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传拾趣——44篇
编按相当漫长的背景介绍,有基本了解的可以看蓝字,比较了解的直接跳过,毕竟咱们写春秋不是一天两天一次两次一回生两回熟熟能生巧巧夺天工(我在说什么)——
公元前六五一年,在位二十六年的晋献公死了。曲沃代晋之后,晋国一步步走向强盛,不得不说是晋献公的功劳。而随着他的故去,晋国复陷于内乱,也不得不说是他的过错。
晋献公当年宠爱骊姬,不但力排众议将骊姬扶上夫人之位,还为了立骊姬所生的儿子奚齐为太子,不惜逼死前太子申生,继而逼走公子重耳和夷吾。可以说,为了扶持奚齐,晋献公与骊姬可谓用足了心思,费尽了力气。不过,晋献公一死,晋国终究还是陷入一片混乱,原因就是重耳、夷吾等流亡在外的群公子及已故前太子申生等人的影响及力量依然强大。这些反对势力在晋大夫里克等人的领导下联手发动叛乱,奚齐才刚继位便被诛杀,接着继任的公子卓子也旋即被里克当众斩于朝堂。此时,流亡在外的公子夷吾开始浮出水面。
夷吾当年出逃时,本想到翟国与先他一步流亡的哥哥重耳会合。追随他的大夫郤芮劝他去梁国,因为梁国受秦国保护,他们也可以借此寻求秦国的帮助和庇护。夷吾因此去往梁国避难,一住三年。
内乱一起,夷吾迅速向秦国提出请求,要秦国出面支持他回国继位,同时承诺划出黄河以西部分土地给秦国作为交换。彼时秦国已有东扩之意,黄河两岸的土地对其东进战略意义非常,何况夷吾的流亡生涯本来就在秦国庇护之下,为他提供进一步帮助也是题中应有之义。就这样,秦穆公尽管了解公子夷吾的人品并不咋的,还是派出军队护送夷吾回到晋国成功继位,是为晋惠公。
晋惠公上任之后,第一件事就是卸磨杀驴,将为其归国扫平内部障碍的大夫里克杀了以平息国际国内舆论。至于第二件事,就是对此前许以秦国土地的交割问题闭口不谈,仿佛根本就没有发生过。
然后正文开始——
公元前六四七年冬,也就是晋惠公继位三年之后,晋国发生饥荒,晋惠公派人向秦国求助。秦穆公与大夫子桑商量,他问道:“给不给他们粮食呢?”子桑的意思是干脆把人情做到底,让夷吾无话可说,同时还可以借此收买晋国人心,使晋国民众对秦国产生好感。
秦穆公继而询问名相百里奚的意见,百里奚说:“自然灾害会在各个国家交替发生,这是不可避免的,而救灾济邻是正道,多行正道,必于国家有福。”当时晋国大夫丕郑之子丕豹因晋惠公打压里克党人而逃亡在秦,对此事表示坚决反对,他请求秦伯借此机会出兵伐晋。秦穆公说:“我虽厌恶晋惠公其人,但晋国的百姓有什么罪过呢?”秦国于是将大量粟米运往晋国赈灾,运粮的船只从雍城至绛城接连不断,人们把这次赈济行动称之为“泛舟之役”,以形容其阵势浩大。(“秦于是乎输粟于晋,自雍及绛相继,命之曰汎舟之役。”——《左传•僖公十三年》)
所谓世事难料,“泛舟之役”才过去一年,到了次年冬天,秦国竟也发生饥荒,正应了百奚“天灾流行,国家代有”的说法。秦国于是返过来向晋国救援,以为没有饥荒的晋国自然会送粮过来。
不料,晋国的反应竟然是——不给!不给!坚决不给!
