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老师:
您好!很喜欢您的文章,遗憾的是今年换房后才关注了您的公众账号,如果能早一点,可能在我的购房生涯中能多些指引,少些弯路。
我和老公都是外地来京,都有户口,属于收入稳定在金融行业处于中等水平的企业。2009年至今,我们在北京共买四套房,卖两套房,目前两套住房。
A住房:朝阳区,东五环与东六环之间,八通线沿线,一居,2010年中125万购入。
2009年初我到北京,那时是北京房产冷却后的一个最低点,身边有同事很快买房了,我没走心。2009年下半年开始看房,父母陪着看过几次后没买成,就此搁置。
2010年开始再次看房。男朋友对买房没兴趣,我开始自己看房。一年前120万还能买西二环外的一居,或者东五环外的100平米,一年后这些钱就只能买东五环外的一居了。天通苑、南四环、朝青板块,都看过,最后买了东五环和六环之间的一个二手楼盘。
还记得是个周末下大雨,我从西四环跑到东五环外看房,中介把我从地铁口接到小区,当时对小区内环境印象很好,给父亲打电话,他说你觉得行就买吧。(在09年购房未果房价大涨后,我爸觉得尽快买是正理)。
于是只去那看了一次,第二天自己就去签了合同。房子拎包入住,装修仅一年,不豪华但很舒适,工作两年后我有了自己的家。
这套房子125万一居室,父母资助60万,自己攒了20万,其余贷款。有地铁,到我上班地点50分钟左右。小区建设很好,但是当时周围较差,后来发展不错。我自己在那度过了最惬意的单身时光。
其实,我和男朋友开始有心一起买房,这样可以买个位置更好的大一些的,但当时他始终觉得房价会降,且没房无所谓,我干脆就自己买了,非常感谢爸爸妈妈的支持。
B住房:丰台区,南二环外,四号线沿线,一居,2010年底174万购入。
同年(2010年)底,准备结婚,男朋友接受买房。这次订房也很快,参考他上班地点买了南二环外地铁沿线的房子。这套房子总价172万,他父母资助40万,他自己攒了40万,其余贷款。
AB两套住房总结:购置这两套房子完全没经验,都是一居、顶层、西北朝向,冬天超级冷,没有学区。优势在于都有地铁,比较新。这两套房子也用完了我家购房指标。
两套房子距离远且是一居,生孩子的话居住紧张。于是2013年我又张罗着想把这两套房换成同一个小区两套房子。但是家里无人响应,作罢。
C住房:西城区,西二环外,七号线沿线,学区房,小两居,2015年初292万购入。
2014年宝宝降生。怀孕后期正好是北京此轮教改的探索阶段,各种消息不断,我开始关注学区房,混迹于各种论坛和QQ群,并给家里人不断普及提前购置学区房的重要性。当时只关注了西城的直升校,看好南二环内某两所小学,一是那价位相对较低,二是离B住房近且有公园,以后可以两套房子住。
但无奈怀孕月份已大,住东边也远,我老公不擅长此事,生娃前没买成。等到生娃后出了月子开始看房,那片学区已经买不起。此间也经历了晚上10点多从东五环外冲到南二环,定金拍给房主但房主变卦的惨痛经历。当时学区房火爆之势并未燎原。
退而求其次开始看另一所片区直升校,西城价位最低的地方。劣势是人文环境居住环境较差,优势是对口初中更好一些,同等价位房子可居住性更强。
经过这几年,老公已经基本改变了对买房的认知,认可尽快购房。2014年底我俩很快定了学区房。房主在国外出售意愿不强,单价高,但因为前两套房教训,我老公坚持就要这套(因为户型是周边类似房子里最棒的,楼层也不错),中介积极撮合交易谈成。我们只看了同户型并未看本房就签了合同。交易流程不顺,但赶在2015年5月1日前,将娃的户口落在了西城。(这样娃上学前就能妥妥落户满6年,更为保险)。
这套房总价292万,贷款150万,旧小区,无电梯,中高楼层,小两居户型非常棒,公摊小。目前出租,准备等孩子上学前装修入住。这套房购置仓促,没有出售现有房产因此只能用手中现金购置,在学校选择和居住面积上只能量力而为。后来看也幸而迅速决定,2015年中开始教改政策落地,学区房疯长。
D住房:丰台区,西南二环外,丽泽商务圈内,3年后地铁开通,大两居,2016年初638万购入。
当时虽然我们有三套房,但因为距离较远,无法满足老人带孩子的居住要求,只能在东边小区自住一套、租一套。2015年房价大涨,周围朋友都因家中添丁开始陆续改善住房。我开始琢磨合理配置家里住房,考虑卖掉AB两套房子,在学区房附近购置居住面积大、带电梯、居住环境好的房子。
