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岁时,许立荣作为中远集团船员开始了航运生涯。27岁,许立荣成为当时中国最年轻的船长。在他的名片上,名字前缀至今依然是Captain(船长)。这是他一生都珍视的荣誉。但当时他一定想不到,40多年后将执掌中远海运集团。
从2008年至今,世界航运市场运力过剩,航运企业承受着巨大的生存压力。重组之前,中远集团和中海集团都拥有集装箱、油轮、散货船队,以及物流、码头、修造船等业务板块,产业布局、经营模式雷同,资产利用效率不高,大而不强。国际航运市场陷入低迷后,更是双双面临困境。
2015年8月,两大集团改革重组大幕开启。两集团总资产超过6000亿元,员工近12万人。如此大规模的重组,难度可想而知。
2016年1月4日,许立荣出任中远海运董事长。航运市场仍面临“寒冬”。重组能否化解危机,能否从根本上实现可持续发展?许立荣肩负着千斤重担。
对于重组过程,中远海运战略与企业管理本部总经理冯波鸣历历在目。在他的记忆里,许立荣上任伊始,就为集团的发展定下了基调。
“董事长始终强调,新集团不是要做大,而是要做强,如果只是简单的合并,新成立的中远海运无法在当前一蹶不振的市场上获得优秀业绩。”冯波鸣说。
许立荣将整合重点放在主要业务板块重组上。他坚持“拆开来、合起来”的深度融合方式,对难度最大、至关重要的两大集团四家上市公司重新定位,特别是将原来作为集装箱运输的上市平台创造性地转变为新支柱业务航运金融的上市平台。最终,中远海运形成了涉及74项交易、600多亿元资产、3.8万名员工、被称为“史上最复杂交易”的重组方案。
这是许立荣给新成立的集团开出的破局之策。实践证明,许立荣的决策是正确的。在他的带领下,中远海运实现了综合运力、干散货船队、油轮船队和杂货特种船队经营规模的“四个世界第一”,以及码头经营、集装箱租赁、集装箱船队、燃油供应、船舶代理、海工制造规模等“6个世界前列”。
“规模不是重组整合的最终目的。”许立荣在接受多家媒体采访时表示,重组不仅仅是规模上的合并,还要深层次优化业务布局。
新集团的产业布局优化调整为“6+1”产业集群,包括航运、物流、金融、装备制造、航运服务、社会化产业以及开展基于“互联网+”相关业务的商业模式创新,打造全球领先的综合物流供应链服务商,逐步构造起布局合理、配置高效的产业格局。
任何并购重组,打破企业文化差异、融合团队都是难题。许立荣提出“四个一”的核心理念,即“打造一支优秀团队、建设一种和谐文化、确立一个奋斗目标、构筑一个伟大梦想”,这为改革重组的顺利推进提供了坚定的思想基础。
2016年,中远海运“6+1”产业集群中的集装箱运输、码头经营、油轮运输、干散货运输、航运金融、综合物流、装备制造七大核心业务相继完成专业化重组,规模优势和综合实力显著提升,改革初见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