然后下面就是晋国内部的嘴炮时间:
晋惠公此举不仅令秦穆公大跌眼镜,连晋国大夫庆郑也看不过去了。庆郑说:“背弃有恩于自己的人,就会无亲;幸灾乐祸就是不仁;过于贪图所爱惜的东西,就是不祥;无故激怒邻国,就是不义。四样德行皆失,拿什么来护卫国家呢?”大夫虢射是站在晋惠公一边的,他阴阳怪气地说:“当年许给秦国河西五邑,最后没有兑现,已经将秦国得罪完了,这粮食给与不给,都没什么鸟用。正所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啊。”庆郑反驳说:“背信弃义,背叛邻国,若今后国有患难,谁还会来救援呢?缺乏信用就必然带来祸患,祸起而无援,我们就死定了。你说是这个理儿不?”虢射也不含糊,说:“就算给了粮食,也不会减少秦国对晋国的怨恨,反而增强了敌人的实力,所以不如不给。”庆郑又说:“背弃有恩于自己的人,对他人幸灾乐祸,这样做一定会为民众所唾弃。就算是亲近的人也会因此而结仇,何况秦、晋本来就是敌对且互有怨言的两国呢?”然并卵,任庆郑口水说干,晋惠公的反应仍旧是——弗听。两千六百六十余年之后的今天,人们读到这段春秋往事,仍禁不住挠头,觉得晋惠公的表现真是不可理喻。庆郑反复劝说无果之后撂下一句“你一定会后悔的!”就走了。(冬,秦饥,使乞糴于晋,晋人弗与。——《左传•僖公十四年》)
公元前六四五年,积怨已久的秦、晋两国终于暴发了一场大规模战争,史称“韩原之战”。
左传归纳了秦穆公发起讨晋战争的若干理由:一是夷吾即将由秦护送归国继位时,他姐姐秦穆姬(晋献公将女儿伯姬嫁给秦穆公,是为“秦晋之好”的来由)拜托他回去之后照顾好申生太子的遗孀贾君,并且将因晋乱而流亡在外的重耳等五位公子都迎回国内好生安置,急于继位拥权的夷吾当即一一应承下来。不料回国之后,成了晋惠公的夷吾除了将嫂子照顾到了自己床上之外,至于五公子则一个也不管,穆姬因此对晋惠公多有怨词。
二是夷吾为了回国私下拉拢晋国大夫,承诺给大夫里以汾阳之田百万亩,给大夫丕郑以负灵之田七十万亩,结果后来无一兑现;三是为了取得秦国支持,答应划出黄河以西的五城给秦国,其地南及华山,内及解梁城,结果根本就没有交付;四是晋国饥荒,秦国输粟赈济,秦国饥荒,晋国根本不理。总之,晋惠公夷吾完全就是一个背信弃义、以怨报德的无耻之徒,秦穆公因而出兵讨伐。
战前,秦穆公请卜官例行占卜,结果吉,其卜辞曰“涉河,侯车败”,意思是秦军将渡过黄河并且战胜晋国。秦穆公再详细询问卜辞的意义,卜官说:“这是大吉啊。秦军将三次战胜晋军,而且一定能生擒晋君。”卜官还用了几句非常文雅的话进一步描述卜辞之意,说是“岁云秋矣,我落其实,而取其材,所以克也。”大意是:秋天到了,秦军如风一般刮去,吹落了一地的果实,还伐取了他们的木材,秦国将因之而取胜。
战事一如卜官的预言,秦军三战三胜,推进到晋国韩原一带。晋惠公向大夫庆郑咨询道:“秦军已深入我国境内,怎么办?”庆郑此前曾力主赈济秦灾,此时晋国被动的情势正如他之前所料。面对晋侯的发问,庆郑紧绷了脸答道:“这局面是您自己造成的,您说该怎么办吧?”晋惠公被噎得无话可说,只好斥责一声“无礼!”了事。为了迎战,晋惠公请卜官卜筮,结果由庆郑担任他的车右比较吉利。晋惠公正因其无礼而气急呢,当然不愿意用他,于是任命了另外两人分别担任驾驶及车右。车右的职责相当于战场助理,包括为国君整理武器装备等工作。古时征战,国君亲自乘坐战车与其他将士一道冲锋陷阵是常事,能够被选中担任国君战车驾驶员及车右是非常荣幸的事,而且这两个岗位通常都由大夫以上级别的高官担任,一则见其重要,二则说明那个时代无论是一国之君还是士大夫大多能文能武。庆郑虽未被选作晋惠公的车右,但当他看到晋惠公的战车所用马匹是来自郑国所赠时,立即建议道:“自古国君上战场必用本地所产马匹,因其性情水土都非常适应,易于调教使唤。您如今用郑国所产马匹拉战车,一旦受惊非常容易出现意外,届时若不可控,您将后悔莫及。”一直板着脸的晋惠公的反应仍旧是俩字儿——弗听。
就这样,晋惠公让郑国的马拉着他的战车上了前线,迎战秦穆公亲自率领的秦国军队。开战之前,晋惠公派大夫韩简前去观察秦军状态。韩简回来之后汇报道:“秦军在总数上少于我军,但能奋力战斗的士兵却要倍于我军。”晋惠问道:“这话怎么说呢?”
