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奥运结束后,邱贻可出现在了贵州村超的赛场,作为孙颖莎的主管教练,他来到足球场上享受自己难得的假期,这位来自乒乓球国家队的教练员居然很会踢足球,还在伤停补时阶段帮助球队打进了绝平进球。
这是邱贻可真正放松下来的时刻。
作为曾经的乒乓国手,
巴黎奥运会也是邱贻可的第一届奥运会。虽然在与网易体育的对谈中,他说,“奥运会嘛,其实就是比世乒赛多个五环”。但在过去的一个月里,五环给他带来的压力是显而易见的。
他的爱徒孙颖莎带着世界第一的头衔,身兼混双、女单和女团三个项目。尤其是混双,在东京奥运会国乒不敌日本选手错失冠军后,这是本届奥运会中国队最想拿也是必须拿下的金牌。
1
从开幕打到闭幕
随着巴黎奥运会乒乓球女子团体比赛落幕,孙颖莎也结束了自己在本届奥运会上的所有比赛。赶在闭幕式之前,邱贻可和孙颖莎利用这难得的休息时间出门感受世界闻名的巴黎风情。两人原本计划坐车逛逛香榭丽舍大街,之后前往埃菲尔铁塔。可让邱贻可没想到的是,等车开到了香榭丽舍大街,孙颖莎已经在车上睡着了。
“她可能是累了,打比赛打这么长时间,确实也挺辛苦的。”邱贻可说。
本届奥运会,孙颖莎参加了全部三项比赛,包括7月27日到8月3日的女子单打、8月5日到8月10日的女子团体和7月27日到7月30日的混合双打,是一个真正“从开幕打到闭幕”的全能战士。整个赛事期间,只有8月的4、6、9三天没有比赛,但是用邱贻可的话来说,“这三天还要训练”。
对于孙颖莎而言,身兼三项,除了身体上的疲劳,最难的一点是精神上始终处于紧绷状态。特别是最先出金牌的混双,尽管王楚钦和孙颖莎一直被看作这枚金牌最有力的争夺者,但期待的背后也意味着不能有任何闪失的巨大压力。
“混双这次打得非常艰苦,从8进4开始,到半决赛、决赛就是稍微差一点点就走(输)了。这球当时非常艰苦,大头(王楚钦)跟莎莎,在场上确实挺厉害的。我觉得能战胜这些不容易,毕竟混双只有一对。”
邱贻可坦言,混双这枚金牌夺冠压力最大也最不保险。三年前的东京奥运会,乒乓球混双首次“入奥”,由于每个协会只允许一对组合参加,一定程度上加大了比赛的不确定性。在东京的赛场上,许昕/刘诗雯组合3-4被日本队的水谷隼/伊藤美诚逆转,错失该项目奥运首金,也成了中国乒乓球队的一大遗憾。
从混双比赛开始,孙颖莎就一直顶着这种不能再让金牌旁落的压力,这种状态一直持续到8月10日女团比赛结束,当中国乒乓球队连续第五次拿到这枚奥运金牌,并且实现了本届奥运上的乒乓球金牌“大满贯”的时候,孙颖莎才真正放松下来。
“所以,到香榭丽舍大街的时候,你是不是就把孙颖莎叫醒了?好不容易出来一趟还不多看看?”
“没有,就路过了一下,她也没醒,就路过了。”
2
心理与细节
2021年东京奥运会的女单决赛中,陈梦在先失一局的情况下,以4-2的比分击败孙颖莎夺得冠军。
三年过去,邱贻可和孙颖莎为巴黎这块女单金牌做了最充分的准备——在整个巴黎奥运周期的各项赛事中,孙颖莎不但在同陈梦的交手记录中占据优势,世界排名也高居第一,因此在决赛之前,她的夺冠呼声也一度压过陈梦。
然而竞技体育的魅力就是你无法凭借过往战绩和世界排名就去判断一场尚未进行的比赛的胜负,运动员最终在赛场上的发挥决定一切。这一次,又是孙颖莎拿下首局,又是陈梦以4-2的总比分逆转,两人几乎复刻了东京的那场交手。
“其实到了这个阶段,说到底可能更多的还是心理上面的东西。”回忆起同陈梦的那场女单决赛时,邱贻可说。
孙颖莎和陈梦的女单决赛是本届巴黎奥运最受关注的比赛之一,虽然中国代表团已经提前将这一金一银收入囊中,但这场比赛在国内球迷中的影响力一点也不逊于任何一场“外战”。
作为孙颖莎的主管教练,邱贻可同样也非常渴望弟子能够拿下这场胜利,至今他依然对这场比赛中的各种细节如数家珍。因为决赛是“内部竞争”,所以队伍没有安排临场指导,邱贻可在看台上看完了弟子的这场比赛。
作为队友,陈梦和孙颖莎之间从技术上彼此毫无秘密可言,胜负的悬念决定于细节和心理素质。
在两人的决赛中,孙颖莎赢下了第一局,但是在看台上观战的邱贻可在那个时候已经发现,莎莎并没有进入最理想的状态。
"第一局赢了确实是好事,因为开局她能赢下来,对后面比赛肯定会有帮助。但是从我观察她的角度,她内心当中还没有那么稳定,对,她还是显得想法多了一点,我觉得还是有些燥。所以说,第一局打完时,她其实没有达到给我想象的那种感觉。“邱贻可说。
在这样的比赛中,运动员在比赛中遇到问题,只能依靠自己调整。比如输掉第一局的陈梦,就很快卷土重来,比赛场上的两个人也开始进入细节比拼。
时至今日,邱贻可对于本场比赛的几个关键细节,一直记忆犹新。
“其实有几个关键点。一个就是比分给她带来压力,我记得第二局是3-3,一个球没拉死她可能显得就有点乱了;然后第四局10-5领先打到了10-9,就是这几个球也输的有点快,也是用了一个暂停;然后第五局一开始落后打到9-7领先,然后那俩接发球,对这些细节哪怕就是能处理得稍微好一点点……她可能还是没有达到那种状态,就都顶到这儿了。”说到这里,邱贻可用手比了一个有东西顶到脖子的动作。
“这些球都是细节,”邱贻可接着表示,“然后第六局其实还领先,3-0开局领先……就是她在这些打到这几个关键分的时候,她可能处理的细节,包括人再沉稳一点点就会好很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