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曹将
《PPT炼成记》作者,关注职场成长和知识管理。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秋叶PPT  ·  PPT里一堆丑图,怎么排版才好看? ·  昨天  
跟我学个P  ·  之后我可能很久都不会再讲PPT配色了。 ·  2 天前  
秋叶PPT  ·  微信接入DeepSeek我却用不上?这2个渠 ...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曹将

内向的我,如何用这套方案自救?

曹将  · 公众号  · PPT  · 2018-12-24 21:58

正文

这是「曹将会客厅」第 18 篇文章


你内向吗?很多人的答案都是 yes 。回答的时候,也都有种不好意思。


内向是一种不好的性格吗?


今天邀请到星雨,跟大家分享自己作为内向者的体验。


不知你是否也有共鸣。


- 我是分割线 -

我内向,但这不是我的劣势

大野宰


我性格开朗、活泼,喜欢与人交流。


我积极、乐观,喜欢与人打交道。

——面试时,我一般都这么描述自己的性格特征。

但只有自己知道,这只是为了迎合面试官所说的「善意的谎言」。

在朋友眼中,我直爽、开朗;在陌生人眼中,我外向容易接触。

——但其实这只是一层「外衣」。

只有自己知道,我是一个内向之人。

更喜欢独处的我,每次社交之后,都需要不缓一段时间,进行自我恢复。


/ 01 /

内向不是缺点,只是性格倾向


对于内向,有些人会有偏见,以为就是不爱说话,或者在大家说话时自动消音的表现。

但根据《内向者沟通圣经》对内向的定义, 内向其实只是一种偏好、一种性格倾向,只是说明我更喜欢什么而已。

作为一个内向者,我曾经历过许多「不太友好」的事情:

在讨论发言时,大家知道我不会发表什么意见,所以会自动忽略我,默认我没有意见,然后我就成了“隐形人”;

不懂得拒绝别人,导致自己的事情和别人的事情同时压过来时,我会产生巨大的心理压力;

不擅长交际和展示自己,导致错失很多机会;

平时不怎么说话,给人留下笨笨的,胆小的印象……


那时的我,觉得内向是「缺陷」,必须要努力纠正。


因此接下来的日子里,我做了很多刻意练习,希望自己能变得更加「外向」。


比如:


逼着自己多参加社交活动,什么活动都去,只要能和人说话;

和陌生人生拉硬扯的聊个几分钟,尬聊都必须聊;

接到陌生电话,接听后多聊几句,不急着挂断;

亲朋好友的饭局上,逼着自己轮流敬酒一圈……

有一段时间,这些经历确实帮了我很多: 打开了新世界,认识了新朋友。


但是,当读完《内向者沟通圣经》,再反思自己的时候,突然感觉到一股释然。我开始正视本质上内向的自己,发现似乎没有必要一味地否定?


因为我发现,内向人格也是有很多好处的:

比如,减少了刻意社交的时间,我就可以有更多的时间独处,用来进行深度思考和日常的复盘;

再比如,内向者往往也是最称职的倾听者,往往更容易走进朋友的内心。

就像我朋友更喜欢找我聊天,而非其他比较外向的朋友一样,因为他们会觉得和我聊天的时候,我很「走心」,会问他们很多细节的东西,而不像别的性格外向的朋友,他们只会一味乐观的安慰。


/ 02 /

内向的人更应「 留下 好的 第一印象」


除了明白内向人格的好处,长大后的我也渐渐领悟到, 内向者也是必须要习得一些社交技巧傍身的。

因为对于大多数内向者来说,虽然没有必要违背本心,强迫自己转变为外向者,但是学习一些简单的社交技巧,用来增加自信,减少不适感还是需要的。

那么学习这种社交技巧的一条捷径就是:

给人留下好的第一印象

与人交往时,只要留下好的第一印象,后面的交往就会容易许多,而且也不会有太多的社交压力。

那如何才能给人能留下好的第一印象?

《第一印象心理学》一书中提到了一种方法: 给对方(社交)好处。

这些好处包括四点: ① 欣赏 ② 共同点 ③ 鼓舞 ④ 启示

「欣赏」和「共同点」大家好理解,但鼓舞和启示指的是什么呢?


所谓鼓舞,即很投入地参与交流,让别人知道你在意他的话题,让对方感受到自己的存在感。 说白了,就是用心倾听,并适时回应。


而启示则指的是, 给人带来新的启发。

比如在和别人聊剧时,要是我还能说到剧中人物的历史背景、服装的涵义等,那就容易给对方留下好的第一印象。

所以,如果对方说「最近发现了一家好吃的店」时,我们可以这么回复:

① 欣赏: 哇,听起来不错,下次一起!

② 共同点: 原来你也喜欢吃川菜啊!

③ 鼓舞: 恩恩,还有没有其他推荐?

④ 启示: 我也有一家不错的店,分享给你!



/ 03 /

补充两个有用的方法


但实现这四点好处,还必须要注意两个方法:

① 身体语言

这一点内向者很擅长,因为说话较少的原因,往往肢体动作会相对比较丰富。

比如一个眼神、微笑、点头等动作都很容易给到对方欣赏的感觉。

② 谈话语言

谈话语言依然遵从欣赏、共同点、鼓舞、启示的顺序,欣赏和共同点可以合并为第一步。

比如面试后,跟其他候选人聊天时,我会围绕共同环境切入主题:

不断赞赏 —— 你真的好厉害,这么难得题目,居然都回答的这么好。

引申话题 —— 其实你发现没有,行业的题目,一般都会是样的,而行业面试则是。

你看,互相交换对方没有但却需要的,又能给对方以启发的的信息,这就是在谈话语言给人启示中的要点。

但在以上这个流程中,常常会出现刚开始聊天很活络,但是过不了多久就把天聊死了的情况,这是因为提问的方法没对。

结合《提问的艺术》这本书,作者提到的开放式提问,才是人与人之间深度沟通的最好提问方式。

用一个例子来做说明,两种提问方式:

1.今天这节课有什么新的收获?

2.今天这节课有收获吗 ?


很明显,第一种开放式的提问,无疑会让对方展开,多说一点信息来表达自己。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