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和君咨询酒水事业部主任 李振江
作者 |
和君咨询酒水事业部高级咨询师 张令
引言:本文通过大量而深入的研究与对比分析给出明确建议,对多数行业都有一定的参考价值,面对这次突如其来的冲击,如策略得当获得重大突破也可期待。
回首2019年国内生产总值(GDP)990865亿元,比上年增长6.1%;人均GDP首次站上1万美元的新台阶,亮眼的数据为中国经济的长效发展注入信心和定力。大家盼望着2020年是否给与人们更多惊喜!事与愿违,“新型冠状病毒疫情”让初春乍暖还寒。
对于宏观经济影响,我们认为在国家宏观调控及引导下,不会造成局域性的经济崩溃或经济危机等现象的发生。
2003年非典,中国当时的GDP总值13万亿,第二季度下滑2%,对于全年影响不大,2020年中国GDP总值近100万亿,抗风险能力与03年不能同日而语,如果不进一步扩大疫情蔓延趋势,经济总体平稳过渡是可预期的。
但是由于疫情影响,造成需求和生产骤降,服务型、制造型、涉外产业受到明显的冲击。
对行业的的影响,餐饮、旅游、电影、交运、教育培训等行业冲击最大,医药医疗、在线游戏、线上电商平台、线上教育等行业受益。
2019年春节档票房58.59亿,2020年春节档颗粒无收。2019年除夕至正月初六(2月4日至10日),全国零售和餐饮企业实现销售额约10050亿元,2020年同期断崖下滑。以餐饮巨头西贝为例,线下门店400多家门店基本都已停业,只保留100多家外卖业务,预计春节前后一个月时间将损失7-8亿元,2万多员工在家待业,一个月薪资发放在1.5亿左右,疫情短期内得不到解决,西贝账面现金支撑不会超过三个月。相对而言此次疫情对于民企、中小微企业、弹性薪资体制的员工等受损程度更大。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对中国的经济带来
了不小的冲击,酒水行业作为中国经济发展重要的产业力量,受到的影响不言而喻。
基于当下疫情对于宏观经济的影响
及内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和君咨询酒水事业部做了大量而深入的研究与对比分析,给出了影响酒水行业发展的十大判断与酒企应对发展的三个策略,以期给酒水企业、商业提供应对“疫情”的思路和方法,如策略得当获得重大突破也可期待。
宏观经济确定性受损,2020年GDP在6%以下基本是定局,对酒水行业意味着,作为政商二元属性的酒水行业,基本盘跟随性增幅下降,甚至是整体萎缩在所难免,和君酒水认为8%-15%的行业降幅是保守预估。
春节作为白酒销售旺季,销售额占到其全年销售的30%-35%,这次疫情影响最大的是酒业销售端的受阻,伴随着餐饮、零售、送礼、聚会的取消,商业层面消化库存的压力增大,社会库存普遍增多。第一季度影响已成事实,第二季度也会受到波及,整体行业发展来看预估降幅在8%-15%,各家企业需做好抗风险准备。
名优品牌抗风险能力稍强与整体大盘缩紧,会使得品牌集中度进一步加强,前30名白酒企业会进一步放大占比,和君预判会在2020年突破65%甚至达到70%。
对酒企而言,地方性区域酒业面临的挑战会更大,全国性名优品牌基本已经完成春节预收账款工作,全国市场基数多,商业资源广,抗风险能力强,疫情过后的新一轮恢复性增长将会高于非名优品牌,而非名优品牌酒企在市场资源、商业资源有限,面对“疫情”冲击,原本收窄的市场将会更加严峻。
消费预期会进一步被抑制,消费者不稳定情绪将会有较长时间发酵,高端产品消费将会大幅度削减,200元以下产品将迎来新的增长。
酒类商品作为人与人之间的沟通的桥梁和载体,消费者更多参与与关注的是聚饮消费和产品性价比。遇此次疫情,聚饮市场受到严重冲击,同时恰逢春节,让聚饮消费的冲击形成了双重叠加,但是,随着疫情拐点的到来,将逐步影响减弱。
但不可避免的是,在整体经济环境与多行业恢复,短期内无法改善的现状下,原本在降低的消费预期会进一步受到不稳定情绪的影响而持续疲软。以此促使消费者聚饮消费理性度加强,产品选择进一步向性价比、实惠型转移。可以预见,白酒消费结构主体将下移至200元档位以下,高档价位产品市场容量将会出现一定比例的缩水。
餐饮渠道短期内难以恢复,零售渠道的新组织与新圈层的拓展将迎来重要突破机遇。
面对疫情影响,酒企需要拓展自身的销售渠道,把被动变成主动,降低运营风险,倒逼新型渠道的应用,以社区为核心,方圆1公里范围内的零售渠道的立体构建与网格化营销管理,将成为最重要的营销战场,人联网的圈层交易、微商社群营销等形式,是酒业新零售渠道突破的新方式,构建销售渠道的新组织与新圈层体系,是酒企发展的新机遇。
白酒行业影响最大,葡萄酒行业品牌化程度进一步加强,养生酒、保健酒等品类企业可能迎来新的增长机会与突围方向。
