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主要讨论了当前经济中的需求不足问题,分析了居民、企业部门和政府部门在支出方面的缩减对经济活动的影响,并探讨了如何通过货币宽松和财政刺激来提振经济。此外,文章还涉及了房地产市场的稳定性对经济的影响,以及理财险产品的预定利率调整情况。
文章讨论了需求不足问题的出现原因,即一个房间里三个人收入和支出的循环下降,以及这种情况对经济的影响。
文章提出要通过货币宽松和财政刺激同时发力来解决需求不足问题。货币宽松是为了降低全社会资金成本,财政刺激是为了拉动需求。
文章最后提到了理财险产品的预定利率即将从3%降到2.5%,这对普通人来说是个不错的攒钱利器。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我们聊过很多次目前经济的整体状况,最后着眼点还是落在了需求不足上。
需求不足这个事情其实很好理解,假如一个房间里有三个人,每个人的支出是另外一个人的收入。
假如在这个房间里突然有个人,因为种种原因不愿意维持之前的支出,甚至开始减少支出了。
这种情况出现以后,会出现一个场景。在这个人减少支出以后,其他人的收入会随之下降。
其他人收入下降以后,也会进一步减少支出,形成这个房间里的三个人新一轮的收入和支出螺旋下降。
如果这三个人身上还有贷款负债,这个情况会变得更严重,在收入开始下滑以后,大家不约而同的会减少支出。
因为负债有个以后,每个月这个债务要还的数字是刚性的。收入减少了,自然就只能减少支出。
减少支出以后的结果,又回到了前面的循环。大家都在减少支出,意味着大家的收入也在减少,就会进一步缩减支出。
因为在经济学里面。一个人的收入等于另外一个人的支出,这是个恒等式。
房间里三个人收入和支出都出现下滑,大家身上又有债务要还,最后就会出现一个新场景。
由于目前的收入水平相比之前的收入水平,以及对未来的收入预期是下滑的。
所以大家有了收入以后就会先还债,而不是拿这个钱去消费支出,这会进一步导致所有人收入下滑。
最后整个房间就会形成收入、支出、预期、信贷的螺旋下降,形成负向循环。
要打破这种循环,还是要从需求的角度出发,想办法改变大家因为收入预期下滑,带来的整体需求下滑。
一个国家总需求无非也就是内需和外需,外需其实就是出口,最近两年我们主要是靠外需的增长来支撑总需求的。
内需部分目前陷入的就是房间里三个人的悖论,疫情结束以后有人因为种种原因减少了支出。
一个人的支出等于另外一个人的收入,后续这个影响逐步传导到每一个人,每个人都开始减少自己的支出。
再加上很多人对自己的未来收入预期不好,所以每个月赚点钱除了生活之外,都拿来还债了。
这就是为啥我们看最近几个月的社融数据,比如说2024年五六月你会发现,居民和企业部门都在持续还贷收缩信用。
过往居民和企业部门在收缩信用的同时,都是政府部门扩张信用,通过财政刺激来推升需求的。
这次不一样的是,我们看到除了居民和企业部门信用收缩,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的发行也在负增长。
我们知道在过去很长时间,地方政府是国家推动经济发展的主要抓手。
地方上扩张信用财政刺激的主要资金来源,无非就是土地出让金收入和地方债。
截止七月份为止,我们的土地出让收入的降幅还在扩大,地方债上半年发行速度也不算快,等于这两个收入来源都在收缩。
比如我们看单月变化的话,7月政府性基金收入0.34万亿,同比降幅扩大至-33.3%。
1-7月政府性基金收入2.33万亿,同比回落3.2pct至-18.5%,收入完成度仅有32.9%、为2015年以来最低水平。
7月政府性基金支出0.56万亿,同比回升5.8pct至-5.2%,这个主要是7月专项债发行加快导致的。
