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一则“
小学生一晚连刷8套试卷突然'
失常'
”的消息引发了舆论关注,并迅速冲上了微博热搜榜。
据了解,因为临近期末考试,小学6年级的小卢(化名)每天挑灯复习到深夜,晚上
连续做完8套复习试卷
才休息。第二天一早,小卢的爸妈发现小卢莫名其妙出现了胡言乱语的怪异表现。经过医院的一系列检查,医生确诊孩子患上了自身免疫性脑炎,并对家长强调孩子要注意休息。
从医生的诊断来看,
晚上连刷8套试卷应该是小卢生病的一个重要诱因。
一个健健康康的孩子一夜之间得了这么严重的病,真令人揪心!
网友们纷纷感慨道:
小学生一晚连刷8套试卷固然是个例,
但因为学习压力大、竞争激烈,中小学生鏖战于书山题海则是常态。
在很多教育工作者的授课经验里,都会提到“刷题”二字。但一味地刷题真的有用吗?
教育学专家表示:“刷题”不等于盲目地累积做题数量,不总结、不思考,一味追求题量,可能适得其反。
而很多父母和学生也表示,即使刷了很多的题,学习成绩依然上不去。
也许,刷题并不是最合理的学习方式呢?
最近小编
看了一部以
民国为背景的央视纪录片,叫做《西南联大》。纪录片
讲的是抗战期间,北大、清华等名校师生奔赴大西南,建立西南联大,在战火中存续中国教育的故事。
这部片子大量篇幅讲述了西南联大培养了
两位诺贝尔奖获得者
(杨振宁和李政道),
8 位 " 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 获得者
(邓稼先、朱光亚等),
171 位两院院士
以及
上百位人文大师
。
我们都知道,春秋战国时期,孔子、老子、庄子、荀子……诸子百家,各持其说,自成其说,光耀千古,至今还是人们“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的文化高峰,让人高山仰止。而民国这段短暂的历史,是与春秋战国时期有得一比的。
虽战乱连年,政权频繁更迭。但是与战乱和世事变迁相伴相随的,是文化的超前发展和人才的不断涌现。
许多让人耳熟能详的大师——梁思成、郭沫若、鲁迅、老舍、林语堂、茅盾、巴金、梁实秋、谢冰心、田汉、胡风......均出自民国时期。
群星闪耀、人才辈出,是民国时期的特点。
2005年,温家宝
总理在看望钱学森先生
的时候,钱老先生感慨说:
“这么多年培养的学生,还没有哪一个的学术成就,能够跟民国时期培养的大师相比。
”接着,钱老先生提出了一个轰动整个教育界的问题
:
“为什么我们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
这就是著名的“钱学森之问”。
民国教育与现代教育的最大不同,就在于更注重
人文情怀。
民国的教育摈弃了学术领域中概念的探讨与纯粹的理性分析,仅从感性的角度来认识,
敬重生命,弘扬人性。
学者们都认为:
课本里的内容,一方面要保证课文具备汉字的美感,另一方面也要照顾孩子们学习的兴趣,
这才是教育的两大本质。
在民国时期的课堂上,老师们有独到之处:
不拘泥于课本。课堂是开放的、多元的。
民国时期的教育学家崇尚:
从根本上激发孩子内心深处对学习的渴望,引导孩子自主自愿学习。
民国的人才能成为大师,绝不是靠刷题刷出来的。
那么,如何引导孩子学习,让孩子主动学习?在这一方面,大师们进行了深入研究。经过无数的实践后,他们总结出了优秀的教育方式。当时,这些方式让无数的学生变成了优秀的人才。这就是民国时期大师辈出的原因。
即使穿梭了数百年,
大师们成熟的教育理念和优秀的学习方法依旧受到了现代教育学者们的认同和追捧。
现代教育学家将民国学者的经验与现代教育理念相结合,编写成《民国大师给孩子的学科宝典》(含语数物化4门,全12册),流传近百年,畅销至今。
这套书
是民国学者给孩子们留下的高分“武器”。
无数实践证明,这些方式可以让孩子们从“学习困难户”逆袭成学霸。
这套书
内含《给孩子的数学三书》、
《给孩子的语文三书》、
《给孩子的物理三书》、
《给孩子的化学三书》
4门主科,共12册
,
深受学生的喜爱
。
(点击上图即可购买)
民国著名数学家刘薰宇的著作《数学三书》在如今的书籍市场上可谓是炙手可热。它是
中小学生的必备读物之一,是孩子学好数理化的秘密武器。
为什么这套书是中小学生必读?
数学家刘薰宇曾任
同济大
学
、河南省立第一师范、湖南常德第二师范、浙江上虞春晖中学、上海大学附中
等名校教师或教授。
除此之外,他还曾担任过
人
民教育出版社副总编辑
,主持并审定了我国中小学数学教材。
现在通用的中小学数学教材就是在他编写的教材基础上加以改编的。
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
杨振宁
、曾任
复旦大学副校长、中国科学技术大
学校长兼中国数学家
谷超豪
、著名作家兼画家
丰子恺
都推荐这套书。
杨振宁:
有一位数学家刘薰宇先生写过许多通俗易懂且极其有趣的数学方面的文章。我记得,
我读了他写的关于一个智力测验的文章,才知道排列和奇偶排列这些极为重要的数学概念。
谷超豪:
对我影响最大的,
是刘薰宇的《数学的园地》
。它介绍的微积分和集合论的初步思想,把我带入了一个全新的世界。
丰子恺:
我与薰宇相识后,经常读他写的这些文章。
这册书,诱我读的,是它们富有趣味的题材。
我常常不知不觉地被诱进数学的世界里去。
数学与文学相结合
情景交融、风趣幽默
王老头子一生到底卖了多少汤圆?
