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侠隐》《悟空传》《嫌疑人×的献身》《沙门空海之大唐鬼宴》《刀背藏身》……一连串口碑颇佳的文学作品都被改编成电影,即将出现在接下来的华语银幕上。怎样的影视改编,才不辜负那些令你心头一颤的文字?
文学与影视,是两种截然不同的艺术样式。它们又何尝不可各自闪耀、星光互照呢?
电影史上不乏这样的经典,1939年的《乱世佳人》、1965年的《日瓦戈医生》、1972年的《教父》、新世纪的《指环王》系列……它们的底本,都是热门文学作品。而这些电影的光芒非但没有被文学原著盖过,有些甚至具有开创意义。
比如继《乱世佳人》之后,“永恒的爱情蕴于宏大的战争中”的主题从此在好莱坞风行,且经久不衰。而以《教父》为开端,美国影坛曾迅速掀起一股批判现实主义电影浪潮,史称“新好莱坞电影运动”。
姜文的狂放 碰撞张北海的散淡
千呼万唤,姜文“民国三部曲”终结篇《侠隐》近日终于开机。影片改编自张北海的同名小说,影视改编权在姜文手里一攥就是近十年,直到最近一两年才有了回响。
小说《侠隐》听起来是一个武侠故事。身为太行派弟子及第三代掌门人的主人公李天然,师门被灭,自己死里逃生,被一位美国医生所救。随后,他去了美国,改名换姓,易容读书,时隔5年返回北平寻找仇人,其间历经波折,终于手刃仇凶。读下去,人们却发现,《侠隐》根本是一部非典型武侠小说。作者着意表达的,不是侠,而是隐。
小说甚至告诉你,在故事发生的1936年,江湖不再有,连大侠一并隐于时代之交,李天然面对的不只是家恨和逝去的武林,更有国家的危机存亡。 挑剔的阿城,称《侠隐》有贴骨到肉的质感。
狂傲如姜文,能把张北海文火慢炖的老北京风物志拍好吗?有人捏了一把汗。然而,好的影视改编作品一定要拘泥于文学原著吗?姜文执导的为数不多的电影中,大多改编自文学作品:《阳光灿烂的日子》有王朔的小说《动物凶猛》打底,《太阳照常升起》挣脱不了叶弥的《天鹅绒》,《让子弹飞》改编自马识途的小说《夜谭十记》……个人风格再强烈的原著小说,到了姜文的镜头中,都被导演自带的滤镜带跑了。它们不是照样赢得口碑?
意象化的“成长之路” 影像化难度大
在网文几乎“零时差”对接影视的当下,定档7月的电影《悟空传》似乎来得太迟了,享有“网络第一书”美誉的《悟空传》被搬上银幕,怎会一花就是17年?不得不说,《悟空传》是一部难以影像化的小说,一众“原著党”甚至唯愿它永远不要被影像化。
看看小说之名中的“悟空”,就知道这是一个与西游相关的故事。小说中,《西游记》中曾经典型化、脸谱化的一个个角色被赋予了复杂的内涵。顶天立地的齐天大圣,只是一个充满惊恐却又不服输的小猴子。决心与命运抗争到底的天蓬元帅,终究不愿以八戒的面孔面对深爱的阿月。一路上,他们邂逅了爱情,领悟了成长,这些都似乎比取经来得更加神圣。
很多人说《悟空传》在颠覆西游,小说作者今何在却坦言,他心目中的西游,就是人的道路。与其说《悟空传》中师徒四人走的是取经之路,不如说他们走的是成长之路。这是一群人用一生寻找答案的故事。
此番电影《悟空传》究竟将如何影像化小说原著中略显意象化的“成长之路”?倘若忠实于原著中的精神,根本不需要答案,电影不妨就放手一拍。今何在曾在小说的序言中透彻地说过:成败,其实并不是最重要的。因为你去追求理想时你就会明白,你很可能不会成功。最关键就在于,当你深知这一点时,你还要不要去追求。
推理小说的命脉 在缜密细节
将与观众见面的电影《嫌疑人×的献身》未映先热,已经攒足了话题:改编自不折不扣的大IP——日本著名推理作家东野圭吾的同名代表作,也有同名日本电影珠玉在前。
依原著小说来看,故事讲的是一个简单到不能再简单的诡计。单亲妈妈靖子错手杀死前来纠缠的前夫,暗恋着她的数学天才石神为了替她掩盖这一犯罪事实,不惜炮制了另一起杀人案件,为了替爱人承担责任,竟然让自己成为真正的杀人犯。缜密的推理与书中人隐匿的深情,共同助推小说《嫌疑人×的献身》成为推理题材的经典,一举囊括日本三大推理小说排行榜年度总冠军。在中国版本的电影中这两者能否兼得?将成为影片赢得观众的关键。
东野圭吾对电影改编有着十分严苛的要求——自己作品的每一次改编都要有所不同,这意味着中国版电影在诸多细节上未必可以享原著严谨之利好,况且此前已经有了日本版的电影改编。细节的变化并不容易,生活的细节融入推理,处处是牵一发而动全身。
另一个重要的挑战则是,电影该如何还原小说中人物微妙的心理,那极致的情感,让人心痛又无奈的爱,东野圭吾用文字蜻蜓点水般淡淡一抹,就传递了出来,那电影呢?
来源:齐鲁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