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小丑
来源:库布里克的小丑(ID:joker-movie)
原标题:50年前,一起恐怖的枪击案,被本片还原了
本文经作者授权发布
试想一下,当你和朋友走在路上,突然耳边传来一阵枪声。
接着,你身边的人没有预兆地,中弹倒在地上。
恐慌,害怕,这些情绪一下子浮上来了吧?
接着,再转头看去。
却发现只有一座高塔,子弹就是从那里射出来的。
那座塔上,不知道有多少枪手。
只知道在射程范围内,枪手正在对行人进行无差别射击。
这就像进入了一间小黑屋。
我们知道其中很危险,却不知道危险来自何处。
这样的恐惧,这样的情景,不仅仅发生在电影中。
事实是,这是50年前的一起真实案件。
1966年8月1日,美国德州奥斯汀市。
前美国陆战队成员查尔斯·乔瑟夫·惠特曼爬上德州大学的一个钟楼,并向钟楼底下的行人开枪。
这起案件,持续时间近90分钟,最终造成16人死亡,至少30人受伤。
今天聊的电影,就真实还原了当年这起案件——
校塔枪击案
这部电影的口碑很高。
时代杂志将它评选为2016年的十佳电影之一。
IMDB8分,烂番茄则是直接100%的新鲜度。
但咱这,看过的人不多。
豆瓣7.9分,不到700人评价。
本片在去年也获得了一些提名和奖项:
如果仔细看奖项那栏,会发现:
本片类型即是动画,又是纪录片。
在此基础上,我还想加一个关键词:
犯罪故事片。
因为,它的拍摄手法太特别了。
真实记录了当时那起枪击案,发生的过程。
和其它纪录片一样,「校塔枪击案」也请来了当年的当事人在镜头前聊那起案件。
但,却不仅于此。
场景上,由于当年的一些记录资料都模糊了,画质也是黑白的。
于是,本片还使用了动画的形式。
除了纯动画外,还能看到这种动画与真实场景结合的画面。
画龙点睛的动画,不仅仅被用于场景。
也被用于人物。
除了如今已经老去的当事人出镜外,动画还制造了另一个时空:
通过动画,这些当事人当年的容貌,当年所处的环境,在电影中还原。
一下子被带入50年前,那起悲惨的案件中。
这些,还只是形式上的独特。
叙事上,它也有着不同意其它纪录片的独特角度。
即故事化的电影叙事方式。
一群陌生人,因为这起案件,被联系在一起。
而每个人在经历这场枪击案前后的故事,也成为本片的几条故事线。
我们可以看到:
50年前,怀孕的克莱尔和男朋友汤姆正说说笑笑地从学校走出来。
在广场上,正说笑着的克莱尔突然感到不适。
枪声传来,克莱尔倒地。
而一旁的男朋友,第一反应是去照顾克莱尔。
没想到,他刚俯下身去,一颗子弹就打中了他。
就此,他再也没有站起来,倒在血泊中。
任凭躺在旁边的克莱尔呼唤她,却再也没有反应。
有个德州少年,他有一份工作是送报纸。
当天,本来不是他当班,但报社让他多送一天那条路线。
于是,他骑着自行车,载着堂弟走在熟悉的街道上,挨家挨户地分发报纸。
只是没想到,这一天是那么不幸。
无预兆地,一颗子弹飞来。
自行车,他,表弟,一起倒地。
与此同时,马路对面一家纪念品店的店员,看到街对面有一小群人。
一开始,他以为是打架。
他走出店铺,想要看个究竟。
结果发现,地上的孩子被枪击了,正在流血。
于是,他马上尝试帮助孩子止血。
在这个过程中,他听到报道中提到的枪声。
但分辨不出枪声来自何方。
他意识到,因为随时可能中枪,他无法再回到街对面的店铺了。
他只能移到附近的一栋建筑内,先躲起来。
但在命运的推动下,他越走越靠近校塔。
最终……
这样的故事,还有几条。
一对好友听到关于枪击案的报道,觉得好玩,想要到现场观看。
没想到,现场的子弹,一下子让他们感受到恐惧。
就此,他们被困在那个区域中,无法离开。
而警察,媒体,还有其它市民,也因此成为了这起案件的一个环节。
就这样,多条线上的故事,围绕着枪击案为核心,汇集在了一起。
