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6日消息,关于蚂蚁金服上市的传言已经持续了很长时间,如今,上市之路仍然是一波三折。
据英国《金融时报》援引一位未具名银行人士的消息报道,由于需要获得监管部门的批准并专注于建立业务,蚂蚁金服的IPO已经推迟到2018年底或2019年上半年。
《金融时报》称,蚂蚁金服表示目前尚无IPO时间表,也没有决定上市地。
作为一家至今尚未上市的国内互联网公司巨头,蚂蚁金服上市一直受外界期待,各类传闻也是不绝于耳,但其官方从未公开讨论过上市的具体时间表或者可能的上市地点。关于蚂蚁金服拟于2017年上市的传闻从未停止,但皆被官方否认。
蚂蚁金服在去年的最近一轮融资中估值达到600亿美元,业内普遍预计该公司将成为2017年规模最大的IPO之一。虽然蚂蚁金服还没有确定优先的上市地点,但分析师和银行家们认为,考虑到中国大陆等候审批上市的公司众多,该公司的IPO很可能将在香港进行。
去年10月份,蚂蚁金服内部进行了一些重大人事架构调整,蚂蚁金服董事长兼CEO彭蕾卸任了CEO一职,总裁井贤栋正式接任了CEO。在IPO传闻不断期间,这是蚂蚁金服最引人注目的一次换帅。财务出身的井贤栋擅长资本运作。井贤栋出任CEO,或许意味着他将带领6000多人的蚂蚁金服集团加快IPO步伐。
今年又有知情人士称,蚂蚁金服有意在内地和香港上市。这两宗申请或同步进行,由于香港轮候时间较短,意味其在H股或先行上市。
对于香港上市,马云曾在接受采访时称,香港必须对其上市规则进行改革,借此吸引新经济产业,保持竞争能力,并继续保持金融中心的地位。马云称,只要香港做好准备,会考虑让持有支付宝的蚂蚁金服赴港上市,但并不是一个必然的结果。马云当时称,最终能否在港交所上市,还要取决于其监管框架是否有利于金融科技公司。他说:“只有当我们认为香港做好了准备,我们才会在那里上市。”
与上市传闻同时,蚂蚁金服的全球化步伐也在引起外媒的兴趣。
欧洲财经杂志
《Euromoney》网站近日发表文章称,
蚂蚁金服在中国的故事只是个开端,全球化才是它最重要的考验。
全球范围内,蚂蚁金服将面临更具挑战性的市场、更严格的监管,以及全新的风险管理环境。不过,蚂蚁金服有远大的目标。
以下为文章全文:
作为一家正在改变世界的公司,蚂蚁金服的办公楼显得很朴素。这栋大楼距离阿里巴巴的总部园区很远。开车穿过杭州城,半小时能到蚂蚁金服。
大楼里没有太多引导标识。每天早晨,6000多名员工搭乘楼里6部电梯进入办公室。在附近的另一栋大楼里,蚂蚁金服也安排了部分员工办公,Euromoney在这栋楼里采访了蚂蚁金服国际事业部的资深总监郏航。
蚂蚁金服估值约600亿美元——实际估值只有在备受期待的IPO(首次公开招股)启动后才会清晰——值得记住的是,很大程度上,蚂蚁金服仍是一家创业公司。在大楼里,可以感受到蚂蚁金服的创业氛围:这里摆放着真人大小的钢铁侠,正在一台笔记本上工作,旁边就是桌面足球以及开放的厨房。房间的另一边摆放着动感单车,墙上印着橙色的英文:“Our Family”,玻璃上贴着漫威超级英雄的图片。
不过,这种硅谷风格的极客氛围很有误导性,因为蚂蚁金服远不止是一家前景乐观的创业公司,能更加真实感受到蚂蚁金服影响力的是16楼大厅。
这里有一块20英尺长的屏幕,严禁拍照。屏幕里有一个转动的地球,橙色和黄色的光柱不断闪现,代表着通过支付宝全球网络进行的支付交易。正如你想象的一样,地图上中国地区的光柱很高。俄罗斯和巴西地区也闪现着支付活动的光柱,这预示着蚂蚁金服的未来。
屏幕上的其他部分都是数字,所有蚂蚁金服相关的数字都不会长时间不变:支付宝用户数为4.5亿,双11当天24小时期间交易笔数是10.5亿笔。持续跟踪所有这些数字是一项很微妙的工作。蚂蚁金服公关人员有一份关于公司数据的资料。不过,随着公司的加速发展,材料中的数字每两周就要更新一次。
蚂蚁金服和竞争对手微信支付的发展已经证明,中国是全球最活跃的金融科技市场,国内用户数要远远超过大部分大洲的人口。然而,这些公司立足于中国本土,被认为只是中国国内的一种现象。
目前,蚂蚁金服正在开拓全球市场,并提出了更远大的目标。蚂蚁金服对速汇金的并购说明它的目标不仅仅是在海外餐厅服务中国游客。这将影响主流金融行业的所有人。
“我们的目标是在未来10年内服务20亿用户,”蚂蚁金服国际事业部资深总监郏航表示。
一家创业公司如何在未来服务全球30%的人口?
