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艺空间
我们是美好生活的搬运工。:)
51好读  ›  专栏  ›  艺空间

被曲解的“性冷淡风”,正在杀死你的中式审美

艺空间  · 公众号  ·  · 2019-09-29 10:06

正文


本文经授权转载公众号:
普象工业小站(ID:iamdesign)

提起性冷淡风,我们立即想到的是如老厂房般的灰色调现代家装、商业街每隔几米就可撞衫的黑白灰搭配的小姐姐,以及大街小巷高仿MUJI装修的各色小店。



“性冷淡风”的走红程度,似乎与该词自带的高冷气质背道而驰。过度的追捧令它不仅被用烂说烂,还渐渐被带入到了 断舍离式的越简单越高级、杀死中式审美的“误区”

对此误解,象君一万分的不认同,决定从设计角度同大家真正认识一下“性冷淡风”。

性冷淡风不等于极简


何为性冷淡风?官方说法是Normcore, 即极简主义的有味说法,代表着极简与克制,是去繁求简的高级智慧。


事实上,它更多的是对极简主义的调侃,最初来源于人们对MUJI的生理性冷淡联想,棉质衬衫、没有腰线、素色极简,看上去永远一副淡淡的禁欲气息,从而得名“性冷淡风”。



真正的极简主义是生活及艺术的一种风格,本意在于极力追求简约,并且拒绝违反这一形态的任何事物, 表现上它是视觉上的删繁就简,本质上是对品质和功能的重视。


日式风格和北欧风格被认为是极简风的代表,受历史文化与环境等因素的影响,日式极简与北欧极简在风格、材质、颜色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性。



后现代主义的日式极简,在设计中善用明度高饱和度低的 木材、竹子、陶瓷 做材料。
现代主义的北欧极简,在设计中善用明度高饱和度高的金属、木材、织物等做材料。


▲日式
▲北欧


性冷淡风不等于断舍离


对物品的断舍离
去年的2月份,一部叫《我的家中空无一物》的6集日剧,刷爆了象君的朋友圈,剧中主人公的家空无一物,东西都去哪了呢?

都被她亲手扔掉了! 主人公是“过度极简”的推崇者,把断舍离做到了最高的境界


普通的勺子可以用来调料,计量勺就扔了;大碗可以用来洗菜,洗菜盆就扔了;两条毛巾可以替代浴巾,浴巾就扔了。

占空间的沙发会让房间变小,扔了;老公送的第一个生日礼物,完全没用过,扔了;最后甚至连不经常带的结婚对戒也扔了。


而断舍离真正的含义并非如此:
△断=不买、不收取不需要的东西
△舍=处理掉堆放在家里没用的东西
△离=舍弃对物质的迷恋,让自己处于宽敞舒适、自由自在的空间


主人公这种矫枉过正的断舍离,就是被曲解的“性冷淡风”,在扔掉一切的同时也丧失了烟火气生活的快乐, 属于消极式的“性冷淡”。


断舍离更多的是对生活方式与人生的思考,当做完了取舍,就会发现生命中的哪些东西对你来说是最重要的。

对色彩的断舍离
被曲解的极简性冷淡风在断舍离物品的同时,也断舍离掉了色彩,色调停留在了黑白灰的层面,原本温暖明亮的色彩统统被舍弃,只留下没有一丝温度的“黑白灰”。


曾有网友吐槽自己的装修经历:

装修前,确定了性冷淡风格,为了带范、逼格高冷,从硬装到软装,家具到墙纸,全是黑白灰三色。

装修后,发现每天从996的公司回到家里,就犹如从一个钢铁丛林里又走进了另一个工业厂房,身心得不到丝毫放松。


把简单的设计元素,进行有机地编排、整合,达到以少胜多、以简胜繁是极简的最高境界。

但过度简单化的性冷淡风,渐渐舍弃了设计感,展现出来的尽是简单粗陋,原本有色有味有情的细节之处,变为冷冰冰、黑白灰的钢筋水泥。



性冷淡风不等于高级感


“没有审美力是绝症,知识也解救不了。
——木心


为了担心别人说自己不懂审美,我们开始一昧追求所谓的“高级感”,不知何时有着黑白灰永不过时说法的性冷淡风成了高级感的典型代表。


在服饰搭配上,始终有人沉浸在“穿黑白灰永不出错”的错觉中,在挑选衣服时,为了让自己看起来更具品味,会断舍离掉适合自己的风格,选择黑白灰傍身。

实则,黑白灰是极挑人的,不是高白瘦、没有厌世脸,最好别去触碰它。


不合时宜的性冷淡风,不仅不会增强高级感,还会降低你对审美的认识。


2018年,上海一家性冷淡风的幼儿园,引起了网友的吐槽。它不同于以往色彩缤纷的幼儿园,整体上都是饱和度很低的黑白灰,像极了一座厂房。

很多家长看后都忍不住槽: “这色调怕不是孤儿院、惊悚的建筑、作为幼儿园,这颜色让人接受不了”。


这种设计风格的幼儿园在日本早有,设计师想了很多释放孩子天性的设计,设置天井式的庭院。当天空放晴,孩子们可以在天井式庭院嬉戏,下雨天可以踩水,结了冰可以溜冰。


盲目的追捧与借鉴,忽略本国本身的文化基因,就容易产生走入畸形审美的误区。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