假如我们有十二根手指头又该如何记数呢?
……
数学本身是枯燥乏味的。
但是把这些精深的数学理论,与文学相结合呈现,就别有一番滋味了。
孩子做一道题时既掌握了数学的知识点,又近一步
认识
了
文学
,无意中加强了语文的学习。
一套在手、九年不愁
这套书
从孩子的数学启蒙教育开始,横跨小学到初中,甚至在初中的基础上进行了知识点的延伸
,既充分照顾了孩子学习数学的全过程 ,又突出了这门学科的重点和难点。
如果您的孩子刚上学,
这套书正好可以陪伴他从小学到初中毕业的这九年。
如果您孩子处于初中阶段,数学一般,
那么这套书可以帮助补补前面的基础,真正打通和培养孩子的兴趣。
如果您孩子数学本身不错,
那么这套书能够帮助孩子完成冲刺数学学霸的目标。
本套书采用双色印刷,
排版精美,令人赏心悦目。
孩子学习不枯燥,还能增加学习兴趣。
书中字大行疏,
能够保护视力
,孩子在学习时拥有舒适的阅读体验。
书中内容
图文并茂、
直观清晰,
有助于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
《数学三书》系列共有三本,分别为
《马先生谈算学》
《数学趣味》
和
《数学的园地》
。
《马先生谈算学》是写给中小学生的数学科普经典。本书以第三人称——“马先生”的口吻进行书写,
主要围绕如何用图解法求解一些算术四则问题
而
收集了100多道题目加以解释。
《数学趣味》所收录的
都是作者从日常生活中随处拾来的数学文章,十分贴近人们日常生活。
那些
枯燥、繁难、令人头痛的数学题材和算法经过作者巧妙地书写,都变成了趣味丰富、令人爱读的文字。
《数学的园地》
比较系统地说明了函数、连续、诱导函数、微分、积分和总集等概念及它们的运算法的基本原理。
抽象、枯燥的高等数学内容,经过作者巧妙的手法写出来,
只要学过初等代数和几何的人,都能毫不费力读完并掌握知识点。
所以
该书完全可以作为中小学生必备的重要自学书籍。
(点击上图即可购买)
这套《语文三书》同样诞生于民国时期,由
夏丏尊、刘熏宇、沐绍良、姜建邦
四位大师编写。
《语文三书》系列共有三本,分别为
《读和写》
《文章作法》
和
《语文趣味》
。
《读和写》的作者是近代语文教育家沐绍良先生。这本书一经出版,就在民国年间引起轰动,
连续发行数
十版。大
教育学家叶圣陶亲自为其作序推荐
。
《读和写》里共
包含了24个专门为中小学生量身定做的关于读写方面的要点。
如:
★词语如何理解和应用?
★怎样组词,怎样吸引优美的词汇?
★长句和短句如何搭配?
★如何写好作文的开端和结尾?
★如何选好作文的题材?
★抒情文、叙事文、说明文、议论文区别在什么地方?又如何能写好?
★怎样写日记?
......
这是唯一一本畅销至今,用讲故事的方式传授写作方法的作文书。
文字浅显,故事性强:
采用故事体的表达方式,学生们很容易就会被其情节吸引,产生主动学习的动力;浅入深出,寓教于乐。
比喻新奇,印象深刻:
书中采用了很多形象鲜明的比喻和小故事,来阐明对学生们来讲可能不太容易理解的一些读写知识。
每一章后,都有课后作业,方便孩子们学完之后迅速巩固学到的内容。
《文章作法》是由知名文学家、语文学家夏丏尊先生和著名教育家刘熏宇先生共同编写。这本书自出版以来
,持续畅销八十余年。
至今仍是重点中小学语文老师推荐的必看书籍之一。
书中详细记载了
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等文章的具体写作方法
。两位大师直接用写作的“6W”原则,帮孩子解决这个问题,带他们真正进入写作的大门。
《语文趣味》的作者是姜建邦先生。他是民国时期上海的一名国文教员。
因为学生上语文课常感觉无聊,他收集了大量国文趣味资料用来辅助教学。这本书能够
激发学生对于国文学习的兴趣,帮助中小学生打破学习语文的畏难情绪。
这本书让孩子认识汉字、了解汉字、喜欢汉字。全书共分为六个部分:汉字的趣味、文体的趣味、文人的趣味、文章的趣味、读书的趣味、作文的趣味。
每个章节下来,孩子不会觉得累,反而兴趣盎然。
这套《给孩子的语文三书》趣味纷呈,故事迭出,
绝对是一套难得的适合孩子阅读的语文课外读物。
无论是小学生还是中学生,都可读、可懂、可藏。
在当今这个时代,如果真的想让孩子吸收点营养,还是得跟真正有学问、有深厚积淀的人学习。
这几位国内知名的语文大家,
都是长期从事语文教育行业的一线教师,没有人比他们更懂一个孩子需要怎样的启发与引导。
这也是他们的作品历经七八十年,仍经久不衰、畅销至今的原因。
(点击上图即可购买)
《给孩子的物理三书》是一套
能够让孩子爱上物理的优秀物理科普读物。
这套书一共三本分别为
《物理学初步》
《趣味物理学》
和
《物理世界的漫游》
。
《物理学初步》的作者是
民国时期学者
、科普作家徐天游。
他编写的《物理学初步》《平面三角问题解法研究》《数学发达史》《珠算捷径》等作品在当时均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这本书基本上
是按照教材编写的标准来写的
。书中的知识点、章节大部分不但能直接和现行的初中《物理》课本对应,还
符合教育部课程标准要求
。所以,
刚开始学物理的初中生,完全可以拿这套书加深对课本知识点的理解。
此外,这本书几乎是把每个知识点掰开揉碎了讲,特别细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