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收获
《收获》作为重要的中文期刊,一直受到各界的关注和褒奖,引领文学发展潮流,刊载小说和散文,是了解中国当代文学最好的窗口。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精英讲书  ·  人生许与分,只在顾盼间 ·  2 天前  
乌兰察布云  ·  云·悦读 | ... ·  3 天前  
当代  ·  中坚 / ...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收获

2017-4《收获》选读•专栏 | 西部地理:青铜岁月(熊育群)

收获  · 公众号  · 文学  · 2017-07-08 22:14

正文


西部地理




青铜岁月

文 | 熊育群


青铜岁月

文 | 熊育群


深秋中的白与灰,简洁、醒目,从欹斜的广场步步逼近,博物馆的气度与格局令人神情一爽。与我的心境有关吧,现代建筑无非积木游戏,已令人麻木,反倒老旧的东西不管多么简陋,我的目光总是粘连的,难以割舍。富乐山上下来,就听说绵阳博物馆的馆藏,青铜一样的女子带着一种神秘又自信的口吻,说起镇馆之宝,话如珠露,却不肯告诉真相。

突然就怔住了,震撼了!上了二楼,橱窗里立着的一排排树,带着时光老旧的面容,它们来自遥远的东汉,来自绵阳这片土地下,绵阳人称它为“摇钱树”。不错,的确是青铜铸造的树。

世上真的有摇钱树吗?儿时惯听的“摇钱树”想不到真有来历!

一瞬之间便陷入了回忆,八年前的一幕在我脑海跳闪,从遗忘的深川回溯,那也是青铜铸树,它立于大厅中央,黑暗中射来的光,一种遥远神秘的召唤,一种灵异与雄壮,震惊得人魂不守舍。

这便是三星堆博物馆的青铜神树,出现在三千年之前甚至五千年前、完全陌生异样的器物。

青铜器、玉器、金器,数量之多体形之大,三星堆用了两座馆才摆放下来,它们充满了异域情调,它们刚健、自信、雄奇、精湛、神秘,隐隐有一种理性与思辩的光芒,一种强大的逻辑,一种对于世界整体的诠释。黄金的面罩和权杖,在东方大陆十分罕见,那个时期黄金冶炼和制作传统尚未开启。它是古埃及和苏美尔文明的器物,它们是否经由西亚、中亚草原、河西走廊、蒙古草原传来?


青铜鸟脚人像




三星堆青铜面具


青铜面具与青铜人物塑像,高鼻、宽嘴唇、三角大凸眼,劲拔的棱线与峻峭的轮廓,庄严雄强的气势,浓烈的神巫文化,造型高度概括,抽象、精准而有力,表现出了超越现实与遐思未来的气象。他们与汉人面相相距甚远,与埃及、西亚人形象却很贴近。这与黄金面具的源头只是一种巧合吗?



青铜神树呈现了一个奇异的世界,它如此高大,四米的高度让人举头仰望。它把人带入了一个诡秘的时空——它们是通天神树,是宇宙树、生命树,是祭祀天地的神器,是天人感应场。它们接通了中国古典神话——东方的扶桑、中央的建木、西方的若木——这些流传千古的神树,扶桑树上升起太阳,若木承接落日,而建木则可通天,神树构筑了一个宇宙。《山海经·海外东经》有“汤谷上有扶桑,十日所浴,在黑齿北。居水中,有大木,九日居下枝,一日居上枝。”建木、若木在《淮南子·地形训》被描述成:“建木在都广,众帝所自上下,日中无影,呼而无响,盖天地之中也。”“若木在建木西,末有十日,其华照下地。”在《蜀王本纪》中,“都广”说的正是今日的成都。

远古神树与太阳的传说遍及世界,太阳与树成了人类早期文明典型的图形,而太阳多以鸟来象征。长沙马王堆汉墓帛画“扶桑树”画了九个太阳,最大的太阳内栖金乌。一些普通的墓葬也画有“扶桑十日”、“羿射十日”画像。亚述人的“圣树与带翼日轮”,北非腓尼基印章上的“圣树与太阳”,西亚米坦尼印章上的“日与树”纹饰、石梳上的圣树画,底比斯的神树壁画,古印度的“宇宙树”、“太阳树”,古埃及的“天树”与太阳神霍鲁斯像,北欧宇宙树“伊德拉西尔”……神树崇拜源远流长,直到今天,民间仍然十分流行。在我漫长的游历岁月中,经常能遇见受到香火祭拜的古木,特别是在南方的偏远村落,树下或是设置神坛,或是树上高系红布带、神符,或是挂锁、牛头骨,或是在树旁立起人偶木雕,古木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精神慰藉与寄托。