2016年春节前两周开始看房,由于预算有限,看了几个小区都不太满意。节后锁定了现在这个小区,老公觉得这里居住品质好,未来发展潜力大。这时楼市已经升温发烫,我们五波人门口排队看同一套房子且租户非常不配合,中介意向金都已经三份,但我们实地看后没看上那户型。后来中介无意领我们看了后来买的这套(因为超我们预算较多开始没打算看),我老公一进去就看上了,我俩看了不到10分钟,就决定买了。于是当天约谈业主签了合同。
买房合同已签,但AB两套房子都未出售,当务之急是尽快卖房拿到钱。卖两套买一套,在当时那个市场环境和氛围下,各个交易环节都需要排队,连环交易的艰难和风险,只有经历过的人方可体会。为期4个半月,换房交易完成。
D住房总价638万(业主后来临时加价10万,这是后话不提了),110平大两居居住舒适,户型是周边小区类似面积里最棒的。A住房212万卖掉,B住房282万卖掉,还完剩余贷款,又加了一些钱付了首付,贷款200万。周围受限于丽泽规划,地铁出行还不方便,但丽泽从去年开始加快进度,相信未来越来越好。
现状:西南二环附近两套住房,自住一套,出租一套。市价1600万+,贷款350万。
目前,我们家三代人居住在D住房中,比较舒适,孩子也有玩耍空间(北京雾霾严重,家中玩耍空间对于孩子来说至关重要)。距离学区房C 3公里左右,计划等孩子上学前两年装修C住房,待孩子上学我们一家三口搬去居住。老人留在目前D住房,可以帮忙接送孩子,且有电梯居住环境好。
目前手中的两套房子,学区房C同小区类似户型标价700万+,目前居住的D住房同小区类似户型标价900万+。当然我们卖掉的两套小房子,价格也飞涨,但我们终究是以自住而非炒房为目的,所以看着2016年房价的飞涨,我们很庆幸果断的置换住房,换来现在及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的安定生活。
来京8年,在北京共买四套房,卖两套房,亲历了北京房价的上涨,如今也算在北京安身。我身边很多像我一样的外地来京年轻人,现在已经拖家带口扶老携幼,增加住房面积、考虑学区、改善居住环境,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现实,来回折腾房子也实属无奈之举。
经历完最后一次换房,我和老公工作这些年的积蓄已然见底,除了单身时双方父母资助购买AB两套房子的资金,后续购房老人给与的资助已经还清。老人一生攒钱不易,手中有点积蓄才过的踏实。
今天写这篇文章,我才算得,双方父母当初共资助我们140万首付购置AB住房,到现在手中CD两套房市值1700万,当然这里有很多的贷款,也有我们的积蓄,但是北京房价上涨带来的资产数十倍的增长,始料未及。
而我们自己也知道,这些资产,不过是我们赖以居住的场所,价值多少并无意义,我们背负着房贷、养个孩子,每年能攒下的钱越来越少,这也就是您说的千万屌丝吧。但是这次换房后,我觉得生活压力小了很多,尽管有房贷,但总算不用再倒腾房子了,房贷总归能还清,不像上涨的房价是个无底洞,攒钱速度永远赶不上房价上涨速度。
在换房这件事上,特别感谢我父母在每个关键时刻给与我无条件的信任和全力的支持。
也庆幸老公观念的转变,从最开始不积极觉得房价会降,到后来认为,一是要买尽快买不必犹豫,二是尽量多贷款,三是房子看上了不要纠结单价贵一点,
或者比预算贵一点,既然几百万的东西,别因为少了十万二十万买个不喜欢的回来。
这就是房价上涨带给人观念的改变吧。也正是因为老公的支持,我们才购置到目前小区、户型、楼层都很满意的房子。当然购房过程中也有很大遗憾,西南方向毕竟是北京发展比较落后的地方,人文居住环境和正西及北边东边都没法比,购房确实是每一步都很重要,毕竟不能说换就换。
问题:这里还有一个问题请教杨老师,目前我公婆在长沙有一套住房,房龄10年左右,大户型毛坯,位置在市政府周边。看您观点一直说长沙会是后起之秀,他们也纠结是否卖掉这套房产。资金并无其他投资渠道,请问您认为这套房是应该尽快处置,还是应该等待长沙房价上涨后再处理呢?毕竟长沙新楼盘多,这套房虽是毛坯但房龄也久了,不知是否还有较大上涨空间。
祝您 身体健康,工作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