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常见化学物质会“增加癌症风险”
6月1日,发表在Cell杂志上题为“A Class of Environmental and Endogenous Toxins Induces BRCA2 Haploinsufficiency and Genome Instability”的研究证实,一种随处可见的化学物质能够增加癌症风险。这类化学物质存在于汽车尾气、烟、建筑材料、家具、化妆品和洗发精中,具有破坏DNA修复机制的能力。
醛类(aldehydes)是在我们机体内少量产生的一种化学物质,但是在我们的环境中几乎随处可见。先前的观点称,接触这些化学物质与癌症有关,但这种关联背后的原因仍不清楚。
这一由剑桥大学Ashok Venkitaraman教授领导的新研究利用基因工程人类细胞,以及来自携带乳腺癌基因BRCA2错误拷贝的患者的细胞鉴定出了aldehydes促进癌症发生的机制。
当细胞在我们体内分裂时,DNA损伤经常会出现。不过,我们的机体自带了帮助修复这类损伤的防御机制。这一研究中,科学家们发现,即便是在正常的健康细胞中,接触aldehydes也会破坏这种防御机制;而那些携带BRCA2基因错误拷贝的人对aldehydes的这种“破坏”尤为敏感。
具体来说,aldehydes触发了细胞中BRCA2蛋白的降解。在遗传了BRCA2基因一个错误拷贝的人中,这使得细胞内BRCA2蛋白水平低于完成充足DNA修复所需的量,损坏了预防突变的正常机制,从而有可能促进癌症的形成。
每个人出生时携带了大部分基因的两个拷贝。然而,大约每100个人中就有1人可能携带一个错误的BRCA2基因。这使得他们具有患乳腺癌、卵巢癌、前列腺癌和胰腺癌的风险。接触aldehydes可能会增加他们患这些癌症的几率。
Aldehydes的一个常见潜在来源是酒精。机体会将我们所喝的酒精转化为乙醛(acetaldehyde)。通常情况下,乙醛会被一种称为“乙醛脱氢酶”的天然酶分解。然而,主要来自日本、中国和韩国等国家的超过5亿人遗传了一个使这种酶失活的缺陷基因(ALDH2)。这可能意味着,这些人会对醛类物质的促癌作用特别敏感。
Venkitaraman教授说:“这项研究的一个重要启示是:可能是‘醛类接触(aldehyde exposure)’触发了携带BRCA2基因一个错误拷贝的人的癌症易感性。这可能有助于我们今后预防或治疗这类人群的癌症。”
Common class of chemicals increase cancer risk by breaking down DNA repair mechanisms http://www.cam.ac.uk/research/news/common-class-of-chemicals-increase-cancer-risk-by-breaking-down-dna-repair-mechanisms
(来源:生物探索 2017-06-05 )
西江日报房产周刊
伍颖欣
新屋装修完毕,不少业主都担心甲醛仍有残留,都会大花功夫去除甲醛,力求住得安心。装修师傅认为,新房最重要是通风,起码要两三个月,但急着入住的业主就只能依靠工具去除甲醛了。最近网上流传了去甲醛的新“助手”——氨水,被誉为最便宜最快速的去甲醛工具,真的有如此奇效还是虚有其表?小编一探究竟。
甲醛的挥发时间长达3-15年,甲醛的危害?
1.对人体的皮肤粘膜的刺激作用。甲醛在室内浓度大于0.08m³时,人就会出现眼红、眼痒、咽喉不适或疼痛、声音嘶哑、喷嚏、胸闷、气喘、皮炎等症状。
2.急性中毒 浓度过高,引发慢性中毒,主要表现是咽喉烧灼痛、呼吸困难、肺水肿、过敏性紫癜、过敏性皮炎、肝转氨酶升高、黄疸等症状。
3.慢性危害 在长时间接触甲醛会使肝细胞损伤、肝辐射能异常等。
新房中往往会含有许多的甲醛,它对人体中的伤害很大,新房装修后主要的有毒性物质有甲醛、苯、TVOC、生物性污染物、氨、氡等,这些都会对人体造成很大的伤害。
一位名叫阿金的市民在网上分享了自己用氨水去甲醛的经验,发现效果比起一般的活性炭以及植物要快,且使用也很方便。首先是去药店购买一瓶几块钱的氨水,把房间紧闭,端一盆清水入内,由于氨水刺激性气味非常浓烈,最好戴上口罩避免吸入,然后把半瓶氨水倒入水中,如此循环使用一周,再测量后发现甲醛明显减少。
实验结果: 两者产生化学反应
本次实验请来肇庆学院化工化学学院姚老师讲解
甲醛与氨水再和水能够发生化学反应,从而达到去甲醛的目的,在实验上发现,甲醛分子与氨分子能够发生加成反应,生成一种不稳定的物质氨醇与六亚甲基氨,这种物质可以溶于水,从而达到去除甲醛的目的。
由于没有明显沉淀物,通过精密的仪器才可以了解去除甲醛的含量,因此在一般家中需要购买甲醛测量仪,测量发现基本正常。
(来源:西江日报房产周刊 2016-01-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