这个片子直到结束,对于枪手的更多资料,也没有过多的描述。
它着力的,是这起案件中,当事人的方方面面。
这里,就包括上面所讲的——
不知道危险会来自何处的恐慌,这样的紧张感,不亚于一部悬疑电影。
以及,在这样的情况下,每个人的反应。
我觉得,在那样的环境下,那样的反应真实,没有对和错,只是这样和那样而已:
孕妇克莱尔和死去的男友汤姆躺在地上,远处几十米站着一群人,却没人施救。
但那些陌生人,谁都不知道背后是什么故事。
或许,他们胆怯,或许,他们也有家庭牵挂。
孤胆英雄在这个片子中并不存在。
营救,不是出于偶然,就是经历内心挣扎,或者是警察的职责所在而引发:
有个叫丽塔的女人,刚巧走过克莱尔和汤姆身边。
她看到躺在地上的两人,打算帮忙,可没等到伸出援手,子弹飞来。
虽然没被打中,但丽塔也被锁在射程里。
这样的情况下,她只能和克莱尔一样趴在地上。
炎热的太阳在空中烤着,地上的人仍然不敢动弹。
丽塔能做的,就是不断和克莱尔说话,让她千万不要丧失意识。
那样危机的时刻,克莱尔回顾了她与男朋友的认识过程。
而一声声枪响,在克莱尔听来却像是交响乐:
只有这样,我才意识到自己是清醒的。
片中,也没有惊悚片那样的人性,到最后变得自相残杀。
前文提到,两个被锁在射程范围里的朋友,看到广场上躺着的克莱尔,经过一番挣扎后,忍不住了:
两人冒着危险,冲出去,把克莱尔救离现场。
这个过程,其实很恐怖。
经历了怎样的心路历程,除他们之外,他人很难切身体会。
这段营救有个细节很生动:
抬着克莱尔的伯汉,他的眼镜在这个过程中,滑落地上。
这种事,我经常遇到。
但不同的是,那个情况下,让眼镜滑落的汗水肯定不止是太阳晒出来的。
还有内心的恐慌所造成的。
那一天的事情,也在很多人心里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记。
多年后,一名警察回忆起当天的情景,难以释怀:
如果我勇敢点,冲进电梯,射杀枪手,那么或许我就能救我的同事和更多人了,但,事情并没有那样发生,我没有那么做。
关于此事,他用了一个形容,我想也是很多经历那次事件的很多当事人的感受:
这种感受我说不出来,就如我该怎么向一个盲人描绘彩虹的眼神般。
对于事件的真实还原,对于人物的丰满刻画,也让观众动容。
尤其这一段,当时的事情,没想到随着时间的流逝,不但没有减淡,反而更加让人心酸。
当年,有个媒体人乔。
事情结束后,他在电台播报受害者名单。
但突然,新闻编辑室的保罗通过广播插进来,说道:
我想我的孙子也在名单上面
请再读一遍那份名单
乔同意了。
但保罗期待的奇迹并没有发生。
多年以后,当乔再回忆起这件事,不禁抽噎:
对不起,我的情绪失控了,我想那是因为我现在有孙子了。
也有人性的光辉一面。
还是那个孕妇克莱尔。
如果没有这件事,或许现在的她,有一个美满的家庭。
但事实是,那起枪击案,让克莱尔没保住肚子里的孩子。
而且,终身都无法生育。
她领养了一个不同肤色的孩子,来自埃塞俄比亚。
这起刻骨铭心的案件,相信她在多年的岁月中,不止一次在心理做着挣扎。
可是,老来的她,在镜头前却已能坦然地说出原谅。
她向观众展示了一张照片:
照片上,凶手三岁时候,站在沙滩上,一手拿着一支步枪。
我想,就以克莱尔这段话结尾吧:
很多年来,他(凶手)在我脑海里的形象是非常呆板的,但随着我年龄的增长,我的见识也就越多了。
我发现有些可爱的小孩长大后,会做出一些伤天害理的事情。然后我就愈发地将他视作一个非常疑惑,且伤痕累累的年轻人。
他25岁就死了。
我想着他三岁的时候,他还能坐在我的膝盖上呢。
我是个老师,我喜欢那年龄的孩子,他们充满了前途和希望。我怎么能恨那样的一个人呢?我就是没法恨他,虽然他犯下了滔天大错。
我原谅他了,我已经原谅这么多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