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长江日报
每天,请从这里阅读武汉。长江日报由毛泽东题写报名,是中国百强报刊、全国城市党报十强。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研之成理  ·  西北工业大学/奥克兰大学Nat. ... ·  昨天  
NaturePortfolio  ·  多余的人 |《自然》科幻专栏 ·  2 天前  
NaturePortfolio  ·  火遍全球的DeepSeek:科学家是怎么用它的? ·  3 天前  
元素和同位素地球化学  ·  破局科研困境:聚焦基层创新环境与晋级体制改革 ·  3 天前  
元素和同位素地球化学  ·  破局科研困境:聚焦基层创新环境与晋级体制改革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长江日报

事关出行,武汉这个标准统一了!

长江日报  · 公众号  ·  · 2025-01-16 13:17

正文

全市排查整改,

武汉 路边的 阻车桩
间距标准统一了!


近日, 武汉市交通综合治理联席会议办公室下发 《武汉市主城区主、次干路精细化建设技术导则(试行)》,其中明确规定

  • 阻车桩在人行道上的安装间距为1.5至1.8米,


  • 非机动车道上的间距为1.8至2.0米。


2024年11月份以来,长江日报《拍“板”》栏目持续关注非机动车道阻车桩过密问题。上述最新指导规范的实施,意味着我市道路阻车桩设置有了统一标准,阻车桩过密导致的出行安全隐患问题,有望得到根本改善。

东西湖区康居四路,非机动车道阻车桩间距整改后有1.8米。记者杨荣峰 摄



多区阻车桩间距标准不一



2024年11月,长江日报报道东西湖区金山大道和雷达山路交叉口,因为阻车桩过密,市民骑行至此,时常发生剐蹭和伤人事故,甚至有市民被撞成骨折( 详见>>> )。

长江日报记者探访发现, 青山区、武汉经开区、蔡甸区、东湖高新区均存在阻车桩设置过密的问题,且阻车桩间距标 准不一。

记者实地测量,这些阻车桩间距从0.52至1.75米不等。其根源在于:在设计、建设和监理等环节中,阻车桩间距缺乏统一标准,全靠施工单位和一线人员自行掌握。


全市排查整改问题点位59处



据城管部门介绍,目前,我市道路上的阻车桩,绝大多数是工程施工单位在道路建设过程设计安装后,移交给城管部门维修养护。

据介绍,长江日报发布“阻车桩设置过密”的报道后,武汉市城管委立即开展调研,主动统筹协调各方, 目前已组织各区城管部门排查整改阻车桩过密问题点位59处,有效保障了人行道 畅通。

金山大道与雷达山路交会处的阻车桩间距被拓宽后,非机动车通行顺畅了许多。


阻车桩安装有了统一标准



在源头治理方面,相关部门也已拿出行动。记者注意到,近日印发的《导则》对阻车桩设置规定更细:

  • 人行道上阻车桩设置间距为 1.5至1.8米 ,非机动车道上间距 1.8至2.0米;

  • 宽度小于 3米 的非机动车道可不设车挡,必设时应避免居中设置;

  • 宽度小于 2米 的人行道可不设置车挡。

  • 车挡相邻净距 1.5米 内有其他障碍物的,可不另设车挡;

  • 车挡安装应裁切整齐,底部留缝宽度不宜大于5毫米……

《导则》部分。


1月14日,负责起草《导则》的武汉市政工程设计院副总工程师许银行介绍,人行道和非机动车道都属于城市慢行交通系统,设置阻车桩是基于现实治理违停的无奈之举。 “我们不建议在宽度小于3米的非机动车道、宽度小于2米的人行道上设置阻车桩,应最大限度保障骑行者和路人的安全,提高通行效率。”

许银行表示,私家车的车身宽度一般超过1.6米,考虑到阻车桩本身有20厘米直径厚度,因此非机动车道上(桩心)间距设置1.8至2.0米,可杜绝车辆进入。

武汉市住房和城市更新局重点工程建设管理处有关负责人称,《导则》由该局牵头编制,目前已下发给各区政府以及建设单位。 今后,我市所有道路新建和改扩建工程中,设计和施工都须参照该标准执行。


武汉市城管委:
全面清理存量问题阻车桩



如何处理已建成的间距过窄阻车桩? 1月15日,武汉市城管委相关负责人表示,阻车桩设置新规范出台后,将主动参与前期对接,全面清理遗留的阻车桩间距过窄问题。

市城管委市政设施管理处有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市城管委正在对照新规范积极行动、主动作为,组织各单位排查整改阻车桩过密问题。下一步,会进一步把该问题纳入道路巡查范围,及时督促相关区整改处置,为市民通畅出行营造良好环境。

记者| 尹勤兵 杨荣峰

编辑| 喻鑫 曹欣怡

校对|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