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夜光杯
《新民晚报》副刊《夜光杯》,创刊于1946年5月1日,是目前中国报纸历史最悠久的综合性副刊。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龙岩发布  ·  晚安 龙岩 | ... ·  9 小时前  
龙岩发布  ·  晚安 龙岩 | ... ·  9 小时前  
短剧新圈  ·  龚宇炮轰红果背后,是长视频平台的焦虑 ·  2 天前  
短剧新圈  ·  龚宇炮轰红果背后,是长视频平台的焦虑 ·  2 天前  
君哥说房  ·  2025年了,它依旧是老黄埔最好的楼盘 ·  3 天前  
君哥说房  ·  2025年了,它依旧是老黄埔最好的楼盘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夜光杯

薛理勇:“小年”,南北不同日

夜光杯  · 公众号  ·  · 2021-02-04 16:30

正文

北方人的“小年”是新年与旧年的交替期,江南地区的“小年”是祭祀祖先的日期。
中国实行改革开放后,户籍制度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人们可以根据相关政策选择自己的居住地或户籍所在地,于是,愿意选择上海就业、养老、定居的人越来越多。 许多人发现,上海人把大年夜的前一天(通常为腊月二十九)叫做“小年”或“小年夜”,而北方人则把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叫做“小年”或“小年夜”,这是怎么回事呢?
“小年”的风俗与古代祭灶有密切关系。居家必须有灶,有了灶,人们不仅可以享受到精美可口的食物,同时,灶又是聚合一个家族、家庭的象征物。以前,家家户户的大灶上有一个“灶龛”,里面供着灶王爷,通常,厨房设在住宅的东侧,所以,灶王爷也叫做“东厨司命”。他是每个家庭的守护神,避免外敌入侵,保护家庭的安全。灶王爷也是玉皇大帝派驻在民间的“监察御史”,每年一次升天向玉皇大帝汇报人间善恶,你做了好事就会得到善报;做了坏事,也会得到报应。记录北宋汴京风俗的《东京梦华录·十二月》中记:二十四日交年。都人至夜请僧道看经,备酒果送神,烧合家替代的钱纸,贴灶马于灶上。以酒糟涂抹灶门,谓之“醉司命”。
至迟在宋朝,人们把灶王爷升天的日期固定住腊月二十四,许多家庭请和尚道士到家里念经作法,准备好吃的东西供奉灶王爷,还用酒涂抹在灶龛上,这些是人们送给灶王爷的“糖衣炮弹”,目的就是祈求灶王爷升天后在玉皇大帝面前多讲一些“甜言蜜语”。
送灶是年前的准备,所以古人认为这一天就是“交年”,也就是新年与旧年交替的日子,民间又称之为“小年”,如明陈士元《俚言解》:“宋人以腊月二十四日为小节夜,三十为大节夜。今称小年夜、大年夜”。民间还有“官三民四”之说,就是民间老百姓送灶定于腊月二十四,而官吏优先,可以提前一天在二十三送灶,中国许多朝代的京畿在北方,久而久之,腊月二十三成为北方送灶的日期,也就是“小年”。
南方多草民,不敢越雷池一步,以腊月二十四为送灶日,祭灶也是江南地区重要的节日活动,不过,江南并没有把腊月祭灶叫做“小年”。 清顾禄《清嘉录》是记录苏州风俗的著作,该书“小年夜大年夜”中说: “祀先之礼,相沿用昏,俗呼‘大年夜’。 或用除夕前一夕者,谓之‘小年夜’。
在辞旧迎新的日子里,古人忘不了的是祭祀祖先,新年与旧年交替的日子,祭祀祖先的时间确定为除夕,也就是“年三十夜”,实际上,年三十夜的活动很多,家庭该做的事情更多,许多家庭就提前一天祭祖,于是,年三十夜被叫做“大年夜”,大年夜前一天被叫做“小年夜”,相沿至今。
北方人的“小年”是新年与旧年的交替期,江南地区的“小年”是祭祀祖先的日期。进入二十世纪后,上海住宅紧张,家庭使用的大灶改成了煤球炉或煤气灶,连一个放置灶龛的位置也没有了,祭祖风俗在市区慢慢消失。同样,上海家庭的小型化使得祭祀活动日益淡化,今天,上海人所谓的“小年夜”,除了名称,风俗活动不多了。


关于我们:

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请点亮“在看”,给我们留言,把它分享到朋友圈。

本公众号乃上海发行量最大的报纸《新民晚报》副刊《夜光杯》的官方微信,《夜光杯》是中国历史最悠久的报纸副刊,在微信平台,我们将以全新的面貌继续陪伴您。欢迎免费订阅,我们将每日精选两篇新鲜出炉的佳作推送到您的手机。所有文章皆为《夜光杯》作者原创,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点击下面的篇目链接,可重读夜光杯微信公众号1月高点击率美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