“疫情”的突发,让中国消费者更加注重健康的意识,“健康中国”已经提升到国家发展战略,健康饮酒势必成为下阶段的酒水购买意识主旋律,伴随着“银发经济”、“健康意识”的提升,更加催生具有健康属性、低酒精度数的葡萄酒及健康酒品类的发展,“健康属性的酒品种”在未来赢得新的增长机遇。
自营渠道占比过小,依靠自营渠道过关是伪命题。生意永远有人做,办法各不同。疫情的出现,商业渠道化、社区终端化的深耕服务会倒逼进化发展。
此次疫情中,线上外卖配送平台、城市社区的能力进一步放大。新的商业形态的结合,更加完善的服务体系建立,是增加消费者购买便利及产品销售打破区域限制的关键。与美团、饿了吗等配送平台的合作、以社区为单位构建社区线上交易平台,辅以住户产品上门配送服务,提升消费者购买便利及时效性,从而构建酒企发展的新商业形态,这将是酒企竞争力重构的重要布局。
县域市场及三四线城市依旧是活跃市场,疫情一旦控制,将爆发超越之前的新活力(社交驱动+收入驱动)。
消费者在疫情结束之后,消费行为在短时间内大概率会产生两极分化状态,一为结构性消费,即为长期规定生活成本的存在,从而降低一定比例的非生活必须消费品的购买,二为报复性消费,即为长期待在家里,从而产生强烈的社交欲望,将过年期间的酒水消费高峰,部分后移至疫情结束。相较于一二线城市,三四线城市及县域市场的可支配收入更多,社交亲密度高、收入更加稳定,更易催生疫情结束后的消费反弹,而且持续时间相对较长。
有互联网基础及电商布局的酒水企业,在未来半年里是战略奔跑期,跑出来就是又一个春天。准备布局的,这段时间也是成本最低,效率较高的阶段。俗话说,大难下有大转机。
03年“非典”事件,促使电商快速崛起,也开启了互联网的大发展,截至今天,互联网已全面而立体的融入现代生活。这次疫情事件,将会推进深度产业互联网发展,互联网的信息辐射度和渗透度再次得到强化。相较于白酒行业的互联网化一直被诟病,但随着这次疫情的发展,白酒行业的线上格局将会发生微妙变化。线上销售平台的完善、互联网新媒体的立体建设、消费群体互动、终端管理的互联网化是酒业下阶段发展的大转变与大机遇,接下来的半年将是最重要的时间窗口期。
商业信心指数会随着疫情的逐渐控制,趋于稳定,会随着政府一系列补贴政策的出台平稳提升。因此,有效的商业会议,组织方式会成为疫情结束后的恢复市场的主流方式,以此为抓手,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03年非典疫情之后国家发改委、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税务总局等有关部委,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措施,对旅游饭店、餐饮、娱乐、旅行社、交通等行业,减免42项国家行政性收费和15项政府基金,免征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等税收,并提供贴息贷款等一系列有力的货币财政政策支持。预计疫情结束后期,国家各部委会在税收减免、贷款补助、社保优惠、定向降准等方面给予企业支持。
在大疫情时刻,稳定客户、稳定供应链,稳定外部合作伙伴的“心”非常重要。要建立正面、积极的信息沟通机制,形成标准的沟通文本,并及时与客户进行远程交流与沟通,制定因疫情带来不利经营的务实解决方案。信心与信任是最为珍贵的,这一阶段各家酒企比拼的是“修为”,高手过招,妙招不在多少,漏招少者胜。
春季糖酒会会成为最重要的晴雨表,甚至会成为近年来的里程碑会议。延期召开是大概率事件。和君预判,此次糖酒会会出现现象级行业黑马。
春季糖酒会是酒水行业的盛会,由于疫情突发,延期举行是大概率事件,广大的酒类生产企业、品牌运营商以及产业链上的各类服务企业需要及早准备应急方案。同时,本次疫情催生的公信力价值、健康意识觉醒、产品创新、新商业规则等众多商业进化组合,和君预感在本届糖酒会中会诞生新的行业黑马,让我们拭目以待。
酒水企业应对疫情三大核心策略——中心思想:
动态的迎接挑战,进化的应对未知。
危中有机,和君认为,尽管此次疫情来势汹汹,给生产生活造成不小麻烦与困惑,但对于酒水行业而言,是机大于危,行业的每一次发展都是基于宏观形势倒逼发展的,而企业的每一次升级进化也都是从一遍遍“打怪积分”中获得的。因此,
积极的态度、谨慎的求证、快速的反应是获得主动权的不二法门。
重新审视年度经营策略,基于四个指标进行修正(现金流、商业信任、消费预期、组织动力)——是为经营升级与动态应对
“疫情”打乱了企业的既定年度规划,原有规划在“疫情”之后势必会作出调整,甚至会出现推倒重来的现象。酒业应对疫情要围绕四个指标开展,以期经营升级与动态应对:
1、现金流为企业生存关键,确保最能汇集现金流的市场平稳过渡,稳定基本盘,保证企业正常运营;
2、充分了解经销商、终端商实际困难,制定专项帮扶政策、指定强有力负责人进行推动执行,以“正视听,正方向、正能量”的三正方针,持续强化商业信心,切实做好全年通盘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