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大家-腾讯新闻
精选大家文章,畅享阅读时光。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青年文摘  ·  带你漫步阿万仓的黄河草原 ·  2 天前  
冯唐  ·  女生越来越顺的顶级活法 ·  4 天前  
周国平  ·  悲剧所表演的不幸,暗示了你人生的本质 ·  5 天前  
青年文摘  ·  来人间一趟,要晒晒太阳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大家-腾讯新闻

张丰:平庸的恶,是更恐怖的恶 | 只看冷门书

大家-腾讯新闻  · 公众号  · 美文  · 2017-04-08 15:41

正文

只读冷门书


阅读新坐标


文 | 张丰


特朗普上任美国总统,意外让乔治·奥威尔的《1984》和汉娜·阿伦特的《极权主义的起源》重新成为了畅销书。美国人曾经非常单纯,当初奥威尔的《动物庄园》在美国出版时,大多数书店都把它放在儿童读物一类,如今到了2017年,美国人开始认真考虑在本土反对极权主义的问题了。特朗普会成为希特勒那样的人吗?美国的民主,面对这样一个狂人,会有抵抗力吗?作为普通美国人,又能做些什么?


对这些问题,没有谁比阿伦特思考得更深刻。除了《极权主义的起源》外,阿伦特还有一本《艾希曼在耶路撒冷》,探讨的也是极权主义的主题,60年代这本书在美国引起了广泛的讨论,那时唐纳德·特朗普才18岁,还是一个帅气的青年。在阿伦特的所有著作中,《艾希曼在耶路撒冷》是最独特的一本,它曾经在《纽约客》杂志上连载,某种程度上,这是一篇法庭观察,阿伦特扮演着记者、评论员兼学者的双重角色。因此,这本书不像阿伦特别的著作那么学术化,也拥有更广泛的读者。


译林出版社今年1月引进的翻译版是这本书第一个完整的简体中文版本。在此之前,阿伦特所有重要的著作,包括她的权威传记(《爱这个世界》)都已引进,她也是中国知识界谈论最多的思想家之一。事实上,尽管很少有人读过《艾希曼在耶路撒冷》的全文,但是却有很多人在谈论它。这让人想起这本书最初出版,面对无数人的指责和谩骂,阿伦特尖锐地讽刺道:“再没有比关于一本谁都没有读过的书的讨论更有趣的事了。”


1961年,以色列特工在阿根廷抓捕了纳粹分子阿道夫·艾希曼。艾希曼在纳粹核心领导人希姆莱的帝国保安总局工作,负责把欧洲的犹太人“遣送”到奥斯维辛集中营。对以色列来说,600万犹太人被杀,艾希曼无疑是最重要的凶手之一。对他的审判持续了好几个月,开庭100多次,审判材料有几千页。


以色列要把艾希曼案办成一个典型案件,这是对纳粹迫害犹太人的一个总清算。这是一个预先就有结果的审判,包括艾希曼本人在内,所有人都认为他会被判死刑。重要的不是审判结果,而是过程:审判如何伸张正义?如何在法律的架构内,把艾希曼与犹太人所受的苦难,一一对应起来?在美国的阿伦特注意到这起案件的意义所在,她向《纽约客》杂志提出了申请,并被委任为特派报道员。


但是,阿伦特的报告,却让各方面的人都感受到了不快。她在开篇就指出,这起审判是以色列领导人本·古里安的一场政治秀,通过这起审判,不但可以凝聚以色列人的共同体意识,增强以色列在巴勒斯坦的合法性,同时也可以让联邦德国的“负罪感”加深,获得更多的经济支持。


阿伦特从一开始就没打算按照以色列政府预设的套路来观察这次审判。在后面的章节,她讨论了一系列让人不快的问题:在纳粹屠杀犹太人的过程中,犹太长老扮演着关键作用,正是他们把犹太人高效地组织起来,送往了毒气室;那些反对希特勒的英雄们,他们反对的理由,也并不是因为同情犹太人。更重要的是,从法律的角度讲,很多对艾希曼的指控都是不成立的,有些事情,他压根都不知情。


这一切都让这份报告看上去像是为艾希曼做辩解,这是犹太世界集体反对阿伦特的原因。以色列需要从对艾希曼身上得到一种“整体印象”,把他塑造为屠杀犹太人的代表人物,但是阿伦特的努力,恰恰证明艾希曼不是这样的人。和对庭审记录分析平行的,是对艾希曼生平的叙述与研究,几十年过去,人们对庭审的讨论减少,而对艾希曼与“平庸的恶”的兴趣则在不断增加。


艾希曼是一个典型的公务员,他最大的理想就是晋升。最终,他是一个初级干部,他的上级是米勒,再上面是海德里希,再往上是纳粹头目希姆莱。在受审的时候,他还为自己没有抓住升职机会而懊悔,在纳粹分子中,他是极少数“犹太问题专家”之一。他读过有关犹太复国主义的经典著作,不过和犹太复国主义政治家的建国理想不同,艾希曼是从一个反向角度来理解的:犹太人和德国格格不入,他们应该有自己的集中居住地。他职业生涯的早期阶段,一直碌碌无为,直到加入帝国保安总局。当纳粹开始清除犹太人计划时,艾希曼的知识就派上了用场。


艾希曼个人对犹太人没有任何仇恨,他有一些犹太人亲戚,并且和他们相处很好。有犹太亲戚向他求情,他也总是竭尽所能满足。清除犹太人,最初是在地球上找一个地方,让犹太人都移民过去,但是这明显不现实(或者说只是纳粹最开始的一个借口),最终希特勒选择了“最终解决”这条路。


