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北京东书房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教授个人平台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加措上师语录  ·  幸福一直都在 ·  2 天前  
加措上师语录  ·  守护心中庄严的净土 ·  2 天前  
加措上师语录  ·  请珍惜,你所经历的一切 ·  6 天前  
GiantPandaCV  ·  一文读懂 ... ·  1 周前  
51好读  ›  专栏  ›  北京东书房

孙立平:那个纵火的保姆:与其说是贫富,不如说是阶层

北京东书房  · 公众号  ·  · 2017-07-08 00:29

正文

作者:孙立平  来源:孙立平社会观察 


6月22日早上5点过,浙江杭州蓝色钱江小区2幢1单元1802室发生火灾,导致一位母亲和三个未成年孩子不幸殒命。根据有关报道,此次火灾由事发家庭所聘请的保姆莫某晶故意纵火所为。

对于这个事情,人们已经谈论很多了,该说的似乎也都说得差不多了,罪犯也将受到应有的惩罚。但内心里总觉得对这事情还应当说几句,但说什么,又感觉很模糊。

还是从人们最关心的贫富问题说起。

由于这样的惨剧是发生在雇主与保姆之间,由此就不能不让人联想到贫富的问题。而对于这个问题,与此前对类似问题的讨论,这次有着明显的不同。以前遇到这样的事情,人们几乎唯一的话题就是贫富。但这一次,许多人认为,这其实是人性的问题,是贪婪和恶,与贫富无关。即使是从贫富角度看这件事情的,仔细看,话锋也在发生微妙的变化。前些年,每当出现贫富话题的时候,矛头大多指向富人。慢慢地,也许是在经历许多事实的教训之后,人们又在发现穷人之恶。

这个问题也促使我想了好久。这件事情和贫富究竟有没有关系?如果简单地将保姆的行为与贫困联系在一起,显然说不过去。比她贫困的多了,有几个做出如此恶行?退一步说,即使是真的贫困,就能如此丧心病狂吗?但要说这件事情与贫富一点关系都没有?就是在一片真空的背景下发生的?恐怕也不是这么简单。那问题究竟在哪?


直至看到有人转述凤姐下面的话,才让我似乎看到了想这个问题的头绪:

凤姐是这样讲述在上海遇到的底层人民是如何快乐地报复他们的主雇的:一位妇女把脚皮包进饺子里,给主雇夫妇和孩子们吃。被问到你自己也会吃到啊?她回答说,我吃最后一锅,但即使吃到了,那也是自己的脚皮啊。这一具有羞辱性、控制力、风险意识和平衡机制的行为,在她的朋友当中被当作英勇行为,赢得了赞扬。

看到这段话,我才隐约感觉到这个问题的关键之所在。于是,我想引用凤姐的这段话,但查了一遍,没找到出处。于是给凤姐发了个微信,询问这段话的出处。凤姐回说,文章被删了,并发来了文章的原文。

凤姐在文中写道:“今天新闻反转后微博上很多人都认为是贫富差距过大造成的,但是我认为不是。我觉得底层老百姓没有那么眼皮子浅,不是因为嫉妒雇主有钱。或者说虽然表现出来的好像是仇富,但真正原因不是因为贫富差距。真正原因是因为歧视,以及歧视带来的仇恨。我说的歧视并不是说非要指名道姓骂,更多是普遍的不尊重”。

老实说,看到凤姐的这段话,我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我一直觉得,一个叶海燕,一个凤姐,都是很有见识的女性)。对,不是简单的贫富的问题,而是歧视(尽管这种歧视与贫富不无关系);这种歧视不止是在个人的层面,更重要的是在群体和阶层的层面,也就是说,哪怕一个雇主对保姆是真心的好,也消除不了他们的被歧视感。把这两点放在一起,可以说,这与其说是一个贫富的问题,不如说是在贫富基础上形成的阶层问题。


也许,这件事情,我们将其置于阶层及由此导致的心理扭曲的背景中,才可以得到更好的理解。下面,我把这当中涉及的几层意思单独挑出来讨论。

1、农夫与蛇的问题。人们在谴责那个保姆的时候,经常使用农夫与蛇这个比喻。没错,这确实是一个农夫与蛇的故事。但理性分析,农夫与蛇的比喻,在个人的层面和在群体的层面是不同的。如前所述,即使那个雇主对保姆是真心的好,那个保姆对雇主是真心的感激,也无法完全消除保姆的被歧视感,因为这种被歧视感是来自群体性或阶层性的感受。

2、从贫富到阶层。过去这些年,我们都是在谈论贫富的问题,但今天我们可能要不得不正视一个事实:贫富的问题正在定型为一种社会结构,正在固化为群体与阶层。在这当中,一个重要的因素是阶层认同的形成。阶层认同是一种我们感,我们是谁?我们和另外一些阶层是什么关系?我们与社会的关系是怎样的?直接决定人们行为的是认同。