韩简回答:“您当年流亡,靠的是秦国资助;您后来归国,靠的是秦国支持;晋国饥荒,靠的是秦国赈济。秦国三次施恩却没有得到回报,因此发动军队打了过来。现在要迎击,晋军士气懈怠而秦军奋勇,双方斗志相差何止一倍呢?”韩简的观点言论与庆郑如出一辙,晋惠公自然不会接受,何况来都来了,能动手就别瞎逼逼了。于是晋惠公派韩简前去约战,转告对方说:我夷吾也不是吃素的,晋国的将士都紧密团结在俺身边呢,秦穆公您若不打道回府,我也没有退路,大家只好干上一架再说。秦穆公则派大夫公孙枝回应道:“晋君当年流亡在外,俺日夜为其担惊受怕;他回国后位子未定时,俺继续为他操心不已;现在他位子终于坐稳了,俺也就放心了。既然如此,恭敬不如从命,那就打呗。”韩简心知晋国理亏,军事上也不占上风,这战怕是输定了,于是长叹一声:“我要是能够被俘,而不是战死,就算是幸运了。”
韩原大战就此展开,战斗中晋穆侯的战车陷于泥泞之中,任凭驾驶员怎么吆喝,皆因战马配合不力而盘旋不出。绝望中晋惠公朝着不远处的庆郑呼喊求救,庆郑回应说:“你既不听劝,又违背卜筮,自己要找死,还逃什么呢?”说完,庆郑没管陷在泥地中的晋惠公,驾着战车继续投入战斗中去了。此时战场上发生了戏剧性的一幕,大夫韩简与秦穆公两人的战车正面相遇,交战当中韩简占据了上风。正当韩简有机会生擒秦穆公时,他听到远处晋惠公的呼救声。韩简于是退出与秦穆公的战斗,反身回去救起陷在泥地之中的晋惠公,而秦穆公则幸而脱险。之后战局迅速发生逆转,秦军一拥而上,竟然一举将晋惠公擒获,战斗就此结束。假设韩简也如庆郑那样先不管晋惠的死活,那么这场战斗极有可能以双方领导皆为对方所俘而结束,那就是平局。可惜晋惠公不但人品差,运气也差。韩原之战,晋军完败。
秦军押着被俘的晋惠公凯旋,晋国大夫则个个披头散发,拔营随行。这些大夫们并没有被俘,他们只是沮丧尾地随秦军而行,一路乞求秦军释放自己的国君。看到这一幕,秦穆公派人前去劝阻说:“各位请回吧,不用担心,我随晋君西去,这也是践行晋国梦嘛。放心吧各位,我不会做得过分的。”晋国众大夫明白晋惠公不可能被当场释放,只得集体向秦穆公三拜稽首,说:“秦君一言,皇天后土共鉴,请勿为难我晋君,我君臣皆敬候吩咐。”说罢,双方各自东西。古人再拜稽首已是最高标准了,晋国大夫们集体行三拜之礼,应是变通的做法,意在拜请秦穆公不要为难晋惠公,同时也隐约有与晋穆公诀别之意,毕竟此去凶多吉少。
不消说,韩原之战秦军胜利的消息早已传回国内,秦穆公的夫人穆姬却陷入了深深的忧愁之中。她虽然希望自己的弟弟受到教训,但她没想到晋惠公会被俘,而晋惠公一旦被押送到秦国,则势必生死难料,这又是她这个当姐姐的万万不愿意发生的。