在迫害犹太人的各个阶段,艾希曼都有参与,但是,他的热情,并非出于种族歧视或仇恨,而是“我要把这份工作做好”。当他看到犹太儿童被打死的场景时,会不适、震惊甚至愤怒。不过,他很快就克服了这种不安,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完成工作。后来,他就心安理得,甚至只有他没有履行命令时(把上百万人男人、女人和孩子送进坟墓),他才会感到不安了。


艾希曼看起来并不像恶魔,而只是一个齿轮或者螺丝钉。但是,一个曾经迫害了这么多犹太人的家伙,怎么能够这么正常呢?以色列组织了六位优秀的心理学家,对其进行鉴定。结果,六位心理学家都证明他“正常”,其中一位心理学家甚至发出了“无论如何,艾希曼比给他做完检查的我还要正常”的惊叹。他对妻儿、父母、兄弟姐妹以及朋友的态度,都“不仅正常,而且十分值得称道。”艾希曼让人不安的地方恰恰在于,太多的人和他一样,既不心理变态,也不暴虐成性,他们都太正常了,正常得可怕。比如,心平气和地改进毒气杀人效率的工程师,取得成功时,会有一种正常的成就感。


艾希曼一直在强调自己在遵纪守法,甚至做到的比法律要求的更多。在纳粹德国,大多数公务员都和他一样(希特勒这么伟大的人物,怎么可能是错的)。因此,在战争的后期,希姆莱面对可能战败的局面,想留一些知名犹太人,好和美国做交易,这种“不彻底的革命行为”,让艾希曼一度感到愤怒,认为希姆莱背叛了希特勒的指令。


这就是阿伦特所说的“平庸的恶”,极权制度下的官僚体系内,一个公务员,可能会完全丧失思考能力,只懂得执行领袖的命令,并且认为这是爱国和勤奋的表现,他们为了晋升,甚至会揣测“领袖希望怎样”,执行到超过100%的程度。“平庸的恶”并不是更小的恶,而是更恐怖的恶,某种程度上,艾希曼比希特勒更恐怖。


 汉娜·阿伦特


不要以为艾希曼本人很平庸,他在为自己辩论的时候,甚至会引用康德《纯粹理性批判》。但是,这样的人投入到纳粹的公务员系统,最终在所谓的时代洪流中,就会变成一个杀人工具。


纳粹的话语系统,有强烈的洗脑效果。艾希曼在法庭上,有时候会引用“名人名言”,但是法官发现,他奉为真理的“名言”很多都是戈培尔的讲话。官方用语是他唯一的语言,他根本没有能力说出一句不是套话的完整句。无论是在阿根廷还是在耶路撒冷写回忆录时,无论是面对警官还是法庭,他说的总是同样的话,用同样的词。


阿伦特认为,“你同他说话的时间越长,就会越明显地感觉到,这种表达力的匮乏恰恰与思考力缺失密不可分;确切地说,他不会站在别人的立场上思考问题。之所以无法同他交流,并不是因为他说谎,而是因为他周围环绕着坚固的壁垒,屏蔽他的言辞和他人的存在,从而帮他一并拒绝真相。”(52页)


在临刑前,艾希曼发表了几分钟的讲话,他把这当成了葬礼上的演说,仍是满口纳粹的陈词滥调,他看起来志得意满,就像忘了这是自己的“葬礼”。阿伦特笔下艾希曼临终的形象,有点像鲁迅写的阿Q奔赴刑场,还对圆圈画得不够圆感到遗憾。“在那最后的几分钟里,他好似在总结这堂关于人类弱点的漫长一课给我们的教训——那令人毛骨悚然的、漠视语言与思考的平庸的恶。”(266页)


这是全书主干部分的最后一段话,也是第一次使用“平庸的恶”这个概念,这是总结,也是阿伦特后来思考的起点。阿伦特后来有一些列的演讲,结集为《反抗“平庸之外”》,中文版前两年已经出版。她的核心观点是,即便在纳粹这样的体制内,像艾希曼这样的“螺丝钉”,也应该为所做的恶负责。在极权制度下,个人如何避免成为“平庸的恶”,其实在前面这段引文中就给出了方向:从语言入手进行思考,比如,学会问“为何支持”而不是问“为何服从”,让“服从”这个词从生活中淡出。


特朗普会成为希特勒吗?很有可能不会。但是,有很多美国人却从特朗普的言行中感觉到了危险,大量的人走上街头反对。这是一种相当可贵的敏感,正是由于这种反对的存在,才让特朗普只能是特朗普,而不可能成为希特勒。或许也正是这种敏感,才让美国人开始重读《1984》和《极权主义的起源》。尽管阿伦特并不赞成“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艾希曼”这样的推论,但是她对当下美国人的行为,一定会感到欣慰。


 《艾希曼在耶路撒冷》书封


【图书信息】

《艾希曼在耶路撒冷:一份关于平庸的恶的报告》

作者:汉娜·阿伦特

出版社:译林出版社

译者:安尼

出版年:2017-1

页数:420

定价:59

装帧:平装

ISBN:9787544764940


【作者简介】 

张丰 | 腾讯·大家专栏作者,媒体人

【精华推荐】

抛弃民族主义的时候,一个新的国家诞生了

向修马桶的人维权,是注定要失败的

如果阿伦特研究“文革”


  ·END·  


大家 ∣ 思想流经之地
  微信ID:ipress  

洞见 · 价值 · 美感


※本微信号内容均为腾讯《大家》独家稿件,未经授权转载将追究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联系[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