有人爱的
。
但是,他们却对爱缺乏感知能力,也就是说,ta感受不到爱的流动,尽管在正常生活,但是ta眼中的一切不能给ta带来丰富的触感和幸福感。
所以,会觉得,这一切跟我没有关系。
甚至是,觉得自己“心是空的”。
北京大学心理学教授徐凯文曾经提出过“空心病”概念:是指一些人具有强烈的孤独感和无意义感。
他认为核心的问题是缺乏支撑其意义感和存在感的价值观。
在一片焦躁和浮华的社会里,社会评价标准过于单一,人们疲惫地忙着求取更多的金钱,更好的地位。
焦虑和抑郁蔓延,很多人的内心,早已经千疮百孔。
在这样的人眼里,爱与被爱,对他们来说都是一种奢侈品。
03
“我在诱惑中渐渐遗忘了简单深刻的美好”
人的一生,是需要跟自己的欲望和平共处的一生,如果是在情感中被欲望牵着走,很容易迷失掉最简单最温暖的情感。
当然,也会迷失掉自己,陷入虚无和无边的寂寥。
电影《阿飞正传》中的阿飞,自小被生母遗弃,被养母在声色场所中养大,见惯了金钱和感情的交易。
尽管他曾经对生母的生活方式感到厌恶,搬出去居住,但他早已经习惯了那种浅浅的,以欲望为主的情感。
他开始尝试用其他女人的爱,填补这心灵的空虚。
他到处留情,然而并不深爱,最后都毫不留情地抛弃她们。
表面上看起来在声色场所活跃的他,内心却如无脚鸟一般,从未真正地安宁过。
过于粗浅的情感,既没有真正地疗愈童年的创伤,更加重了他内心的虚无。
欲望横行的生活方式里,他渐渐对简单深刻的爱失去了感知能力,也给不出温暖的情感。
最终,以死亡的方式,完成了对爱和自我的追寻。
行走在这个社交软件横行,“约炮”、“一夜情”都越来越方便的世界里,或许,为了自身的幸福感,我们需要对自己的欲望加以节制。
因为看起来过于丰富的情感生活,最终自己却要承担那个并不想要的结果。
然而,就算有这样那样的原因,如果此刻看文章的你,正好是这样的人,或者,你的身边有一个这样的人。
我们到底能做什么,去重新让自己被爱激活,感受爱,感受幸福呢?
04
我们能做些什么,融化那层玻璃
走出去,到自然中去!
如果你站在我的身边,可能,我首先想大声喊的是,“走出去,把你和身边的ta带到自然里面去!”
也许,过去疲惫和忙碌的生活让你对生命的神奇和世界的美缺乏感知,但此刻,你需要这么做。
像个孩子一般,重新去观察、感知、触摸自然中的美,去躺在草地上听鸟叫,去拥抱大树,去感受阳光的温暖……这不仅仅是你表面上看到的那样放松心情。
我们可能永远要记住的一点是,我们是自然的孩子,如果你感受不到爱的时候,不妨带着感恩的心,回到最初的、最简单的那种感动中去。
去感受天地之大美,自然之奇妙,用最自然的力量去疗愈你自己。
勇敢地面对自身还未和解的部分
也许有人告诉过你“你总是这么差劲”、“你怎么这么笨”、“你不会有人爱的”......
你曾经因为这样那样的语言和评判受过伤,但是,现在,此刻,是时候看到你自己的完美之处了。
其实,并不是优秀完美的你才惹人爱,真实的你就是最有魅力的。
当你自己可以发自内心地接受自己所有的部分,不加评判,不受影响。
简单来说,就是有点“二”地忠贞不渝地爱自己的时候,从内到外都会自带主角光环的。
那样的你,说不迷人是骗人的。
所以,拿出勇气来去面对自己,虽然过程也许很长,也不容易。
但是,全面爱上自己的时候,爱会喷薄而出,源源不绝。
如果,你身边的ta是这样的人,而你又想守在ta身边,那么,先把这篇文章转给ta。
然后再记得,无论ta显得怎么像刺猬,或者是冰冷,拿出你的力量,拥抱ta,拥抱ta,拥抱ta,在真正的爱中间,去融化那层玻璃。
或许并不容易,但是,如果因为此,我们体验到一种前所未有的深刻链接,这该是一件多么美好的事。
别轻易说自己爱无能,也别放纵自己的欲望在感情中浅尝辄止。
没有去爱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亵渎。
作者:茗荷,心理咨询师,一个脑洞大开、对生命热爱和好奇的存在。作者公众号:茗荷心理在线(ID:mingheonline),新书《我是爱你的,也是自由的》正在当当热卖。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三点一弯钩(sandianyiwangou)。在这里,从“心”出发,转载已获授权 。
近期热文:
如何才能不畏他人目光,和自己好好相处,这部日剧告诉你答案
面对他人不认同自己的选择时,内心强大的人都有这种能力
挣脱原生家庭的痛苦,需要懂得不再追求父母的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