国内市场
目前,支付宝/蚂蚁金服在中国国内的故事已经众所周知,但在海外,它的业务并没有得到很好的理解。
中国金融科技的发展受益于电商母体,电商平台通常会关联特定的支付引擎。支付宝的情况也是如此。蚂蚁金服的核心——即支付宝,诞生于2004年,为马云的阿里巴巴、尤其是淘宝平台提供在线支付服务。淘宝是中国最接近eBay和亚马逊的网站。支付宝被设计成为一款担保工具,作为可信的中介帮助买卖双方完成交易。
在上述阶段,支付宝有点像PayPal。这也是支付宝像PayPal的唯一阶段。一名内部人士表示:“在接下来的15分钟里,我会多次告诉你,我们不是PayPal。”
理解支付宝的关键在于,支付宝远远不止是支付网关,它已变成了日常生活中必备的工具。支付宝巧妙地进入了人们的生活:该公司的一名人士用手机上的支付宝应用为Euromoney记者叫来了前往火车站的出租车,随后以同样的方式预订了一张前往上海的火车票。她也可以用支付宝买单、购买电影票、联系医生、为手机充值、向好友转账以及分摊消费账单。此外,她还可以在线下交易中用支付宝,例如使用支付宝二维码在超市或服装店付款。线下业务已占蚂蚁金服业务量的30%,并且仍在增长。目前,蚂蚁金服不倾向于被视为数字钱包,而是生活方式的赋能工具。
对蚂蚁金服/支付宝来说,或许最具变革意义的时刻发生在2013年,当年蚂蚁金服推出了名为余额宝的产品。余额宝推出的初衷是蚂蚁金服注意到用户将一些资金存放在支付宝中。由于本身不是银行,支付宝无法支付利息,所以推出了一只货币基金,为用户闲置的资金提供回报。
余额宝的最低投资额是1元人民币,最高为100万元人民币。这只基金与中国主流基金行业不同,很明显它服务普通人,这也是蚂蚁金服理念的关键所在。在蚂蚁金服内部,一条无所不在的格言是:“为世界带来微小而美的改变”。蚂蚁金服的公司名也来自于这样的理念:通过携手合作,小人物也能成为变革的重要力量。
这样的理念极具吸引力,余额宝也在几个月时间里就成长为中国最大的货币基金,目前管理的资产达到8000亿元人民币。在上线之后的9个月,余额宝就吸引了8100万投资者,目前的用户数达到3亿。这要远远超过中国A股市场投资者的总数。
余额宝成功的首要经验在于,通过简化服务,蚂蚁金服轻松又有力地切入了金融服务行业。第二条经验则在于,蚂蚁避开了牌照的障碍,这条经验对其海外发展非常重要。蚂蚁金服自身不持有证券业牌照,通过有中国证监会牌照的天弘基金提供基金服务。蚂蚁金服是天弘基金的大股东。值得指出的是,时任蚂蚁金服CFO、现任CEO的井贤栋是余额宝背后的主要推手之一。余额宝的成功可能暗示了他未来优先关注的方向。
理解蚂蚁金服的另一点是,它远远不止是支付宝。但毫无疑问,支付宝是核心。安永分析师估计,支付宝处理了中国移动支付总量的68.4%,占中国第三方在线支付市场50%以上。
过去几年,蚂蚁金服还推出了许多其他业务,包括2015年成立的服务小微企业的民营网络银行网商银行;包括余额宝在内的理财应用蚂蚁聚宝;以及向金融类企业提供云计算服务的蚂蚁金融云。
不过,其中最有趣的产品是芝麻信用。如果没有芝麻信用,蚂蚁金服将会完全不同,也无法进一步拓展业务。
在中国,大部分人没有信用记录。此外,他们也不用信用卡,而信用卡是迅速获取用户信用记录的一种方式。蚂蚁金服将这种明显的风险转化为了商业机会。在注册芝麻信用后,用户将授权平台获取自己的数据,随后蚂蚁金服将通过支付宝记录用户的消费数据,包括用户支付的方式和时间、是否按时支付、逾期付款的频率,以及是否使用过分期付款。
基于所有这些信息,用户获得自己的信用分,这一信用分随后可以被用于其他目的。例如,中国市场共享单车正在迅速发展,尤其是在上海和杭州这类城市。你可以在街头随处找到一辆共享单车,用手机应用去解锁,并在用完后将车停放在路边。其他用户随后可以通过GPS找到这些单车并使用。如果你的芝麻信用分良好,那么在使用共享单车时就不必预先交押金。同样的模式也支持租车或酒店入住。蚂蚁金服变革了以信用卡为保障的模式。
蚂蚁金服前CEO、现任董事长彭蕾喜欢说,如果支付宝是蚂蚁金服的骨干,那么芝麻信用就是公司的良心。
目前,公司内部流行说蚂蚁金服不是一家金融科技公司,而是一家科技金融公司。即使是某些内部人士也很难说清楚两者之间的区别,不过这是所有人都在讨论的话题。这一定位表明,蚂蚁金服本质上是一家科技公司,碰巧用技术做了金融业务,而不是一家试图用科技助力已有业务的金融公司。或许这样说是对的。蚂蚁金服正在开发多种技术,例如使用VR眼镜完成在线购物,用户只需点头或眨眼即可支付。此外,蚂蚁金服负责VR支付技术的研发和孵化的林锋喜欢说:“摘掉VR眼镜再去用手机支付是一件非常乏味的事。”
不过,无论是金融科技公司还是科技金融公司,现实是蚂蚁金服已成为中国金融行业的一股重要力量。蚂蚁金服无心插柳却打造出全球规模最大的货币基金之一,这足以打消外界对该公司的潜力的怀疑。
海外扩张
蚂蚁金服在中国国内市场的发展情况如前文所述,那么海外的情况又是如何呢?要从哪里吸引到20亿用户?
