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伊洛
聊聊医药,看看世界,扯扯资本市场?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广电时评  ·  观察 | 广电行业如何搭车DeepSeek? ·  22 小时前  
人民日报评论  ·  找准发力点,干出好年景 | 今日谈 ·  2 天前  
CHINADAILY  ·  Business丨Spring ...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伊洛

回应“中国创投行业是该推倒重来了”的质疑

伊洛  · 公众号  ·  · 2024-04-03 19:06

正文

没想到昨天发的吐槽文 中国创投行业是该推倒重来了 引发了这么多关注。文章是在上海到深圳的飞机上写的,一气呵成,都是真情实感,所以在飞机巡航高度上一个小时就写完了。

我做过7年投资人,过去5年是创业者。可以说两边的话语体系我都能理解,这是为什么我敢表达这些言论。我自己没有什么诉求,只是希望行业能好一点,希望创业者都能得到很大的发展,希望创业者和投资机构之间的关系能和谐共赢。把资金流和关系理顺了,才能有“金融强国”不是么?

也看到了一些质疑声,主要是来自一些投资机构的。我挑2个典型的再说叨说叨,算是对前文的一个补充,也算是为创业者们再发发声,之后就不再想谈这个话题了。毕竟对于我们这些干事的人,理论上的争来争去没啥意思,最后还是看结果说话。

质疑1:“真的好公司在这样的环境下,也不需要配合“招商引资”。有问题说明公司不够好,或者说实际价值配不上报价。”

首先,我们先讨论一下什么是“好公司”。好公司的定义很丰富很复杂,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观点。我来一个大部分人可能都会认同的定义吧:大部分所能同意的“好公司” = 就是所有人都觉得好的公司,就是不缺投资人的公司,就是那种你想投都投不进去的公司。这是一个自循环的定义,等号两边是恒等的。

但问题就是,在共识没有形成之前,哪个是好公司?

我以为创投存在的意义就是 让有潜力成为好公司的公司,最终能成为好公司。 这应该是 创投行业能创造价值的主要逻辑。 而不是,大家都说这是好公司了,我想办法插进来投一点。如果你在投的时候,就很肯定这是一家好公司,那大概率这家公司已经很成功,很贵了。你的投资决策,看起来很聪明,很无懈可击,但是除了让自己职业履历表更好看一点,真的给LP、给社会能带来了什么有意义的回报呢?确定不是在接盘么?确定是在做增加价值,而不是价值毁灭的事么?

如果创业投资行业追求的就是投这种“好公司”,这就是我恰恰质疑的:那为啥市场还需要你呢?为啥你们不干脆把名字从“XXX基金”改掉变成“XXX银行”呢?

还有,最高层三令五申要金融支持小微民营经济发展。但发出上述言论的人,不乏国有创投基金的人,也是很理直气壮。不啻为行业迷茫的一个注脚啊。

质疑2:“无限连带是个人选择,创业者的身家是钱,LP的身家也是钱”

没错,所有创业者都知道,自己的选择自己负责,大家都是成年人,这并不需要你来提醒的,别把创业者当小孩。

令人厌烦的是觉得这一切是理所应当的。

有一个迷思,是觉得在目前的行业生态下,创业者是有选择的。“你不拿融资不可以么!又没有人夹脖子上逼你~”。

我打一个 很恰当 的比方。孩子养不起了,在“只能借钱养 vs 把孩子杀了”之间,你会选哪个?不要告诉我,养这个孩子ROI不高,风险太大,孩子有一天会离开你的,这孩子是个混世魔王啊你未来一定受苦受累,所以不如一了白了,干脆把她杀了吧。

我说这个比方“很恰当”,是因为对于很多创业者来说,公司就是自己一手带大的孩子。如果这个创业者不是这么想的,不把自己的公司当孩子,投资人你放心么?逼创业者在“卖身”和“杀孩子”之间做选择,创业者自然会做出正确的选择。 但在公众人心的审判席上,人们,以及未来的人们会认为这样的交易是公平合理的么?

关于“无限连带”这个小工具,我也再多说两句。这是典型的劣币驱逐良币的条款。真的坏人,会在乎这点限制?真的好人,这就是一种不必要的负担。 实操中,我没发现过任何因为有这样的条款,让社会整体利益得到提高的案例。 而人民币基金们不约而同选择这样的工具,不外乎是觉得简单,面上说得过去,政治上安全。 但当所有基金都用这个工具,这成为了全行业的标准,而不是特殊情况,那创业者还真的有选择么? (不要PUA说“创业者不够好”,“创业者要是真牛逼你就可以XXX了,也不会有这么多限制”。可以再看一遍我对“质疑1”的回应。)

总之,这是一个极低ROI、抑制经济活力、且很不和谐的方式。我希望有一天我们国家能有破产制度,可以明确在股权投资中否定掉这种条款。不敢投就别投,但不要挂羊头卖狗肉。要么,就按银行业监管,把监管机构从证监会换到金融总局。

尾声

说了那么多关于投资人的,接下来我来说说创业者。

创业者该怎么做?很简单:放弃幻想,自给自足。一切商业计划建立在不会再有投资人的假设上。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