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丁香园普外时间
丁香园旗下资讯平台,助普外科医生快速成长、展现自我的舞台,普外时间,中国普外科医生的家园。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温州都市报  ·  一天跑9家,男子直呼:比上班赚多了!但需警惕 ... ·  13 小时前  
看天下实验室  ·  又傻又可爱的AI宠物,治愈人类主人 ·  4 天前  
看天下实验室  ·  又傻又可爱的AI宠物,治愈人类主人 ·  4 天前  
上海法治报  ·  假期预计收入2.45万!网友晒春节喂猫“排班 ...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丁香园普外时间

12 项胸腹水常规生化指标,最新解读看这篇!

丁香园普外时间  · 公众号  ·  · 2025-02-05 19:58

正文


1
胸腹水常规解读
1.


参考区间

通常胸腔、腹腔内均有少量液体,胸腔液 20 mL 左右,腹腔液 50 mL 左右。生理情况下起到润滑作用。


临床意义

病理情况下,胸、腹腔液体增多,其量与病变的性质及严重程度相关,可达数百至上千毫升。


2.
颜色


参考区间

淡黄色


临床意义

表 1 常见颜色变化及临床意义


3.
透明度


参考区间

清澈透明


临床意义

漏出液:因其所含细胞及蛋白质量少而呈清晰透明或微浑。


渗出液:因含大量细胞及蛋白质而呈现不同程度浑浊。


4.
凝固性


参考区间

无凝块


临床意义

1)漏出液一般不易凝固;


2)渗出液因含有较多的纤维蛋白原、细菌或细胞破坏后释放的凝血活酶而易于凝固,但若渗出液中含有纤溶酶时,可降解纤维蛋白而不出现凝固。


5.
比重


参考区间

漏出液 < 1.018。渗出液 > 1.018。

临床意义


1)漏出液中因含细胞、蛋白质成分少,比重一般低于 1.018。


2)渗出液中因含有较多的细胞和蛋白质,比重一般高于 1.018。


6.
酸碱度


参考区间

pH 为 7.40~7.50

临床意义


降低见于感染性浆膜炎及风湿性疾病等继发性浆膜炎。


1)胸水:pH < 7.4 提示炎性积液;pH < 7.3 且伴有葡萄糖减低,可能为类风湿积液、恶性积液或有并发症的炎性积液;pH < 6.0,多见于食管破裂或严重脓胸。


2)腹水:pH < 7.3 多见于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


7.
黏蛋白定性试验


又称为李凡他试验(Rivalta 试验)


参考区间

非炎性积液为阴性,炎性积液为阳性。


临床意义

1)李凡他试验是一种简单的黏蛋白筛检试验,可帮助鉴别炎性积液和非炎性积液。


2)阳性时渗出液多由炎症引起,常见于感染性;非感染性因素,有时可见于恶性肿瘤。


3)阴性时为漏出液,属非炎症性,多见于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血管内压力增高,淋巴管阻塞等原因形成。


影响因素


1)肝硬化腹腔积液的患者,由于胸腹水中球蛋白增高且不溶于水,使得样本呈现云雾状浑浊,李凡他试验可呈假阳性。


2)血性积液测定蛋白质时也可能出现假阳性,应离心后取上清液再进行李凡他试验。


3)浆膜腔内漏出液经长期吸收蛋白质浓缩后,也可呈现假阳性。


8.
细胞计数和分类计数


参考区间

1)有核细胞计数:漏出液 < 100X10 6 /L;渗出液 > 500X10 6 /L。


2)有核细胞分类:漏出液一般以淋巴细胞及间皮细胞为主;渗出液根据病因、病情不同而变化。


临床意义


1)帮助鉴别诊断渗出液和漏出液,准确判断积液的性质对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


2)出现少量红细胞多见于穿刺损伤,出现大量红细胞(> 100X 10 6 /L),提示为出血性渗出液,主要见于恶性肿瘤、肺栓塞、心脏手术后损伤综合征及结核病等。


3)中性粒细胞增多:常见于急性炎症,如肺性胸腔积液、结核早期渗出液、肺栓塞等。


4)淋巴细胞增多:常见于结核、肿瘤、充血性心力衰竭、梅毒、结缔组织病、冠状动脉分流术、淋巴增生性疾病和乳糜性积液等。如见大量浆细胞样淋巴细胞,可见于骨髓瘤。


5)当淋巴细胞占比 > 50% 时,胸腔积液多为恶性肿瘤和结核所致。但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患者以前接受过抗生素治疗,渗出液也可能富含淋巴细胞。


6)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胸腔积液中嗜酸性粒细胞占比 > 10%,称为嗜酸性粒细胞胸腔积液。常见于变态反应、气胸、肺栓塞、寄生虫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等。


2
胸腹水生化解读


1.
葡萄糖


参考区间

3.6~5.5 mmol/L

临床意义


1)正常生理情况下,胸腔积液中葡萄糖水平通常同血液中水平一致。


2)在细菌感染性积液中,因细菌的作用而使葡萄糖的含量减少,当含量仅为血清中的 50% 时,可认为有细菌感染。


3)感染性积液葡萄糖降低最明显,以化脓性感染积液为主,其次是结核性积液。


4)胸腔积液中葡萄糖水平降低(< 3.4 mmol/L)通常见于结核、恶性肿瘤和食管破裂相关的胸腔积液。


5)胸腔积液中葡萄糖水平明显降低(< 1.6 mmol/L),通常见于类风湿关节炎和脓胸。



2.
脂类


临床意义

1)由于肿瘤细胞的直接合成、代谢或肿瘤周围组织反应细胞的间接生成等,可使胸腹水中的胆固醇的指标发生变化,因而可用于恶性疾病及结核病的鉴别诊断。


2)据研究,良性疾病胆固醇 0.37~0.97 mmol/L 之间,恶性疾病胆固醇在 1.45~3.45 mmol/L 之间,结核病胆固醇在 1.2~3.6 mmol/L 之间。


3.
蛋白质


临床意义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