蚂蚁金服的高层提出了这样宏伟的目标。井贤栋表示:“全球化是蚂蚁金服未来10年最重要的战略。”
尽管蚂蚁金服和腾讯微信的发展速度很快,但外界普遍认为,中国市场的环境很独特,对于金融科技公司的发展以及取得主导地位十分有利。
最明显的一点在于庞大的人口基数。如果你的目标市场有13.5亿人,那么各种产品的规模都很容易发展壮大。更有利的是,中国中产阶级的规模正不断扩大,收入不断提升。许多年轻人变得富有。
其次,一直以来,中国银行业对零售企业和小企业的服务力度不够,而金融科技公司可以填补这块空白。但在美国这类国家情况并非如此。
第三,由于错过了银行业发展的早期阶段,包括电话银行和信用卡,中国人非常习惯于用手机去支付。目前,中国有超过一半人口使用智能手机去进行金融交易,而他们使用的工具主要是支付宝和微信支付。
第四,中国的监管环境对金融科技公司很友好。尽管近期监管正逐渐变得严格,但“BAT”(百度、阿里巴巴和腾讯)和P2P网贷领先者陆金所面对的环境依然很好。这些公司在监管宽松的情况下发展壮大,而目前更严格的监管导致其他公司更难进入市场。
新加坡DBS首席创新官尼尔·克洛斯(Neal Cross)在一份书面公报中表示:“中国金融科技的兴起过程带来了一些经验,包括监管部门和以往市场领先者的反馈。很明显,并不是所有的产品和服务都可以简单地复制到欧美。中国的系列国情,包括快速的城市化、监管部门的包容态度、庞大而尚未获得充分服务的中小企业市场、快速发展的电商行业,以及互联网和移动技术爆炸式法人普及,为商业、银行和广泛而言金融服务的创新提供了沃土。”这份书面公报的另一作者是安永亚太地区金融科技业务的负责人詹姆斯·洛依德(James Lloyd)。
克洛斯同时表示:“从国际角度来看,关键问题在于,这些强大的中国金融科技公司是否有能力在海外复制同样的成功,或者说,最终结果是否会是,它们难以在缺乏保护的市场中获得同样的竞争力。”
在其他市场不具备同样环境的情况下,蚂蚁金服要如何开疆拓土?只有印度市场具备同样多的人口。
中国游客
蚂蚁金服国际化的第一轮相对简单,即瞄准中国游客。例如,支付宝/蚂蚁金服与澳洲联邦银行此前签订了合作协议,让前往澳洲的中国游客可以通过该银行的电商和POS系统来用支付宝的技术购物,澳洲人在购买阿里巴巴平台商品时也可以使用支付宝。
这样的合作逻辑非常简单。
澳洲联邦银行机构银行业和市场负责人凯利·罗斯玛琳(Kelly Bayer Rosmarin)表示:“将我们的用户更紧密地连接至全球领先的移动支付服务提供商及其4.5亿活跃用户,这样的前景非常诱人。”基于同样的原因,三星Pay目前也支持支付宝在韩国使用其设备和技术,即使两者之间存在一定的竞争关系。
中国游客是支付宝的忠实用户。花旗的数据显示,从2010年至2015年,中国游客的境外消费平均年复合增长率达到36%。通过这种方式,到2016年12月,支付宝已覆盖70个国家和地区,支持18种货币。支付宝还支持在24国家的退税。此外,支付宝已与超过200家海外金融机构和支付解决方案提供商开展合作,支持跨境支付,服务中国游客的海外消费以及国外消费者从中国电商网站购物。
蚂蚁金服国际化的第二轮主要专注于帮助非中国消费者在阿里巴巴平台上网购,这一块业务发展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