阶层与贫富有关系,但不完全是一回事。如案件中的保姆,并不是一个典型的穷人。一个月7500元的工资,即使在今天的在工薪阶层中收入也算不低的了。如果再加上免费的吃住,待遇应当是很不低了。而且,如果有报道中提到的其曾到澳门赌博的情节是真的话,就更不是一个典型意义上的穷人。但这改变不了她是个保姆的事实,改变不了“我们是保姆”的认同。

3、阶层背景下沟通的障碍。在几乎所有的讨论中,人们都注意到雇主对保姆的“好”。但对于这个“好”,双方的理解可能是不一样的。作为雇主的这一方,对保姆的“好”,可能是两种动机的混合,一方面可能是出于真正的同情和善意,另一方面也可能有换取更好服务的功利性的考虑。但在保姆一方,其理解可能并不完全一样,可能会更倾向于从后者理解这种“好”,从而忽略其中真正的善意。这也就是人们经常感叹的,在这样的关系中,好心换不来好报的原因。

4、阶层的惯习。老实说,当我看到凤姐上面那段话段话的时候,我马上想到的就是布迪厄那个著名的惯习的概念。抛开布迪厄对惯习概念的复杂解释和所赋予的学术上的深意,这个概念可在更实用的意义上,使我们注意到在特定群体和阶层中由于生活的磨砺而形成的某种行为倾向性。如小贩中常见的缺斤短两,如某些行业销售中的谎话连篇,如保姆对雇主的日常性报复等。这也许是阶层化社会中的现实。

若干年前,在黑砖窑事件发生的时候,我也曾提出“底层沦陷”的说法。当时我要说的是,底层最惨的是:在困顿中堕落,自我验证“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并由此,穷人获得同情的理由也被剥夺(剥夺同情)。这才是最悲哀的,不幸的是,这也是现实(见本公众号文章《不公正的秩序不仅使你成为穷人,而且要使你成为一个堕落的穷人》)。

5、雇佣伦理的缺失。有人会说,雇主与保姆之间的关系,古已有之。但那时候,许多保姆与雇主之间关系相处得很融洽,有的甚至成为家庭中的一员。甚至有的雇主子女为没有子嗣的保姆养老送终的事情都时有所闻。不错,这样的现象在过去并不鲜见。但那时候,是有一整套有关这种雇佣关系的伦理规范的。这样的伦理规范就像是肌肉和骨骼之间的软组织一样,维系着两者的和谐。但在过去这些年中,这种伦理规范被破坏殆尽。随之而来的是敌视与仇恨的意识。这也就是人们所谴责的这件事情中所体现的人性恶的来源。

6、底层生态中的蠢与坏。根据有关的报道:把那个保姆纵火,本意并不是要烧死雇主,而是在知道由于偷盗行为被发现,雇主有解雇她的意图之后,想通过纵火再救火,博取雇主的好感,以免被解雇。一句话,在恶之上,还得加一个字:蠢。

但同时,我想起另外的一些事情,有的底层人,有时就是为了一点卑微的利益,结果对他人造成巨大的伤害。比如,夜里在高速公路上放置障碍物,有时造成车翻人亡的事故,就是为了盗窃抢劫车里可能有的一点财物。

这当中,有的是蠢,有的是坏,有的是两者的混合物。但无论是哪种,这可能都将是固化社会中底层生态的一部分。还是那句话,不简单是贫困的问题,而是贫富基础上形成的阶层认同与心态的问题。

当然,即使是在阶层化社会,个体的差异是存在的。但值得人们关注的是某些倾向性的趋势。


延伸阅读:

孙立平:社会阶层:是在固化,还是在重新洗牌? 

【寒流与热浪激荡下的中国社会结构】当前中国经济特别是实体经济的不景气与萧条,很多人说过了;一些一线城市,尤其是北京、上海、深圳、南京等城市房价的火爆,也有人说过了。但有一个问题似乎还没有人系统讨论过,这就是,在这寒流与热浪双重激荡下,中国社会结构在发生着怎样的变化?换言之,在这种激荡下,不同的群体和阶层其处境和状况在发生怎样的变化?

