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同行评审周是全球学术界一年一度的庆祝活动,一同欢庆科研发表界中不可或缺的同行评审环节。
关注“SCI发表辅导”(ID: scitips)微信公众号,取得国际同行评审周的最新消息:
每日更新同行评审贴士
同行评审热点新闻
同行评审相关讲座
审稿人专门培训课程
也许还有科研小白不清楚什么是同行评审,下面将为大家普及一下什么是同行评审。
几乎所有国际期刊对投稿论文进行筛选的其中一个环节。指某一特定研究领域的专家对投稿文章进行评价,就像是一个专家咨询系统,帮助期刊编辑决定投稿论文是否值得发表。
早先,投稿的稿件是由期刊编辑进行筛选,但随着专业学科和论文数量的增加,在编辑能作出最后决定之前,有必要邀请学科领域的专家参与稿件的筛选。审稿只是对研究质量进行批判性评价,审稿人会根据自己的理解提出修改建议,最终的结果是接受还是拒绝则在于期刊编辑。
不同的期刊采用不同的同行评审方式来评价研究质量,现有单盲、双盲、公开同行评审和发表后同行评审等方式。不论采用何种模式,主要目的是为了验证研究,保证所发表的研究具有国际影响力。
单盲评审
作者不知道审稿人是谁,而审稿人知道作者身份。虽然这种模式是希望能减少偏见或利益冲突,但是因为审稿人会知道作者身份,还是可能影响评议结果。
双盲评审
作者和审稿人彼此都不知道对方的身份。这种评审机制的风险是审稿人有时会给出不准确或不负责任的反馈。
开放同行评审
作者和审稿人知道对方是谁。该机制会将审稿意见及作者的回复连同最终论文一同发表。
发表后同行评审
新模式,随开放获取发表而产生,是为了克服传统的同行评审限制。审稿人在开放访问平台,对发表的论文进行评价。作者和审稿人的身份公开,也让审稿人的评议工作获得记录。
同行评审制度存在一些问题有:决策延迟、审稿人的偏见、剽窃、利益冲突等。
找到适合审稿人日趋困难
论文不符合期刊技术与道德要求,且排版混乱、写的很差
此外,尽管审稿人不会从这项工作中获得报酬,但还是有许多看不见的成本,主要是审稿人和期刊编辑所花费的时间。所以学术界对同行评审究竟是吃力不讨好的工作,还是一种职责所在存在分歧意见。也有许多学者对同行评审是否应该免费有不同看法。
为了避免同行评审过程拖太久,在投稿时应该要提供推荐的审稿人名单。为了有又好又可信的评审,推荐的审稿人应该具有研究专业。作者也应确保递交的论文符合期刊指示,另外需要的话,投稿前事先请语言专家进行英文论文修改是比较好的做法。
发表论文不是一蹴而就,在论文随着一封投稿信递交给期刊后,通常要等几个礼拜才会收到期刊回复。很少有论文在没有任何修改的情况下被接受发表,大部分的论文都需要根据评审的意见进行几轮的修改,直到期刊认为论文达到发表水平为止。
审稿意见的内容可以有很大差异,从小修或语言检查,再到补做实验之类的大修。一般情况下,期刊只有在作者回答了所有的审稿意见后才可能接收文章。因此,作者在回复审稿意见时必须遵循一定规则,即使有不同意的审稿意见,也要有礼貌地辅以证据准确回答。
全球各地的学术人员及科研出版领域人士将通过在线平台庆祝国际同行评审周,这些平台包含国际同行评审周官方网站、推特上的#PeerRevWk17标签以及意得辑专家视点。意得辑中国将会整理这些信息,每日发送更新,让中国科研人员及时了解国际同行评审周发生的大小事。
扫码关注下方“SCI 发表辅导”二维码,取得国际同行评审周的最新消息:
·应对同行评审贴士
·社交网络平台上的同行评审热门话题
·意得辑专家视点编辑部每日精选文章
·国际同行评审周完整独家完整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