1-7月政府性基金支出4.12万亿,同比回升1.5pct至-16.1%,支出进度为34.3%、这是2015年以来最低水平。
从数据也可以看出,在居民和企业部门收紧支出的同时,政府部门的支出也在缩减。
内需三大部门支出都在缩减,结果就是各行各业都在搞消费降级。
大家都在打价格战,通过降价来吸引更多的客户。
比如到处都是9.9的咖啡,原来麦当当五块钱的甜筒降到两块了,开始和蜜雪冰城打价格战了。
从经济学的底层逻辑,要解决这个事情,说到底还是需要货币宽松和财政刺激同时发力。
这里面货币宽松是为了降低全社会资金成本,财政刺激发力是为了拉动需求。
把居民和企业部门降低支出导致的需求不足补上,推动经济重新进入到正向循环。
之前货币政策的宽松迟迟没办法落地,主要原因还是外部美联储在持续的加息。
在美联储加息的情况下,如果我们宽松降息的话,那么资本流出和汇率的压力就会比较大。
财政刺激这块动作也比较慢,是因为现在房地产销售下滑以后,土地出让金收入下滑很厉害。
这就导致地方上除了发债之外,基本没有更多的资金,可以用于财政刺激这块了。
昨天有小伙伴给我发了张图,说之前期待了那么久的财政政策发力,可能终于要等到了。
看了看他发的这张图,确实是这样的。可以看出上半年地方债的发行进度都比较缓慢,下半年终于开始逐步发力了。
前两天长江证券研究所做了张新增专项债的当月发行情况,变化也是比较明显的。
可以看出前面几个月的专项债发行速度并不快,到了八月份的时候开始放量了。
如果说财政刺激发力的同时,后续货币宽松伴随着美联储降息也能跟上的话,那么短期经济和需求的底部就出现了。
现在变化已经开始出现了,下半年我们可能还需要观察几个方向,来求证后续会不会向我们期待的方向走。
一个是广义的财政政策是不是变得更积极,能不能实现全年的预算支出增长目标。
观察这个方向是因为目前地方政府的土地出让金和税收收入下降以后,要完成年初支出目标面临困难。
这可能就需要下半年额外新增发债,我们看到八月份发债已经开始加速了,后面就看这部分需求刺激会不会持续了。
货币政策方面
我们需要观察,
在美联储降息之后宽松有没有实际落地。
比如政策利率有没有降低,实际利率是不是下行,PSL的规模是不是开始扩大,这都是刺激需求的有效手段。
另外还有个很关键的点,是房地产市场啥时候能稳住,这是内需和信用扩张很重要的一个点。
因为房地产不仅是最大的内需,上下游有上百个行业,也是信用扩张最有效的工具。
这里很重要的一点是,刺激经济的力度一定要大于市场的预期,才能改变之前的市场预期。
要知道信心比黄金更珍贵,有了信心以后再叠加需求回暖,大家自然就敢稍微多花点钱。
一个人的支出等于另一个人的收入,这种情况出现之后,每个人的收入也会随之提升,逐渐形成正向循环。
要是每次都像挤牙膏一样,每次挤出来一点点,改变整体预期和需求不足的局面就变得很难。
其实现在留给我们的时间窗口期还是挺紧迫的,也就美联储开始降息到美国大选尘埃落地这段时间。
这段时间美联储持续加息的压力在降低,给了我们货币宽松刺激经济的空间。
再加上目前老美那边忙于国内大选,从外部压力的角度看也会相对更小一点。
这段时间我们如果财政刺激和货币宽松同步发力,带动经济回暖和预期向好是非常好的窗口期。
不过这个窗口期并不长,也就从美联储降息到美国大选尘埃落定这段时间,但对于我们来说却非常重要。
这期间可能出现风险点的地方是房地产,如果整个行业的销售情况还是持续低迷,未来可能会出现《
火烧连环船
》的情况。
文章到这里就结束了,这时间过得是真快,现在距离8月底只有四天时间了。
这个月底的时候,这类产品的预定利率马上要从3%降到2.5%了,一大波产品即将消失。
对于很多普通人来说,可以长期锁定利率的理财险算是个不错的攒钱利器,年金和增额寿都属于这个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