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法属印度支那贸易银圆,俗称坐洋,为清末在华流通的外国银圆之一。
学名:法属印度支那
贸易银圆,俗称坐洋,为清末民初在华流通的外国银圆之一。银币正面为自由女神
坐像,背面的装饰图案为麦穗,法文有“贸易银元
”和“法属印度支那”等。
坐洋,根据1952年在人民银行内部出版的《银元图说》,其正式名称应为安南银元,亦称“坐人”、“法光”、因为这种银币正面所铸的自由女神坐像头上的花圈有光芒七束,俗称“七角”。但为了叙述方便下文仍采用法属印度支那位于东南亚印度支那半岛东部,包括法属东京、安南、交趾支那、老挝和柬埔寨等地(相当于现今的越南、老挝和柬埔寨)。总面积741,242平方公里。 印度支那居民的祖先,是公元二世纪由中国黄河流域南迁者,1858年,法兰西第二帝国入侵安南(今越南),1884年,强迫安南签订第二次《顺化条约》,安南沦为法国殖民地。
银元正面希腊自由女神坐像,这也是“坐洋”得名的原因。坐洋的前身为法国政府在交趾支那(南部越南政权)于1879年开始铸造10仙(Cent,也译作“分”,下同)、20仙、50仙、1皮(piastre,音译皮阿斯特,法制单位元)的交趾支那(cochin china)银币。时至1885年,法属安南政府为抵制墨西哥银币及美国贸易银币,于1885年开始铸造一元银币。
由于坐人开始铸造无论从成色及重量(27.215克,90%成色,1885年-1895年制规格,被称为加重坐洋)上都优于鹰洋,很快就占领了统治地位。也正因为其纯重高于墨西哥鹰洋(27克),多有藏匿及熔化者,故不能流通。因此,于1895年将重量减低,将一元坐洋的重量由原来的27.215克减至27克(1895-1928年制规格,被称为普重坐洋)。也正是因为其成色高重量足,晚晴以至民国,在中国南部的云南,广西、广东、福建沿海以及国内大部分商贾聚集地通用。一元坐洋于1928年停铸,随后于1931年以谷物女神头像重新开铸了1元,其的设计图案、重量(1931制减重为20克,成色不变)已和原先的坐洋迥异,人们习惯上仍然称其为坐洋,但须折价使用。
“坐洋”由主币和辅币共4枚组成一套。称呼辅币时,通常以“坐洋半圆”“坐洋50分”“中坐洋”,或“坐洋二毫/一毫”“坐洋20分/10分”“10/20仙小坐洋”一类称呼
银币正面的主图为手执束棒的自由女神坐像,坐像的两侧铸法文文字是:REPUBLIQUE FRANCAISE(法兰西共和国)。女神座下方有小字法文BARRE和该币发行的年份。银币背面的主图案为一花环,周圈为说明文字,花环上方铸法文为:FRANCAISE INDO-CHINE(法兰西印度支那),银币花环中间的横向文字为银币的面额:PIASTRE DE COMMERCE(皮阿斯特的贸易银)。银币花环下方文字为:TITRE 0.900 POIDS 27 GR(含银千分之九百,重量27克)。整块银币背面文字的中文意译为:法兰西(所属的)印度支那(银币)。壹贸易银元重27克,含纯银千分之九百。正下方中间位置的双火炬中的小字“A”则可视为版别。 只要藏品真的,品相好价钱不会太差。
坐洋币近年成交记录
1910年坐洋 270万 2013-08-09
1890年坐洋 360万 2014-01-14
1885年正星版坐洋 380万 2014--03-17
坐洋正星版 成交价 249 万 2015-10-17
坐洋普通版 成交价 128 万 2016-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