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环球时报》报道
7月1日,香港回归22周年,当天虽然下雨但也举行了一系列的纪念活动
而也在同一天,香港一撮极端激进分子先用侵占道路等方式扰乱回归庆祝,未果后,下午改变了手段
激进分子采取包围,攻击立法院,光天化日之下,用铁棍和铁笼车,反复撞击立法会玻璃大门
大门被撞破后直接冲入立法会大楼,在里面肆意涂鸦,打杂破坏,做出种种令人发指的暴力行径
这些激进的暴力分子是如此嚣张,
完全不把香港法律放在眼里
他们公开暴力冲击香港法律的象征性建筑,表达的是对香港法治的蔑视,他们在践踏整个香港社会的底线
而就在暴力分子冲击香港立法会的前一天,香港各界市民发起了,“撑警察,保法治,护安宁”的和平集会
这次集会大概有16万人到场,全部身穿白衬衫或蓝衬衫,挥舞国旗,力挺香港警察在面对暴徒时的合理合法的执法工作
香港明星,梁家辉,谭咏麟,钟镇涛等全都到场支持
老歌手谭咏麟在大雨中说
香港再这样下去,没救了!
看到警察被暴徒这样攻击,真的心痛,如果大家去世界各地看看,不管你去美国,英国,还是法国,敢直接这样攻击警察的,是真的会被人直接“打头”
钟镇涛说
我今天要说的是正义
正义时每个人都该有的,这是基本常识
我今天站在这里的唯一原因,就是让那些年轻人知道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不正确的
因为很多年轻人真的很不懂事,容易被乱七八糟的东西给煽动
暴徒冲击占领香港立法会直到午夜十二点
十二点后香港警方开始了一系列清场活动,并且在凌晨四点时,清场完毕
香港特首林郑月娥严厉谴责暴力行为
林郑月娥说,这些目无法纪的暴力行为,严重影响香港法治的核心价值,我对此感到十分愤慨和痛心,并予以强烈谴责,我相信香港市民也都有同感
警方在处理7月1日整日的暴力行为中,一直表现克制,但对于任何违法行为,我们必定会追究到底
7月2日,再来到香港立法会大楼,看到清洁工人正在清理示威者张贴的耸动标语
立法会大楼外墙的玻璃很多都被砸的稀碎,现场一片狼藉
不少前来围观得市民都摇头叹息,深感痛心
现年70岁得香港老人陈先生看到这一切后感到十分痛心,十分难过
老人说
年轻人使用暴力,这会让他们自毁前程,他怀疑这些暴徒里有的人另有目的,才会做出这一系列得偏激行为
以前这里非常和平的,没有暴力事件发生,也没发生过任何意外
他觉得这起事件是有系统有组织的行为
香港暴力冲击立法会事件,是不是有组织的行为?
当然是
但也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组织方式,而是互联网时代下的新型政治组织形式
之前我就写过数篇文章,描述这种“新型政治形态”
该新型政治形态,先后出现在埃及,乌克兰,英国,美国,直到今天它出现在了香港
社交媒体(如脸书,推特,IG等),
在此类“新型政治形态”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它帮助着一个“无中心化”的社会运动快速崛起,膨胀,与发生
社交媒体, 让参与者认识到,自己并不是孤独的,他能迅速形成一个个相互连接的“关系网”,如果不加阻止,这张网,最后会庞大到政府难以处理
当在这张网里的人,随便哪一个人,忽然发出号召,X月X日,我们去游行
此时与他有相同想法的几万人,十几万人就会立刻响应,并且在响应的同时,将这一提议,如病毒般的,广泛传播出去
互联网的这种传播速度,是过去几百年来各类政府,都从未面对过的,洪水猛兽
他能轻而易举的卷起一场十几万人的大游行
然而,结果呢?
以互联网所带动的“新型政治形态革命”,所带来的是狂欢盛宴般的混乱和暴力
你们以为是
在解决问题
但其实你们只是在放大问题
你们以为能获得胜利
但最后注定只会一败涂地
这是由于互联网所带动的“新型政治形态革命”的特性所导制的
互联网,只是在不断的,不断的放大言论
帮助快速高效的传播假新闻,谣言和错误信息
最致命的是,他让一个原本智商正常的人,变得弱智
参与“新型政治形态革命”的人,每天做的都是在不停的重复愤怒的口号,和仇恨的言论
一个包容的,可讨论的,
协商的机制平台,在新政治形态下,被毁坏殆尽
我们身处在两个世界,一个现实世界,一个互联网世界
而我们的网路世界,则变成了一个高分贝的战场
里面充斥着轮番大声怒喝的谎言,和相互敌视的仇恨
如今在香港蔓延的新型政治形态革命,正面临几个大问题
一,谣言,
难以止于智者
不可否认,人们对于网络谣言的辩解度,很低
在网络上,怎么辨别谣言
比如有人要刻意煽动警民矛盾,放了几张照片,配文,
警察打人了!打的真狠!