印度太阳树

古埃及“天树”

亚述“圣树与有翼日盘”


但中华大地从没有出土过以青铜铸造与真实树木一样高大的神树!就是全世界也极为罕有。美索不达米亚平原曾出土过黄金树,但树形简陋。那是从一座叫乌尔王陵的墓中发现的。它同样非常古老。土耳其安那托利亚出土过神树,那是公元前二十二世纪的造物,树上铸造了各种人物和动物雕像。三星堆再一次与遥远的西亚暗合。

青铜铸树又出现了,它在涪江之东的古绵治所,也许,这栋现代设计感极强的博物馆就是因它而建的吧。

一阵喧哗,脚步杂沓,摇钱树出现的展厅,灯光明亮,参观者轻轻发出了惊叹。

初以为三星堆青铜神树又出现了,细看,眼前的青铜树却大不相同,它们形若水杉,纤细的树叶更加精美,被一层铜绿覆盖。四面橱窗、大厅正中都摆满了树,数量如此之多!这是青铜铸树的又一个高峰!我一棵棵看过去,观察、辨析,却感受不到曾经的神秘高蹈,仿佛时空转换,一个人类充满幻想与创造精神的世界遽然远去,一个注重现实利益的世界扑面而来。


绵阳青铜摇钱树



真的是摇钱树吗?树枝上的确挂了很多外圆内方的五铢铜钱。有的铜钱朝外拉出一条条线,呈现辐射状,是表现光芒四射?初始意义应该是象征太阳吧。它会不会是天圆地方世界的表达?远古没有文字,一切靠象征。这样的传统一直沿袭,尤其造型艺术,依然不借助于文字。铜钱在古代不一定就是钱吧?如果是钱还闪闪发光,这样的财迷心窍,拜金到了何等程度!?

我努力回想钱币出现的年代,从最早的贝,到铜铸的贝,再到演变成外圆内方的铜钱,恰好在东汉前完成了吗?我心里多不情愿。东汉人求财如此心切,真可谓钱可通神,比之今天的市场经济似乎过犹不及,我难以接受神树变得如此世俗。

这片土地发生的变化是显而易见的,古蜀先民突然消失,三星堆文明湮没。寒来暑往,斗移星转,岁月既如此迅疾又这么漫长,仿佛一道魔方。两种铜树之间相隔了千年的时光,它们既不相同,却又有某些相似。它们本身构成了前后蜀人联系与区分的一个象征。青铜神树以神鸟代金乌,摇钱树以朱雀喻日神,象征光明。它们都以神木、神山相结合而达天地不绝、人神相通之旨意。主干都用数节铜管拼接。摇钱树的朱雀立于顶端,树叶呈片状,分层插入各节榫孔,有的大树叶上再挂小叶,叶片铸钱纹和人像动物图案,它的重点在树叶。而青铜神树树干粗犷弯曲,充满生命最原初的力量,只有枝端的叶片似叶又似花果,它的重点在树干,造型似竹。青铜神树树座为三角形云山状,每面有跪立的人像,摇钱树的树座比它要丰富得多,它们大都三四十厘米高,由陶或石制作,有羽人骑神兽的,有西王母与瑞兽家禽垒叠的,有动物相累的。一个陶质山形树座,山上有双阙相连的门阙,象征天门,阙上西王母坐于龙虎座上,有三青鸟与九尾狐相伴。这正是西王母的居所玉山。树上也有结跏趺座的佛像。汉代的西王母有了道教化倾向,成了摇钱树的主神,她是长生不老药的所有者,并与嫦娥奔月神话联系在一起,变得家喻户晓。

西王母陶摇钱树座

【以下略,全文刊载于2017年第4期《收获》】


刘备墓前石雕

夜探青莲乡李白衣冠冢

本文作者熊育群



作家简介
熊育群,端午节出生于汨罗江畔,同济大学建筑工程系毕业,曾任湖南省建筑设计院工程师、湖南省新闻图片社副社长、羊城晚报高级编辑、文艺部副主任,一级作家。现任广东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广东文学院院长、中国作协散文委员会委员、同济大学兼职教授、广东省作协散文创作委员会主任。1985年开始发表诗歌,获得第五届鲁迅文学奖、《中国作家》郭沫若散文奖等,散文连续五年入选中国年度散文排行榜。出版有诗集《三只眼睛》,散文集及长篇作品《春天的十二条河流》、《西藏的感动》、《走不完的西藏》、《灵地西藏》、《罗马的时光游戏》、《路上的祖先》、《雪域神灵》、《奢华的乡土》,摄影散文集《探险西藏》,文艺对话录《把你点燃》等16部作品。

收获微店


扫描二维码,进入购买页面


2017-4《收获》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