穆姬听说晋侯即将随秦军被押解回到国都,便身穿丧服,带着两个儿子和一个女儿登上高台,并且在台上堆满柴火,摆出一副全家自焚的架势。与此同时,她派出使者前去迎接凯旋的军队,并且转告丈夫秦穆公说:“上天降灾,使得我的丈夫和兄弟不能以玉帛相见,而兴之以刀兵。此番如果晋君上午进入秦都,我下午便自焚而死;如果晋君下午进入秦都,我便次日上午赴死。一切唯君定夺!”秦穆公于是暂时将晋侯安置在城外。
秦国大夫建议将晋侯带入国都,秦穆公说:“此番能够擒获晋侯,算是收获颇丰。如果竟因此而导致夫人自杀和孩子丧命,那又有什么意义呢?况且晋国人一路用他们的哀伤来感动我,以天地神灵来约束我。如果我不考虑晋人的情绪,就会加重晋国仇视秦国的怨怒;如果我食言(路上曾答应晋大夫厚待晋君),则是违背天地神灵。加重晋国民众的愤怒是我难以承担的,违背天意则不吉祥,必须要把晋君送回去。”公子絷说:“不如杀了他,以免他回去之后再聚积仇敌以对付秦国。”而大夫子桑则建议:“放晋侯回国,以晋国太子为人质使居秦国,这样处理可以在和谈中获得很大好处。晋国还不到亡国的程度,如果杀了他们的君主,只会使双方结仇。俗话说‘不要发动祸乱,不要依靠恶行,不要加重愤怒’。加重对方愤怒自己则难以承担,欺陵别人则是不祥。”秦穆公主意已定,遂厚待晋侯,不但专辟馆舍以供其居,还馈以七牢之礼。七牢指牛、羊、豕各七头,这是古时天子赐诸侯之礼,相当隆重了。
晋国大夫蛾析劝庆郑说:“国君即将由秦归国,你还是逃了吧。”想想也是,从当初君臣讨论是否帮助秦国赈灾开始,大夫庆郑几乎在每件事上都采取了与晋惠公针锋相对的态度,而最严重的莫过于在战场上面对陷于泥泞而求救的晋惠公,他居然掉头而去。晋惠公一旦脱险回国,庆郑还有活路吗?虽如此,庆郑依然镇静自若,他坦然回答大夫蛾析说:“我在战场上对国君见死不救,之后韩简为救我君而使秦君得以脱身,可以说晋军兵败及国君被俘皆因我而起。如果我再逃走,那么国君还会因此而失去刑罚,这些都不是做人臣的本分。我连自己的本分都尽不到,又能逃往哪里呢?”当年十一月,晋侯从秦国返回,临近国都时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杀了庆郑,然后才进城。
年末,晋国再次发生饥荒,而秦穆公则再次出手相助,将大批粮食运往晋国。秦穆公说:“我虽怨恨晋侯,但却怜悯晋国的百姓。我听说晋立国之初,箕子曾说:‘他们的后代一定会繁荣昌大。’晋国暂时不可图谋,秦国还是先立德,等将来有才能者出现再说吧。”秦穆公可算是宽仁者矣。
当然,作为和谈的成果之一,秦国由此开始在黄河以东晋国的地区设置官员,征收税赋。
小编点评:一个白眼狼(还是个傻子),一个圣母婊(当然秦穆公还是有点脑子的),顺便教育孩子们说话要算话的鸡汤故事。
在“时拾史事”公众号连载了近一年,被很多人追看过的《宋朝短信》已经出版啦。购买请戳宋朝有人@你:这就是霸道员外的日常,或点击文末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