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读者
《读者》杂志官方订阅号。 中国人的心灵读本,全家人的精神纽带。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三联生活周刊  ·  当上老师后,我变得越来越“刻薄” ·  3 天前  
三联生活周刊  ·  这部开分9.6的国产纪录片,也太不要面子了 ·  6 天前  
新周刊  ·  广州“第二机场”,来了 ·  1 周前  
51好读  ›  专栏  ›  读者

点滴 | 老叔和他的“迷失泡面”

读者  · 公众号  · 杂志  · 2016-12-21 19:56

正文



文|狮小主




老叔的故事告诉我一个道理:哪怕失败过后溃不成军,也要让自己全身而退。

 

在经历过开理发店门可罗雀、开长途汽车走丢方向,卖方便面家里堆货成山的接连失败和打击后——老叔以不惑之年的高龄,抱定“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决心,背水一战,终于开始了第四次创业——开饭馆。

 

正如每次失败都需要付出代价一样,当老叔提出这个想法的时候,婶子反对说:“闺女大学的学费都交不起了,你再这么一折腾,如果全赔进去,咱这一辈子都翻不过身了。”但老叔似乎抱定决心,九匹马加五头牛也都拉不回来。婶子一气之下回了娘家,闺女电话里说他冥顽不化。


总之亲朋好友没有一个人支持他干这件事儿。

 

拿到经营许可证和卫生证这些手续后,前后张罗准备了一个月,小饭馆儿在小县城开张了。刚开始的时候生意不算好,婶子见“大势已去”,只能从娘家回来,帮衬老叔。一年下来算是量入为出,好歹没有赔本。


直到老叔推出了那道招牌菜后,事情就出现了反转——谁也没想到,生意一下子会那么好。

 

第二年春节开市到7月份,不到半年时间,小饭馆儿就净挣了3万多。更让所有人想不到的是,几乎所有来的客人都会点一道菜——作为招牌菜之一的“迷失泡面”。


用老叔的话说,他一辈子的心血和故事,都在这道菜里了。


以至于老叔的“迷失泡面”还上了市电视台的美食节目,并被市里几个美食自媒体大号相继采访,出了几篇十万加的网络爆文,一时间成了网红。尽管生意火爆,但这道菜老叔每天只卖20份,多了没有,想吃就得预约。

 

“方便面这东西,对身体不好,偶尔吃一下没啥,别当成饭吃。”老叔跟记者解释这么做的原因。

 

填上欠下亲戚里道的两万块钱窟窿,用婶子的话说:“瞎猫碰上个死耗子,可终于不用提心吊胆过日子了。”其实婶子根本就是刀子嘴豆腐心,当初她一气之下回娘家,心里想的却一直是老叔,为此还硬着脸面跟娘家人借了一万块钱,头一年要不是有这笔钱,能不能熬得过去且难说了。女儿呢,虽然嘴上说老爸是老顽固,但那一年她硬是憋足劲儿拿到了8000块钱的国家一级奖学金——全家人没有人给老叔拖后腿,也都攒着劲儿想要打一场翻身仗。

 

生意好起来以后,老叔又推出一项新规矩:凡在饭馆消费超过5次的老顾客和超过60岁的老人,终身免费理发。


婶子说老叔:“你是不是犯蒙了!理发能挣几个钱,浪费时间,你忙得过来吗?”


老叔拍拍胸脯说:“你知不知道咱村里的有名的老剃头匠,年轻人头上那些花样也能给你整出来,他一个月要剃300多个脑袋,一个就是5块钱,现在咱们每个月给他开2000块钱工资,管他三顿饭,专门把杂间腾出来,让他给顾客理发,先试一个月,不行再说。”

 

婶子只好随他。


后来吃饭的人越来越多,理发的人也越来越多,理发的人理完发又顺便点两个小菜,老叔不忙的时候还会跟他们喝上两盅。一年之后,老叔换了一个60平米的铺面,又加顾了一个理发师傅和一个跑腿的伙计,然而他的“迷失泡面”依然每个月只卖20份,一份不多,一份不少。

 

那次我过年回家,第一次吃到老叔的“迷失泡面”,除了泡面,里面还有鸡腿、鹌鹑蛋、菜蔬、豌豆、上面撒了一层香菜叶子,一点细葱花和勾兑的浓汤汁,一口吃进嘴里,堪称人间滋味。

 

我问老叔,为什么给这碗面取这么一个文艺的名字?老叔给我讲了三年前他开大货车走错了国道方向,被逼停在甘肃省道上的一次经历。

 