这种谣言,你该怎么辨别?
它可能是用PS手段,伪造的假照片
也可能,照片是真的,警察真的在“打人”
但你只看到了警察“打人”,却没看到前一秒暴徒是如何攻击警察的
所谓的警察“打人”,只是警察在做合理的反击
像这种谣言,你该怎么辨别?
很不幸,在香港,很多人并不具备这种辨别能力
你放一张“警察打人”的照片,再配上点煽动的怂恿文字,就能轻易在网络上发起声讨,进而被煽动上街,去力挺所谓的“被打群众”
在社交媒体上,想要煽动你,真的是太简单了
更可怕的是,因为网络的快速传播性,一个煽动性的谣言,被相信后会迅速向几十万,甚至上百万人群传播
这是在香港,任何人都难以控制的!
香港,新型政治形态革命的第二大问题
网络回音室
在网络上,我们只和那些和我观点相同,意见相同的人沟通,你可以将此理解为“臭味相投”吧
如果我们两的“臭味不同”,那我理都懒得理你
但当
我们在现实世界中,在传统媒体中,要做到这点其实不容易
因为我们身边总会有与我意见不同的人,我或多或少会听到他们的声音,你没法让他们闭嘴
而在传统媒体里,比如我打开一张报纸,看一份杂志,也总会
有意无意的瞟到我所不想看或者不认同的东西
但在社交媒体上,在脸书,推特和IG上
有一个东西叫“关注”
有一个东西叫“不感兴趣”
还有个东西叫“大数据人工智能”
这三样东西,确保了我们每个人在网络上,都只看到自己想看的东西
我关注了它,因为我对他感兴趣,我们臭味相投
偶尔我瞟见了自己不想看的东西,可以点击不感兴趣,那下次就不会再出现和我气味不同的思想
最后一个最致命,大数据与人工智能
当我的“关注”和“不感兴趣”积累到一定程度后,系统会自动为我量身打造一套东西
电脑知道了我喜欢看什么,不喜欢看什么,为了留住我,它会故意对我推送我只想看的东西,而坚决抵制我不想看到的东西出现
而这,是非常可怕的
这就逐渐形成了一个,
网络回音室
在这个“回音室”里,我们这一群人臭味相投,有着同样的思想,同样的看法
我们也只能看到自己想看的东西
我们的“思想和看法”在这个“回音室”里,不断地回响,回响,但它绝不会诞生新的东西
因为我们的思想是一样的,缺少了冲突和碰撞,新思想不可能在这个回音室里诞生
但我们过的很“舒服”,因为我们听不到杂音,听不到其他声音
而这,就引出了第三点
香港,新型政治形态革命的第三大问题
网络暴民,成群结队
基于“回音室理论”,一群人在没有杂音的网络回音室中,不断重复着相同的论调
但因为缺乏不同声音,这些论调无法诞生新的思想,但他可以诞生一个东西
就是愤怒
当相同论调的声音,越来越多,越来越大时,他的回音效果也就越来越强
最终,他会向上突破,形成一种愤怒的聚集
你比如一开始一群人只是在回音室里抱怨,这个政策真的不行
但是当抱怨的人越来越多,抱怨的时间越来越久后,回音室内的分贝就会越来越大
最后抱怨就会变成暴怒,就会变成这SB政策,不搞掉他不行
任何一开始平和的“网络回音室”,最终都会演变成愤怒的“网络暴民室”
因为他无法诞生新的不一样的思想,只能向着更愤怒,更极端发展
接着,就出现了第四点
香港,新型政治形态革命的第四大问题
四,我要改变自己的观点,极为困难
网络社群媒体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快速和简短
你甚至可以认为,“社群媒体”是天然
排斥思考的
当出现一个问题时
,我们会在十几秒内就跳到结论
在短短100多字的东西中,描述最复杂的时政信息,这是多么荒谬
而当一个短促的结论出现后,绝大多数人都选择接受和相信,并不会去思考其背后复杂的东西
如此一来,整条香港新型政治形态的脉络就很清楚了
第一步,利用假新闻,假图片,造谣,歪曲事实
这政策真烂,看我们上街抗议的朋友,被警察打了
警察打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