这几天所见所闻的几条信息也许可以为我们思考这个问题提供一些线索。(1)清华一位教授被骗1600多万。旋即有传言说这钱是该教师的卖房款。不管传言是否是事实,但在北京一套好一点的房子卖1000多万并不稀奇。(2)一位地方领导告诉我,当地一位曾拥有四辆劳斯莱斯的企业主因为资金链断裂,自杀了。(3)在一些地方走的时候,多次听到人们反映,去年农民收入在下降,主要是粮食价格在下降。如河北,前年玉米每斤将近一块二,去年七毛多不到八毛。(4)有地方领导告诉我,一些农民工失业,但并没有回到农村,有的滞留在小城镇,没有正当的收入来源。(5)不时有人咨询要不要买房,要不要换美元,要不要出国移民。对此,我实在不敢提供意见。这些见闻,结合一些综合性的信息,也许可以为我们思考上述问题,提供一些线索。

上面是我去年9月4日写的两条微博。当时写这两条微博是为了讨论下面的问题:在种种力量的冲击之下,当前中国的财富格局有如天空中的云彩一样,聚散漂移,与此同时,社会结构也在发生重要的变化。在这个过程中,有人暴富,有人煎熬,有人沉降。

然而,这只是一个方面。在另一方面,阶层固化也是人们一再提起的话题。在本世纪初的时候,我曾经提出社会结构定型的说法。现在,阶层固化或定型化,似乎已经成为社会的一个基本共识。如果是这样,阶层固化与当前发生的财富格局剧烈动荡,又是一种怎样的关系?

在网友们的启发之下,我最后用了这样一个说法:固化与洗牌同时存在。阶层间固化,阶层内洗牌。或者说,下层固化,上层洗牌。当然,这只是就大的框架而言。

首先说阶层间的固化。就是说,从九十年代中后期开始形成并固化下来的上层与下层的基本格局,并没有多大的变化,而且甚至在进一步固化。尤其是下层向上层的流动已经越来越难,而下层向中间层的流动,也由于教育的阻滞而趋于减少。

那时候,我提出过社会结构定型化的四个标志:一是阶层之间出现边界,二是阶层内部形成认同,三是阶层之间的流动减少,四是社会经济地位出现代际传承。

但也有人不同意定型化的概括,比如我的老师,一位80多岁的社会学家,就不同意说定型化。他的意思我明白,他说的是在最近几年中,在下层出现了明显的向下流动。确实,无论是在实体经济的萧条中还是在房地产的热浪中,下层往往都成为最终的受害者。

下层的状况人们经常提到,但究竟怎样概括,还是一个问题。但客观地说,在发展比较快的时候,下层民众还可以多少分一杯羹。但在经济萧条期,失业将会对下层人形成巨大的冲击,尤其是城市中的失业者。而直线攀升的房价,则使得无房者离住房越来越远。

更重要的是,在社会结构基本定型的情况下,教育和打工是下层人向上流动的两条仅有的渠道。现在的情况是,这两条渠道已经越来越不畅通。不知道伴随老龄化的劳动力减少,能不能成为他们增加收入,从而改善生活境遇的契机?

总起来说,由于下层拥有的资源越来越少,一个庞大底层社会的形成并日益固化是一个事实,值得警惕的是在其内部出现的向下流动。


接着,我们来看看洗牌是如何发生的。更详细的分析有待今后,这里我只提出四条值得探究的线索:

1、随着传统产业特别是制造业的衰落,新兴产业的兴起,一些传统产业中的富人风光不再,新兴产业中的富豪崛起。

2、收入和财富之间的均衡被打破,富贫差距的主轴由收入差距演变为财富差距。在有无财富的积累上,中产阶层与底层的边界开始清晰化。

3、这些年来经济领域一个最值得注意的现象,就是金融资本的崛起和资本市场的扩张,并由此形成极大的财富效应。金融与资本市场于财富转移的最大特点是直接划账。一次资本运作,几十亿甚至上百亿的财富可以转移过去。当然,如此巨量的财富转移往往都是在权力的背景下发生的。与之相比,康师傅、徐才厚、郭伯雄等现金交易、买官卖官、蘸着唾沫点钞票式的腐败,显然差了一个档次都不止。

4、比较微妙的是一般官员阶层的状况。在近些年反腐败的过程中,一般官员通过权力以直接的方式获得经济利益的状况得到了一定的遏制,但在缺少制度化约束,腐败实际成为官员日常激励机制的情况下,这种状况能维持多久?更重要的是,这些年在社会顶层积聚的大量财富如何重新洗牌,还有待观察。


图文来自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错误或涉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

转载仅供思考  不代表【北京东书房】立场

喜欢  就赞一个!

推荐文章
加措上师语录  ·  幸福一直都在
2 天前
加措上师语录  ·  守护心中庄严的净土
2 天前
加措上师语录  ·  请珍惜,你所经历的一切
6 天前
微思客WeThinker  ·  为什么不追《人民的名义》?丨微思客
7 年前
金融读书会  ·  【FICC工作笔记】2017年6月6日 星期二
7 年前
二次元观察  ·  这神展开让我措手不及?!
7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