那次是老叔的第三份工作,开长途货车。


因为第一次走这么长的运输线,中途方向搞错,车子只能一路向西开,停在甘肃省的省道上,老叔当时身上只带了两百块钱,连服务区的饭都不敢吃,只能在一家路边的农家超市买了桶泡面。他想借人家点开水,把面冲开,料理小店的是一对老夫妻,看见叔叔一身狼狈和满脸的焦虑,就答应了他的要求。接着老叔给总部的人打电话,汇报现在的方位,因为这批货比到达指定位的时间已经晚了一天时间。

 

“远来的,坐下歇一歇。”老太太进去冲开水,老爷子坐在门口抽旱烟。

 

“公司让我把车开到兰州交给那边的人,这个月的工资下个月结算给我。”老叔知道,因为大意,自己失去了这份工作。


他只是想说出来,心里好受一点。

 

“兰州啊,那还得往前开,兰州美得很,看看黄河,喝完三炮台,没事。”老爷子搭话。老叔听得出来,没事,这两个字是一种鼓励和宽慰。

 

“饭好了,吃一口吧。”老太太端着碗出来,“这个是……”老叔看到碗里,除了煮开的面还放了一个鸡蛋,加了半片鸡腿肉,撒了葱花。“昨天吃白事留下来的,我们老了都吃不了荤,扔了可惜,你要不忌讳就吃点,这些菜都没人动过,是干净的。”老叔饿了一天多,看到鸡腿眼睛都冒金星了,狼吞虎咽,风卷残云。


据他说,那碗面是他这辈子吃过的最好吃的东西。

 

吃完面,他要给两个人留20块钱,老太太不收。老爷子在鞋帮子上敲了敲烟袋,重新点上一锅烟叶,说:“我和老婆子老家也是河南的,一听你的口音,就知道是老乡,出门在外,不容易,碰见就是缘分,那东西原本就不要钱,你再休息会儿,继续往兰州开吧,天无绝人之路。吃饱饭,人有劲儿了就啥也难不倒。”

 

老爷子还让了一袋烟给老叔。车子继续往西开,在半路上,几乎连个人影也见不着,老叔开着开着甚至想:干脆往旁边石头上一撞,死了算了。

 




“可想想你婶子跟你妹妹,我就啥寻思的念想都不敢有了。我这半生干了这么多事情,没有一件事情能干成,他们娘儿俩跟我吃了太多苦啦!就这么,我把车开到了兰州。没有去看黄河,也没有喝三炮台,清点完货以后,我买了一张车票,就回来了。丢人现眼啊!”

 


“回来后,我脑海里就一直想着那碗面,如果不是那碗面跟老哥的那句:吃饱饭,人有劲儿了就啥也难不倒。我会是啥境况呢?早年我是想当厨师的,也在红白喜事上掌过勺,所以当年老嫂子跟我说介不介意是白事上的东西,我一点也不介意,但也没有解释的心情。一想想自己就四十了,就决定这辈子最后再拼他一回,于是就决定开饭馆。”

 

“所以,这面就叫‘迷失泡面’。”


我这才明白过来。

 

老叔也是上过高中的,听说当年还能写诗,毛笔字也写得很好,直到现在村里过年过节红白喜事都会找他写,所以才有了一个这么文艺的名字了吧。

 

“这叫情怀。”老叔得意洋洋喝了口酒。

 

“这您也知道?不过老叔,我必须佩服你,你这开店倡导的健康理念简直称得上是超前!”我笑着说。

 

“健康理念?”老叔蒙了一下。

 

“您不是说,泡面不健康,所以才每天只卖20份儿。”我提醒了一句。

 

“这,哈哈哈!”老叔大笑起来,“大侄子,亏你是个大学生,你咋不知道现在的互联网思维了?你看没看见武汉发大水,咱总理下来视察,哪次不是吃的泡面?这东西就算不健康,也不至于有毒吧?你叔这叫饥饿营销,吊他们的胃口了!当着记者的面这话那不得换个说法说出来?”

 

听到这里,我又是钦佩老叔的与时俱进,又是对他这种小市侩的精明心理由衷一笑。

 

“那,理发总是你对老顾客的一种回馈了吧?”

 

“那倒是真的,不过现在有个新名词,解释起来更明白,叫‘互联网+’。”老叔狡黠地笑了。

 

来源:微信公号“子木蠡的椽”

(ID:a3278823591)

编辑:虢雪


点击图片或“阅读原文”购买《读者》2016年度好书



你的名字:限量定制笔记本

【点击图片购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