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国家发展改革委
国家发展改革委新闻宣传、信息公开、服务群众的重要平台,及时发布权威信息,解读重大政策,提供政务服务等。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国家发展改革委

走进养老服务业发展新时代——养老服务业发展典型案例汇编之医养结合项目(4)

国家发展改革委  · 公众号  ·  · 2018-03-29 20:17

正文


编者按 医养结合是国家提升养老服务质量的重要举措之一。医养结合的意义和必要性已成共识,关键是各地如何推动落实。本章的8个案例从实践角度回答了这个问题。第一,理念清晰。要将养老资源与医疗资源有机结合,共同为老年人服务,实现养中有医、医中有养。第二,模式多样。养是基础,医是保障,医养结合推进方法必须因地制宜。一是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或护理院。庆阳市社会福利院于2013年设立了康复中心,注重发挥党政领导带头作用,成立了由院长任组长,党支部书记和分管副院长任副组长,康复中心主任及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医养结合试点工作领导小组,通过明确医养结合具体内容,实现了医养结合提质增效。二是兴建具有医养结合功能的老年公寓或养老基地。贵阳市曜阳养老服务中心下设曜阳养老公寓和曜阳中西医结合医院,联合贵州省内7家三级医院和贵阳市14家养老服务机构搭建了医养联盟平台,推进医养服务向社区延伸,惠及了当地广大老年人。三是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建立绿色通道。第三,有效解决内在硬件和软件问题。比如,融资模式、人员培养模式、管理模式、功能定位和扩展问题,等等。第四,充分利用现代化技术,如互联网+、智慧养老、远程医疗等手段。第五,提高质量和实现可持续发展。


医养结合项目(案例52)


河北省廊坊市三河市燕达金色年华健康养护中心

积极探索“燕达模式” 努力打造行业标杆


基本情况


廊坊市三河市燕达金色年华健康养护中心(以下简称养护中心)位于北京城市副中心核心圈燕郊,距离首都直线距离30公里,距首都国际机场25公里,交通便利;建筑面积约60万平方米,设置床位近10000张。养护中心分别设置了自理区(家居式养护楼)、半自理区和非自理区(宾馆式养护楼),并建有康复中心、远程医疗健康中心、健康档案管理中心、餐饮中心、老年大学、康体中心等功能板块,是集医、养、康为一体的绿色生态老年养护基地,是国内最早开发运营的“医养结合”型全程化持续照护养老社区之一,全程解决自理、半自理老人的各种养老照护及医学康复治疗需求。养护中心分两期建设:一期建设床位2300张,在住宾客1600余人,现已全部住满,98%为北京老人;二期床位近8000张,正在建设中,现排队登记超3000人,预计2018年开始入住。养护中心作为京津冀养老试点单位,秉承“宾客至上、服务至上”的原则,以树立行业标杆为己任,秉承“提高生活质量,保障健康安全,延长寿命”的宗旨,为入住宾客创建温馨舒适的健康长寿乐园。


主要做法


1、医养结合,全面保障

(1)设置医疗站,提供医疗服务。 养护中心内设医疗站,由专业的医护团队为宾客提供一般性疾病诊疗,集看病、治疗、开药、验血、咨询等于一体。护士定期上门为宾客测量血压、脉搏,随时观察他们的健康和精神状态,将医疗健康的理念贯彻到点滴生活当中。护士站工作人员24小时在岗,方便为宾客提供及时、全面的医疗保障。

(2)设置康复中心,提供康复保障。 养护中心设有康复训练大厅、中医理疗室,配置了先进的生活辅助和康复治疗设备,多名具有职业资格、经验丰富的康复师和中医理疗师,为需要康复的患者进行康复训练和综合治疗,预防并发症,提高患者的自理能力和生活质量,减轻家属的负担。

(3)先进医疗设备,护航宾客安全。 引进国外生命体征遥感监测设备,可对高危宾客心脏、呼吸、血压等身体指标进行24小时监测,当宾客身体指标出现异常时,遥感监测设备会自动报警,届时医护人员将及时救治,最大程度保障宾客的生命安全。当宾客突发急病、重症时,只要按下紧急呼叫器,仅需一两分钟,医护人员立即赶到现场,通过“绿色通道”在数分钟内送达附近燕达医院,争取黄金救治时间,最大程度保障老人生命健康安全。

(4)专业诊疗技术,强大医疗保障。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战略布局下,先后与北京朝阳医院、北京天坛医院、北京中医医院等权威医疗机构合作共建,并实现京冀异地医保实时结算。燕达医院特设老年病科,以诊治常见多发老年疾病为主,并高度关注老年慢性疾病患者的心理治疗和康复治疗。

2、生活照护,精细服务

(1)舒适的居住服务。 户型居家设计,装修风格多样,空间安全私密,居室宽敞明亮、温馨舒适,宾客就像住在自己的家里,并配备适合老人专用的安全家具家电、专业的安防监控设施,实现智能化管理;同时,配备24小时紧急对讲呼叫系统,以便宾客随时获得医护人员的帮助。

(2)贴心的生活照料服务。 养护中心的护理员均经过各项专业培训,定时为宾客提供居室保洁、衣物洗涤、心理保健、陪同就医等近百项服务。自理区的宾客可通过对讲呼叫系统随时与护理站取得联系并获得帮助;为半自理区、非自理区的宾客提供饮食、穿衣、叩背、翻身、如厕、沐浴等全面的个人生活照料服务。

(3)先进的设备介助。 在半自理区、非自理区,配有国内首家从瑞典引进的天轨移位系统,可以实现多个房间、走廊、厅堂之间的连接转换,协助失能宾客实现站立、行走、活动、如厕、洗浴、康复训练等,让宾客有尊严地养老。

(4)丰富的膳食服务。 餐饮团队在营养师建议下根据合理科学的膳食搭配做到低油少盐、荤素相宜、色香味俱全,保证食品在健康和营养方面兼具。每餐菜品有二三十种,主食有十余种,宾客可自主选餐,刷卡结算,或选择包餐、订餐等,就餐形式多样。针对有特殊需求的宾客,还提供清真餐、低脂餐、营养药膳、流食及半流食等特殊菜品。

3、精神生活,快乐养老

养护中心的中央建有一条多功能大街,设有老年大学、温泉游泳馆、桑拿房、健身房、球馆、棋牌室、心理咨询室、图书馆等,建有天主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和佛教等宗教场所。养护中心重视宾客的精神文化生活,老年大学设有书法、绘画、歌咏、手工制作、时装表演、京剧、太极拳、台球等二十余种课程;定期举办电影放送、健康养生讲座、手工展、书画展、笔会、交谊舞会、诗歌会、集体生日会、节庆联欢会等活动;先后成立了燕达爱晚书画社、燕达金色年华合唱团、燕达东方京剧社等多个文娱社团,宾客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和健康状况选择课程、参与活动,发挥特长、结交朋友、充实生活,营造“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的养老环境,打造集生活、精神文娱于一体的多元服务体系。

4、独特的宾客管理

宾客管理委员会的成立是养护中心的创新之举,由在住老人和中心领导班子共同组成,通过入住老人的参与,能够及时了解老人的生活需求,获取老人的意见和建议,及时解决相关问题、改进服务,提高服务品质,提高老人满意度。老人参与管理后,能够更加理解和认同养护中心的发展观念,结合每个人的不同工作经历来协助养护中心解决宾客间的矛盾和问题,能够充分体现出老人的社会价值,实现了“老有所为”。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